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底層生態,決定了切入點必然不同。網際網路金融的全新介質帶來了新一季競爭的可能。

最近,以BAT(百度、阿里、騰訊)為首的網際網路大公司,都患上了金融焦慮症。

11月,支付寶錢包宣佈獨立品牌運作,直面“微信”的競爭;10月底,百度金融中心推出“百發理財“,以年化收益8%的賣點直面挑戰年化收益近5%的餘額寶,當日上線5個小時,銷售額就超過10億;同月,阿里控股天弘基金,突破1000億的餘額寶無疑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經典案例;8月,財付通通過微信推出微信支付,便捷的使用過程在兩個月內形成不可忽視的衝擊波……

無論是支付、保險、理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幾家網際網路巨頭都多箭齊發,相繼瘋狂進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似乎誰不做,誰不快馬加鞭就是在錯失再造高峰的可能。

在網際網路領域,BAT給人最直線的聯想就是:流量是百度的、電商是阿里的、關係是騰訊的,BAT貌似各有領地井水不犯河水,實際上,面度各自擁有極強優勢的領地,三者之間哪一方都很難將別人的業務“跨界成功”或者形成突破。以騰訊在電商上佈局多年為例,也是藉助微信和O2O的天時地利,才剛剛有了反轉的機會。

但這些曾經各自築建堤壩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同時發現,相比網際網路業務,金融產品則完全不同。如果說,網際網路的業務和產品是一個二維結構,那麼作為貫穿社會運轉的脈絡體系,金融無疑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結構,它就像空氣一樣,可以迅速彌散、瞬間引爆、跨越所有障礙而無處不在。

金融的產品是一個全新的介質,當你面對這個立體的市場和維度。那些已有邊界和防線全都不復存在,競爭的思路變了。

在金融這件事上,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滲透,誰都能做,誰都有角度可以做,尤其是基於歷史業務的優勢來介入。無論是電商、移動和社交、還是搜尋,BAT三大巨頭儘管都沒有先天的金融基因,但大家都在憑藉龐大的入口和流量,建勢力、搶地盤,尋找化學變化和突破。

在網際網路領域裡,馬太效應讓這些巨頭之間想找到一個可以競爭的領地越來越難,BAT之間的提防、平靜式的拉鋸戰也真的有點久了。當發現重新搶佔市場的縫隙到來之時,所有的焦慮、瘋狂、迫不及待都是網際網路基因下的情有可原。

阿里金融:資金閉環+金融平臺

 

在BAT中,阿里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思路和戰略是最早最清晰的一個。早在2012年,馬雲就提出“平臺、金融、資料”的3大戰略。而從餘額寶開始,其帶給傳統金融機構的震動更是行業之最,沒有之一。

對於毫無金融基因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切入網際網路金融的最好角度,就是借力自身的業務優勢。基於自身的電商生態系統,阿里可以發揮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就非常多。比如商家的信譽、資金需求,商品的質量、物流,使用者在購買環節中的信用貸款等等。只要賣家和買家在阿里的體系內發生交易,阿里就比其他人“更懂”雙方的信用。

阿里小微理財事業部總經理袁雷鳴說,阿里金融並非像外界想象的有很多底層設計,一切只是從使用者需要出發,自下而上的滿足使用者需求。對於阿里的生態系統來說,在電商交易的過程中,在各個環節都會出現問題。比如支付寶,就是在當銀行的直接匯款不能解決交易雙方信任問題的時候產生的。

僅以保險為例,淘寶上已經存在的運費險,買家只需支付0.5元的運費險,如果商品手續產生退換貨,期間的運費將獲得理賠。據瞭解在阿里體系內,每天運費險的銷售就高達幾百萬。而剛剛和泰康人壽合作的“樂業險”,也是為了給淘寶上賣家解決醫療、意外、養老等保障應運而生的。

縱觀阿里金融可見的業務,幾乎是全產業鏈佈局:支付寶、餘額寶、基金、阿里理財、阿里保險、阿里小貸、阿里擔保等等,還包括阿里雲所提供的金融雲服務。同時,阿里也是擁有“牌照”最多的網際網路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擔保牌照和小貸牌照。

但阿里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佈局運營支付寶多年,從支付寶開始阿里逐漸瞭解銀行業務。目前阿里在很多方面就相當於銀行,支付寶是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主賬戶,只缺牌照。

阿里金融的未來有可能會是什麼樣?我們不妨來預測一下:

首先產品後臺化。就像如今我們看到的餘額寶,淘寶保險、淘寶理財,每一個產品都是需要使用者頻繁的進行轉入轉出操作,而就像微信支付的極簡操作方法一樣,為什麼不能將繁瑣的步奏不斷簡化?一切理財功能都在後臺發生,而使用者看到的,只是一個簡單並又有增值能力的賬戶介面。

