雖然此次採訪的主題是資料中心服務,但和華勝天成技術長楊淮 先生的交流卻是從虛擬化的ROI(投資回報率)展開的。提高IT投資的ROI是虛擬化技術優勢所在,但在具體的應用中如何評估卻往往讓使用者無從下手,中國虛擬化技術網路大會期間對數千使用者的調查也集中反映了這一現象。
“計算投資回報率不能侷限於虛擬化技術本身,而是要放在一個時間段,從整個應用場景來看,包括運維的角度,備份的角度……Google的資料中心在全面應用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後將伺服器的保有量降低到原來的七分之一,這樣的ROI就很好算了。”在華勝天成實施的資料中心(IDC)案例中不乏虛擬化專案,他給CIOAge記者做出的解答切中要害。
綜合IT服務商視野中的IDC業務
虛擬化固然有許多話題可挖,但若放在整個資料中心的應用場景來看,卻也只是一枝一節。隨著IT系統與業務結合得日趨緊密,資料中心在企業架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同時隨著資料相關業務的不斷髮展以及新業務的不斷推出,以電信運營商和大型企業為代表的機房在空間、佈局上已漸漸無法滿足要求。
每個資料中心都會有眾多的應用系統,通常情況下,每上線一個應用系統,就要根據應用對資料中心進行擴容,採購專用的硬體,分配獨立的頻寬。假以時日,不僅看似規整的機房實際是由一組組彼此隔離的伺服器、儲存和網路組成,而且應用系統在業務層面也形成相互牽絆的資訊孤島。在這種情況下,裝置資源共享、整體規劃更是無從談起。
楊淮認為,需求的變化給資料中心的建設和運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讓IT資源實現統一規劃,然後根據業務的需求來進行動態分配。企業有一個新應用要上線,不管應用軟體對計算、儲存能力,軟體平臺,通訊網路有怎樣的要求,如果都能由資料中心的操作人員根據現有資源進行分配並且做好應用部署。那麼資料中心對於服務請求的相應就能做到“隨需應變”。
“綜合IT服務是華勝天成的發展方向,基礎架構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而最能體現IT基礎架構的服務就是對資料中心的服務。”楊淮說。圍繞這一發展方向,裝置採購與系統整合好比華勝天成的“敲門磚”,目的是在提供系統整合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軟硬體整合服務。而終極目標是伴隨客戶成長提供包括軟體開發、系統維護以及IT諮詢、外包、業務規劃的“一站式”IT服務。
據悉,憑藉多廠商跨平臺技術整合服務能力,完整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能力和專業高效的技術服務團隊,華勝天成先後為北京移動、湖北聯通、上海貝爾、民生銀行、中國銀聯等行業大客戶成功實施了資料中心建設、運維、搬遷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來自賽迪顧問的預測則顯示,隨著多網融合業務的應用發展,以基礎資源性服務為物件的IDC業務將面臨升級,2011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元。專業化應用、品牌化發展和差異化服務被認為是IDC業務未來發展的方向。
建好資料中心需要把握三項前提條件
市場空間並非等同於機會,複雜、差異化的需求也給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資料中心搬遷服務為例,服務商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搬遷,以減少企業業務停滯的時間;在搬遷過程中,需要保證關鍵應用不會當機;此外,完整的搬遷方案還需要包括資料備份及恢復方案、風險應急方案、裝置運輸方案等,以應付可能的突發故障。甚至於在搬遷過程中,服務商還需要結合業務經驗和專業積累,對客戶現有資料中心提出升級方案。
在接受CIOAge記者程鴻專訪時,楊淮從資料中心建設的要領中歸結出三項服務商必須做到的前提條件。
