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為何能成為超算界的作業系統大佬?

HitTwice發表於2018-05-07

  經過多年的努力,Linux終於實現了它的“霸權”。全球超級計算機TOP 500中都執行的是Linux,比英特爾更讓人印象深刻——TOP 500中有92%的超級計算機使用的是英特爾的處理器。

  那麼,Linux是如何到達這一步的呢?這個26年前由芬蘭的大學生建立的作業系統是怎麼突然崛起,並壓倒Unix、微軟Windows和一些其他的類Unix系統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Unix系統是分散的,而且與供應商處理器繫結在一起。AT&T的貝爾實驗室(Bell Labs)曾把Unix System V授權給供應商,然後他們就創造出了自己特有風格的系統。 Sun Microsystems推出了Solaris,IBM推出了AIX,HP推出了HP-UX,SGI推出了IRIX。但它們中沒有一個是相容的,移植往往需要重新編譯。

  IDC公司高效能運算(HPC)部門Hyperion Research研究副總裁Steve Conway表示:“如果不是Unix,就不會有Linux。Unix時代已經讓位於Linux時代,因為Linux更加開放,而不是廠商特定的。所以,這是Linux的機會,讓整個社群有一個主要的作業系統。”

Linux是如何一步步支配超級計算機界的?

  大部分Unix類系統都不支援x86架構。 SunMicrosystems的SunOS是一個基於文字的作業系統,該公司在x86架構上有Solaris,但是從來沒有做過大的推進。所有其他的Unix類系統都面向定製的RISC處理器。當然,當時也沒有人看到伺服器上x86架構的大幅增長態勢。

  在Linux之前, 類Unix系統中只有Microsoft公司與SCO公司聯合開發的Xenix和經過BSD、386BSD和4.4BSD發展而來的FreeBSD大力支援x86架構。但是Xenix是桌面作業系統,從來不是伺服器作業系統。而在2001年賣給Caldera Systems公司的時候,機會早已從它手中溜走,Linux已經在快速發展。

  然後是微軟。早在Windows NT 4.0時期就推出了叢集軟體,但是在2006年才通過Window Compute Cluster Server 2003進行了第一次真正的努力。然而,該公司在這方面從來沒有做過太多事情。

  Conway說:“就微軟而言,他們瞄準了HPC市場幾年,但並沒有投入太多。當時看來HPC市場不會像現在那麼大。90年代,高效能運算市場價值20億美元,去年,達到了220億美元。”

  Linux起飛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一個開發者團隊提出了一種將x86伺服器的處理能力進行集中的方法,以代替當時昂貴的專有HPC系統。被稱為Beowulf,當時它沒有被繫結到一個特定的作業系統,任何自由和開源的作業系統可以做。但是其發明者使用的Linux,然後這個趨勢就開始了。

  Conway表示:“真正承載Linux的是2000年左右叢集的到來,那就是叢集真正進入HPC市場的時候了,其吸引力在於包括Linux在內的商品技術。十年來,HPC市場以百分之二十的複合速度增長。”

Linux是如何一步步支配超級計算機界的?

  Beowulf也支援FreeBSD,那為什麼FreeBSD沒有起飛呢?Conway認為它正屬於那種有好的想法但沒有抓住好的發展機會的技術中的一員。

  Linux有FreeBSD沒有的東西:Linus Torvalds(林納斯·託瓦茲)。Torvalds是一個非常嚴苛的領導,很多人說他太強硬了,他可能比賈伯斯還要讓員工覺得厭煩。但他一直是帶領Linux往前走的人。

  最後一個優勢是供應商支撐,FreeBSD從來沒有。 Linux已經組織了公司。Red Hat以FreeBSD從未有過的方式開發Linux。最後來到了爆發口,SuSe和Canonical。然後是大角色的加入:1999年,IBM宣佈支援Linux。從那時開始,Unix系統就已經變成了“行屍走肉”,只是大家都還不清楚而已。

  也許Linux不是歷史的開創者,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它確實挺高。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73948/viewspace-215409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