第二是全新信用體系的建立,這也是馬雲在無數場合都在強調的事情。至今還在內測的“信用支付”就是以此為基礎而誕生的產品。金融很重要的職能是風險控制,如果阿里擁有一套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貸前、貸中及貸後環環相扣,利用資料採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據小微企業和個人使用者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積累的信用及行為資料,對其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進行評估,就會首先形成阿里體內的自迴圈。

而這套體系一旦成熟,就可以作為全新的信用系統向社會開放。就像阿里小微金服的CEO彭蕾在本月還對《商業價值》表示的一樣,暫不申請銀行牌照,但是會對銀行、基金公司開放阿里資料和安全資源。

第三做金融服務平臺化。當阿里掌握了風險管理的技術和能力,阿里金融會打造一個信貸和理財的平臺,未來向所有金融機構開放,打通成一個開放的生態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平臺的核心價值是:一是瞭解客戶的需求,把合適的金融產品推薦給他;二是基於手機終端,讓使用者可以用碎片化的時間解決金融問題;第三是解決流動性的需求,比如銀行定存提前兩天取就算活期,但這件事完全可以由一些機構接盤,先放給使用者,過兩天再向銀行贖回。這是可以通過平臺來解決的;第四是讓金融機構在淘寶上自己運營,尋找機會提高客戶轉化率。

如果阿里真能在不涉及傳統金融產品和業務的情況下,成為一家了不起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就像當年做電商一樣,使用者和流量的模式搭建平臺並顛覆了整個零售業,那麼它對整個社會的改變將是更加巨大的。

騰訊金融:支付+券商

 

在金融這件事上,相比戰略型的阿里,利用自己的充沛現金流,扮演著一個股權投資者的角色,不侷限於某個行業,是騰訊的野心。2013年騰訊中報資料顯示,騰訊的現金及銀行結存(流動資產)高達147.9億人民幣。

比如和馬明哲、馬雲共同建立的眾安線上。有兩家巨頭網際網路公司的參與,眾安將完全立足於網銷平臺;比如在BAT中,之有騰訊以補短板式佈局的方法收購了“益盟操盤手”20.2%的股權,佈局證券諮詢軟體;比如對於申請民營銀行的傳聞、騰訊回應“僅為參股方”。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騰訊金融的想象力只到如此的時候,微信支付出現了。毫無疑問,微信支付在網際網路金融大行其道的今天替騰訊佔盡了風光。

其實從微信支付從產品架構上看,完全都是基於財付通的支付渠道和風控,但是財付通相當於為微信打了個底—— 將“支付”環節前置,正是它的高明之處。

微信支付的做法確實很聰明:先以遊戲、表情、會員費等小額支付嵌入,形成使用者的微支付習慣;和航空公司的微信公關賬號合作,隨時完成購票交易;和視訊網站打通,實現家庭娛樂付費模式;當然還和本家易迅打通了移動電商支付等等。在微信裡,支付更像一個隨需出現的後臺輕功能。

財付通目前和支付寶仍有差距,騰訊在金融上的投入也不及阿里。可以說,沒有微信的財付通一直不溫不火,但有了微信讓它無所不能。

微信支付現有的接入場景有3種:一是微信系統內的公眾賬號;二是線下的掃描,即二維碼入口;三是通過第三方渠道、比如大眾點評。在未來,微信無疑是移動網際網路上最龐大的入口之一,是底層生態。一直以來,大家害怕的不是微信,而是微信的可能性。

利用微信支付,僅在和基金、保險公司的合作上,騰訊就有很多可能。近期微信已經開發出專門的理財平臺,通過微信賬號推出“微財富”已成為基金公司角逐的重要市場,目前已有數十家基金公司推出此項服務。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微信理財擁有創新、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服務,使用者可合理配置自身的閒置資金。

微信支付還與財產保險公司中國人保財險合作,為使用者推出基於微信支付安全問題的全額賠付保障。同時,騰訊旗下已經和19家基金公司合作的“理財匯”;已經和眾祿基金合作的騰訊金融超市,只是在業內沒有過多聲音。

相比阿里,騰訊只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和基金支付牌照。騰訊金融在未來的方向是什麼呢?如果說阿里對銀行更感興趣,那麼騰訊就對券商更感興趣。

在電子券商領域,有可能出現爆炸式的增長,美國嘉信理財的成長曆程可以借鑑。網際網路的“草根和長尾”特性決定了電子券商必須走折扣經紀商路線、具備草根娛樂性、產品設計必須多元化。證券業務複雜多樣,電子券商需要從投顧服務、基金和理財產品銷售切入。

網際網路公司和軟體廠商在支付手段、資訊處理以及擴大交易可能性集合方面都有更強的技術手段和更有效的實現方式。從本質上來說,網際網路金融是網際網路廠商和軟體廠商在金融領域的 O2O 實踐。

