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們生活在一個洞中,頭頸被鐵鏈固定著,只能看到前方的洞壁。而他們的後方有堆火,有人舉著各種各樣的假人獸雕像,在洞穴牆壁上投射出不同的影像,時而做聲時而緘默。因此,那些被矇蔽的人們就把這些影像當成是真實的事物,把回聲當做是影像的聲音。
這個經典的比喻來自於柏拉圖的《理想國》;看似荒謬,卻是真實生活的精煉寫照。我們所看到聽到的世界,或許並不像想象的那般真實,而是來自我們背後投射出的影像。事實真相就在我們的腦後,但我們卻看不到。
關於比特幣奠基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真實身份,這個網際網路歷史上最神祕的人物,我們所知道的狀況,就像是看到洞穴中投射出的影像,真假難辨,無所獲知。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宣稱發現或推測出了中本聰本尊,但每次的結果都是讓這個人物變得更加神祕。這個網路幻影的背後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我們也無法判斷。
網路幻影
最近的一次揭底來自於美國自由撰稿人莉亞-麥格拉斯-古德曼(Leah McGrath Goodman),這位美女記者在《新聞週刊》撰文,聲稱發現了中本聰的真實身份。這篇報導成為了最近幾日科技媒體的關注焦點,也引來了諸多爭議和討論,遭到了很多科技業內人士的否定。
按照古德曼的採訪報導,中本聰並不是一個網路ID,而是一個退休日裔美國人的真名。他就住在加州洛杉磯附近的聖伯納迪諾,坐擁數億美元的鉅額財富,卻過著一種平凡而隱居的生活。這位中本聰在警察的陪同下表示,自己與比特幣不再有任何聯絡,也沒什麼可說的。
這篇報導給《新聞週刊》帶來了巨大關注度,也給這家老牌期刊的公信力惹來了疑問。古德曼的報導存在著諸多疑點,很多方面甚至站不住腳,而這個中本聰也和比特幣創始人的神祕身份相差甚遠,除了使用了同一個名字之外。這位中本聰很快發表宣告,稱古德曼的報導嚴重失實,自己和比特幣毫無關係。而那句最為關鍵的引語也被古德曼曲解,他的本意是自己已經不再參與(此前工作涉及的)任何工程(I am no longer involved in)。
但古德曼的報導至少帶來了一個積極因素——網路幻影中本聰終於再次浮出水面,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表示,自己並不是古德曼報導中的中本聰。而這距離他上次在網路上公開露面,已經過去了快三年時間。中本聰的再次露面也給諸多關注比特幣的業內人士打了一針強心針——比特幣之父依然還在關注著事態發展。網路幻影中本聰早在2010年就淡出了比特幣世界,最後一次出現還是2011年4月。
回頭看看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歷史,或許就知道為什麼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並非科技記者出身的古德曼是在一廂情願了。如果一個密碼學天才和網路黑客傳奇,會使用自己的真名當做網路ID,被一位記者通過查“戶口”的方式找到的話,那顯然是對網路幻影中本聰的極大諷刺。
網路幻影中本聰被稱為比特幣之父,是因為他在2008年底首次在一個密碼學討論組上提出了一個全新電子貨幣的設想,並在次年年初開發出了比特幣的成熟加密體系。正是基於他的設想與體系,比特幣才得以問世並得到了全球諸多擁躉的追捧,成為過去兩年最為熱門的網際網路金融話題。
比特幣是一種P2P(Person to Person,個人對個人)的線上金融網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特幣網路是一種無組織的Visa或者PayPal,一種無政府的跨國支付體系。這個網路是不屬於任何政府或者金融機構的,只是一個由散佈在全球的計算機建立出來的電腦網路。
神祕身份
雖然中本聰的個人身份從未洩露,但從這個密碼學討論組中其他成員的身份可以猜測出中本聰的資歷與地位。郵件討論組裡包括了英特爾前首席科學家、BT下載和PGP技術開發者等諸多明星研究員和工程師,還有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中本聰最後一次公開表態,就是勸說阿桑奇別用比特幣來維持維基解密運轉,而且桀驁不馴的阿桑奇也聽從了他的建議。
中本聰從未暴露過自己的身份,他的所有網路交流都經過了縝密的PGP加密和Tor網路掩飾,甚至討論組其他成員也不清楚他的情況。他甚至會在郵件中故意偽造一些細節,來掩飾自己的身份資訊,例如用生僻的科技術語、選擇歐洲時間上網、選擇固定英語用詞,甚至中本聰這個日本名字也極有可能是個化名。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根據去年美國叛逃者斯諾登的爆料,美國國安局在通用加密標準中暗藏了後門,但中本聰卻有如先知般的避開了國安局的陷阱,選擇了其他加密方式。而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多年搜查中,也沒有抓到關於中本聰的有效身份線索。
如果比特幣真的是一個劃時代的貨幣,足以改變全球金融體系,為什麼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會在2010年就悄然退隱,而且以各種加密方式隱藏自己的身份,徹底消失在網際網路中?而且作為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價值高達數億美元,卻從未使用過這筆鉅款,沒有給調查人員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簡單的以淡泊名利的黑客來解釋中本聰的行為,似乎也過於牽強附會。比特幣最初是中本聰的天才設想,而且他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框架。早在2008年底提出比特幣設想之前,中本聰就在當年夏天註冊了比特幣的域名,並且通過保密主機託管商的方式抹去了自己的痕跡。在比特幣問世的第一天,就有電腦進行挖礦工作,這顯然是來自於中本聰本人。
曾經有人猜測日本京都大學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就是中本聰本人,但這個猜想也未能得到驗證。中本聰具有超越常人的密碼學、計算機、數學與經濟學知識,而望月新一的知識構成還不足以完成比特幣這樣浩大的密碼加密工程。從中本聰構建比特幣擁有的知識結構來看,目前極少有人可以同時擁有如此廣度與深度的知識能力。
仍待探究
正因為存在如此多的疑問,所以中本聰和比特幣也從來沒有擺脫過陰謀說。或許中本聰並不是一個人,而是背後締造比特幣這個體系的一個組織化身。這個組織以最為嚴密的方式化身為中本聰,締造出比特幣之後,然後逐漸廢棄了這個替身,而看似無組織、無政府、去中心化的比特幣體系,實際上是一個組織控制全球新金融體系的最好工具。
有意思的是,那個被美女記者找到的加州中本聰,就是為美國軍方工作多年,且一直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守口如瓶。而網路幻影中本聰時隔三年再次露面否認,也為加州中本聰洗脫了懷疑。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新聞週刊》的此次報導,令中本聰這個網路ID圍繞的諸多疑雲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關於比特幣之父中本聰,或許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猜測。但我們所知道的或許永遠都只是洞穴上的投影,真正的中本聰本人或是組織,就站在我們的背後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