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將過半,若問上半年科技產業的流行語彙,非「雲端、穿戴、物聯網與大資料」莫屬。隨著無線傳輸技術突飛猛進、網路串連萬物逐漸成真、智慧穿戴裝置「佔領」人體指日可待,全球科技業正摩拳擦掌,意欲透過海量運算,在大資料的瀚海里大淘金。
然而,在各界熱烈期待大資料時代來臨之際,我們卻也對「老大哥」將無所不在的「美麗新世界」戒慎恐懼,因為你恣意存在雲端的隱私,將成為別人的商機或鑑別敵我的證據;因為當一般人越來越仰賴智慧裝置過日子,就可能面臨個人智慧越長越小的危機。
「雲端、穿戴、物聯網與大資料」串起的商機到底有多熱?從產業上中下游一片擁戴即可窺見端倪,彷佛新舊世紀之交網路產業風起雲湧的熱鬧場面重現。
半導體龍頭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稱物聯網將是下一個最賺錢的產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攜手夥伴打造物聯網生態系統,以「創造無限可能」。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也看好物聯網會有10~20年的好光景。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則預言,未來可能出現一人一臺機器人,搭配智慧應用與網路服務,可謂趨勢不可擋。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在股東會上,更脫下勞力士改戴三星智慧表Gear 2,露出韓星金秀賢式笑容,期許穿戴裝置的business model能早日成形。
2000年追求本夢比的網路產業熱潮最終以泡沫破滅收場,這波大資料淘金熱會不會重蹈覆轍?從14年來軟硬體環境大蛻變的發展軌跡觀之,被視為「新金礦」的大資料商機當然不會是泡影,且迄今存活的業者大多身經百戰,也不會輕易敗下陣來。
然而,當所有人都看好大資料商機,也意味著老將新兵皆有機會,產業將再度面臨激烈廝殺與重新洗牌,因此新兵創業趕進度、老將併購也趕進度。最近臺灣網路新兵頻受國際青睞,例如沛星互動以人工智慧與大資料為廣告主挑選最佳曝光位置,營運模式吸引知名創投紅杉資本投資600萬美元;又如出身巨集達電的Sentri團隊,以智慧時鐘概念在募資平臺Kickstarter徵「財」,首日就募得10萬美元,公司更期待在7月11日募資終止日,可籌得100萬美元的商轉資金。凡此,都為網路世代的創業道路點亮明燈。
對於習於硬體制造的臺商老將而言,最大的機遇與挑戰,則是能否在既有優勢上開創產業轉型進階的新局。如果業者口中的10~20年好光景,最終只是微利代工商機的延續,那實在沒什麼好興奮的。但倘使業者能在硬腦袋裡注入軟思維,透過調結構、策略聯盟乃至併購方式厚植競爭力,才有可能在所謂下一個最賺錢的產業中,分到紮紮實實的一杯羹。
換言之,「雲端、穿戴、物聯網與大資料」串起的商機看似豐饒甜美,卻非唾手可得。臺商除了自身要克服「軟硬融合」的思想障礙,另一個變數是大陸業界似友若敵的競爭考驗。在2000年網路產業勃發的年代,大陸業者根本稱不上角色,但時至今日,由於跳級發展與政策允許,彼岸業者挾著13億人口的規模優勢,正展現後發先至的侵略性,例如阿里巴巴在虛實間大越界,顛覆市場遊戲規則,就令人刮目相看。當屬於大陸自身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已然成形,參與其中的臺商又能掌握多少的發語權?
身處大資料時代,企業端關注的是如何「善」用海量分析,將商機入袋,消費者端看中的是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看似一拍即合,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當人們益發依賴網網相連的生活模式,就越容易被大資料「綁架」,輕則罹患資訊焦慮病症,重則個資被「擅」用而陷入不可測的風險。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Facebook,日前因系統更新導致全球當機半小時,一度令其子民惶惶不安,正是資訊焦慮症發作的最新事例。
相較18世紀以來,人們追求「不自由毋寧死」的信念,網路世代更在意的卻是「無網路毋寧死」。當自由退位,隱私繳械,人們輕易出賣自己,也更輕易出賣別人,個資被「擅」用的風險,小從網路肉搜藉以伸張鄉民正義、網路詐欺藉以斂財騙色、企業以客製化為名行牟利之實,大至政府以愛國為名行監控之實。
身為世界霸權的美國政府,最近就要求科技業者提供使用者存放於海外雲端的個人資料,雖已遭微軟、蘋果等科技大廠嚴拒,但業者最終能否抵抗國家機器的要脅,仍有待觀察。
各國政府非法監控的前科累累,固然令人反感,但負責管理雲端的科技大廠也未必值得信賴。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以封面故事「How far can Amazon go?」為題指出,亞馬遜雖曾顛覆多個行業,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在它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也當警惕日益強大的亞馬遜可能會濫用主導地位。
正如德國作家尤麗策(Juli Zeh)和託亞諾夫(I.Trojanow)在2009年網路誕生40週年發表的著作《自由遭擊》(Attack on Freedom)要提醒世人的:如果人們無法容忍他人私闖民宅、翻箱倒櫃,為何能容忍別人在網路上任意攫取隱私?尤其當「別人」是行監控之實的政府,以及懷有商業用意的網路相關公司,他們正是新世紀的「老大哥」。
5年過去了,大資料的潮流沛然莫之能御,但《自由遭擊》裡的逆耳忠言,仍值得世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