而回看騰訊此前的佈局不難發現,BAT中之後騰訊以補短板式佈局的方法收購了“益盟操盤手”,佈局金融諮詢軟體。市場一直也有傳言騰訊有意進入電子券商領域。2013年8月,市場傳出騰訊與長城證券合資成立了網路證券公司,正在申請牌照的訊息,隨後雙方均表示此為傳言。同時,騰訊還聯合濟安金信共同推出釋出騰安價值100指數和企業年金指數等。

而騰訊的海量使用者和移動特性,在證券業務中都具有絕對優勢。騰訊優秀的產品經理團隊,足夠支撐支付和證券業務並行——只缺一張牌照。

相比阿里在建立的信用支付體系,擁有海量使用者以及使用者之間關係及關係鏈的騰訊,似乎同樣具有建立關係信用的基礎。也就是可以想象為,未來你在網際網路上的信用值,還來自於你的朋友是誰。基於關係鏈的背書,在此基礎上,是否能成長為未來網際網路金融裡的一個全係指標,並用於保險、貸款等產品中同樣可以期待。

百度金融:產品搜尋+資料服務

 

相比阿里和騰訊,沒有資金流、供應鏈等整合優勢的百度在網際網路金融上的戰略無疑慢了半拍。

10月28日百度百發理財推出,8%的年化收益率,當日上線5個小時,銷售額就超過10億,使用者超過12萬。投資期限是兩個月,背後是與華夏基金合作推動。

有不少人認為,上半年網際網路金融大熱,而百度一直缺席,當它出現的時候,需要足夠的關注和眼球。這個收益是百度在其中進行了“補貼”。其傳播效果要遠遠高於營銷費用。“餘額寶的本質是餘額管理。而百發的年化收益8%的模式不可持續,金融機構也做不到。這更像營銷層面的噱頭。”網際網路金融評論人江南憤青表示。

從使用者習慣角度看,似乎離使用者最近的“搜尋”,其實是離使用者最遠的。使用者在百度上完全沒有建立起花錢習慣的,在網際網路金融這件事上,離花錢最遠明顯要被動很多。

百度最大的優勢在於使用者流量和搜尋能力,其背後的大資料處理能力並不比阿里騰訊遜色。但作為搜尋入口,使用者黏性是最弱的。而且百度沒有賬戶特性,而在金融領域,賬戶特性非常重要。這個坐擁中國70%搜尋市場,5億規模使用者的百度,到底該怎麼玩網際網路金融?

百度百付寶總經理章政華表示,百度每天有金融相關檢索詞3.3億,銀行、證券、基金產品的搜尋佔比高達77%。但相對零售等領域,金融的專業性更強,門檻更高,需要簡單便捷、安全可靠的金融理財服務。

最直接的方式,是利用好自身的優勢資源,打造成一個第三方金融產品的大平臺或大超市,把各種貸款產品、理財產品集合,做產品搜尋和比價。在金融領域的垂直搜尋,市場上已經存在細分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這個渠道會成為銀行等機構的主要銷售渠道,通過大資料能力,為使用者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最近,百度金融正在和貸款垂直搜尋平臺好貸網達成合作。百度負責前端的引流部分,後端的業務落地由好貸網完成。至於雙方的合作是否存在“投資關係”,也只是業內的猜測。

據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想要滲透進入資產管理行業,希望在保險、信託等行業實現線上開戶和交易,儘管形式未定。同時,百度金融中心正在進行“眾籌金融”、“粉絲金融”、“團購金融”等新模式的嘗試,以完善百度的盈利模式。

目前,百度金融旗下業務主要包含:百發理財、百付寶、百度小貸和百度金融中心。而從今年7月百度獲得支付牌照,以及9月宣佈在上海成立小貸公司這兩件事上看,百度的野心不止於此。

涉足小貸業務防守阿里。面向中小客戶,解決其貸款問題。業內人士透露,以百度小貸公司2億註冊資本,50%的槓桿率計算,百度貸款金額不會高過3億,這是一個低風險的“保守數字”,初期只是試水。不過,對此業內的聲音並不看好。

相比來說,百度金融中心的嘗試可能會更加“靠譜”,也符合百度的優勢基因:即通過大資料能力,面對中小客戶提供資料金融服務。如何佈局好全新的“金融入口”,增加金融服務平臺的使用者黏性,是百度金融能夠走遠的核心。

不難看出,無論是金融機構、銀行、網際網路公司、支付公司、即使是動作最慢的百度,大家在網際網路金融上,也都是基於歷史業務的優勢來切入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在跨界的區域性業務上,目前幾大巨頭的衝突也並不明顯。

BAT在網際網路金融上的聚齊,讓整個行業都躍躍欲試,比如新浪加緊推出了基於微博體系的“微財富”、360也在佈局網際網路金融安全領域。各家利用核心優勢和角度緊密佈局,網際網路金融的全新巨頭將誕生在哪裡?不同的底層生態,決定了各種切入點必然不同。如果脫離自身底層生態基礎,非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p46-BAT

自: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