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媒體對大資料的瘋狂聚焦,彷彿亂花漸欲迷人眼般,遮住了真正的機會所在:借大資料之勢而起的軟體程式。
基礎設施和平臺戲碼的確至關重要,但是他們無法創造出那些創業家們早已瞭然於心的,關於如何運用大資料來操控市場所能產生的長期價值。
相反的,市場需要公司來提供大資料APP,將對於市場已有的領悟融入到一個特定的市場或者商業運作環節中去,在最佳的時間,傳遞給儘可能多的大眾。原因何在?很簡單。因為技術過硬的大資料業者屈指可數,而每一家企業卻都需要有此洞見的人來助自己一臂之力。
不光是媒體緊盯著大資料基礎設施,很多被工具及平臺所吸引的風險投資以及增長中的股權投資活動都需要管理大資料並且傳遞分析洞見。不論大資料的價值浪潮如何鋪天蓋地,創意產品仍然要跟進,且將會致力於更充分的利用基礎設施優勢,創造出新的分析式商務環節優化的程式。
我公司(Georgian Partners)的投資主要聚焦於軟體和資訊服務公司,他們需要具備三個關鍵能力:控制或者參與到一項商務環節中;大資料基礎設施和技術;以及擁有最廣範圍內相關資料的資訊權。關於這項聯合我們擁有自身的條款 -“應用分析”- 同時在同不同公司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展出了“應用分析的11項原則”,一個用來協助圍繞此機遇戰略思考的框架。
根據我們的經驗,可以成功借勢於大資料的都是那些注重3大關鍵模式的公司。
首先,比起關注目前已有的資料以及對資料的分析理解,這些公司更看重對客戶需求的滿足回應。他們由此回溯到滿足客戶需求所需要的條件(更詳盡的資料,工具,知識)。
第二個關鍵點是,與其面向小眾商業領袖傳達洞見,直接將體悟結合到商業應用或者工作流中更勝一籌。對大資料盡其所用意味著確保這些體悟為儘可能多的大眾所消化,有意識與否,而不僅限於資料高階人群。
而為這些公司所共有的第三個特點是:對於資訊權的透徹理解。在現今這樣一個勇敢的新型雲端架構,多使用者,第三方資料世界中,這些公司依然採用嚴謹的方式來獲取,管理以及使用資料。
成功的公司確保使用關鍵資訊的適當權利,而後自發主動的管理資料以達到價值創造最大化和確保公司同公眾意見在同一戰線上。他們不僅僅遵從,他們是順勢而為的範本。
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公司在展示廣告和電子商務中展現出了應用分析之跡。那些早期的創舉新思引領了對大資料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而這正是為大資料的主流化添磚加瓦。我們期盼著下一波價值創造浪潮,從那些乘著基礎設施崛起之風且創造出新的大資料程式的軟體和網際網路公司中席捲而來。
(via 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