首先,服務商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理解客戶的目標和行業所處的環境。企業的資料中心建設與它的應用特徵、業務需求複雜度直接相關。因此,服務商必須要理解客戶建設這個資料中心的目的是為企業自身提供服務?還是為他人提供服務?如何提高資料中心處理業務的效率……?“全網運營以後,電信運營商的危機感很重。特別是對行動通訊運營商來說,以往更多是面向移動終端使用者提供服務,而對於企業客戶的服務欠缺經驗。怎麼樣去服務企業客戶?比如主機託管、SaaS服務、PaaS服務等等”,楊淮結合近期所作的某省移動專案進行講解。“服務商只有真正理解客戶用資料中心來幹什麼,才可能從思想上與使用者一致,幫客戶解決問題”,楊淮說。
第二點,資料中心專案不脫專業IT技術解決方案的本質,要丈量好IT基礎架構的價值,將資料中心投資與服務量化。資料中心本身是一類技術性的基礎投資,它的價值通過部署在其之上的應用來體現。因此如何服務於應用是甲乙雙方都需要重視的關鍵。楊淮認為,服務商在規劃與設計資料中心之初就需要與企業CIO討論如何量化價值。“比如投資這麼大來建資料中心值不值?投資回報在哪裡?也包括部署虛擬化應用值不值?基礎架構的定量化問題解決了,客戶把資料中心對外做服務的時候也就有核算的基礎。”
第三點,服務商要懂得如何建設一個資料中心,包括完整的方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包括它的規劃、架構、設計、部署、整合、整合、優化、評估、運維等等。服務商要有能力服務於資料中心的全生命週期,才能幫客戶做好資料中心服務,並把一些先進的理念向客戶進行推介。”仍以資料中心搬遷為例,楊淮介紹了華勝天成的解決方案——利用當前主流儲存廠家提供的智慧化、虛擬儲存技術,將使用者現有的、分佈在不同儲存平臺之上的業務資料全部遷移到新的儲存平臺。在資料遷移和整合過程中不影響客戶業務的正常運營下,實現集中資料、統一管理。同時,基於業務連續性(BCM)理念,為客戶提供機房搬遷、資料備份、資料遷移、資料優化等一攬子的服務。
四步讓資料中心成為服務中心
身為乙方,楊淮卻更習慣站在客戶的角度來考慮資料中心的價值如何通過服務得到體現。據介紹,華勝天成在自身實踐的基礎上,與業界領導廠商廣泛合作,已形成了一套切合中國企業現狀的資料中心服務方法論。面對讓資料中心成為服務中心的目標,楊淮總結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實現IT資源的定量。通過與IBM合作,華勝天成借鑑動態基礎架構(Dynamic Infrastructure)的方法,幫助企業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業務流程,從而將IT資產轉換為價值可以量化的服務。
第二步是提供服務的評估和保障。“資料中心是為業務服務的,只有將業務需求合理轉化為IT需求,資料中心的運營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楊淮認為,大多數企業的資料中心已經建立了一段時間,通過對積累下來的實踐資料進行分析,服務商可以幫助企業將業務需求轉化為IT需求。
第三步是建立資源管理方法。華勝天成將資料中心的架構分看作四個層面:物理資源、邏輯資源、管理平臺和應用層。通過管理平臺對物理資源、虛擬化的邏輯資源以及應用進行統一管理,方可化被動為主動,為業務需求提供主動預防性的服務。
有了前三步做鋪墊,給服務“定價”的第四步工作也就有了衡量的依據。
記者手記:站在客戶身邊的服務商
資料中心建設專案中通常會包括機房設計、建造,裝置供應、維保,應用開發、專案監理等不同的角色。通過“全新企業級資料中心大家談”和“中國虛擬化技術網路大會”活動,筆者也瞭解到不同的廠商在資料中心產業鏈中往往採取盡其所長的定位策略。那麼華勝天成所說的“綜合服務”是否意味著面面俱到呢?
“華勝天成過去是做圍繞裝置的服務。從裝置開始的服務過程能夠發現客戶在IT基礎架構上存在的問題,於是我們的服務也從裝置層走向了資料中心。機房本身的規劃,例如通風,電源,冷卻系統的設計建造並不在我們的服務範圍,華勝天成所做的是IT基礎架構的設計,IT資源的管理以及資料層和通訊的管理。”在楊淮看來,綜合服務商與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亦是相輔而行。以虛擬化為例,虛擬化廠商所做的工作在於底層,虛擬資源與應用之間的對接則依賴服務商設計的解決方案來驅動——有鑑於此,華勝天成與威睿(VMware)、思傑(Citrix)等都結成了緊密合作。
“作為站在客戶身邊的服務商,我們要了解客戶的成熟度,幫助他們做很多事情”,楊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