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動化將如何影響就業?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8-12-24

AI自動化將如何影響就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fa68e330102zfuf.html

導讀:用於自動化勞動力的技術不一定會增加失業率。儘管人們普遍擔心人工智慧將會大量取代工人,但縱觀歷史,在某些時期,提高生產力的技術實際上反而促進了受影響行業的就業率。這與正在經歷自動化的行業中所流行的“自動化導致失業”這種簡單概念背道而馳。

那麼,為什麼自動化會在某些特定時期導致某些行業的就業增長,而在某些時期卻會導致其他行業失業率增加?

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家 James Bessen 認為,這與技術如何影響需求的性質有關。

近幾十年來,美國製造業的就業率大幅下降。但一個多世紀以來,各種製造業的就業率卻在增長,即使是那些經歷了技術和生產力快速變化的製造業。這種現象被稱為“倒 U 型”模式,並且似乎在很多製造業中具有普遍適用性。

Bessen 建立了一種行業需求模型,用來解釋在持續的生產力增長的背景下,美國製造業就業的增長和隨後的下降現象。在收集了兩個世紀以來美國棉紡織、原鋼和汽車製造業的時序資料後,Bessen 的模型能夠準確預測其中三個製造業的生產就業率的上升和下降。

倒 U 型工業就業模式主要是由需求價格彈性下降引起的。也就是說,消費對價格變化的反應能力下降。雖然消費者收入的變化在這些情況下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們只佔人均消費變化的一小部分。Bessen 的模型包含了價格和收入對需求的影響,兩者可以隨著時間推移發生彈性變化。

供給、需求和彈性經濟學基礎

為了解釋這些現象,請考慮一下新技術(例如自動織布機)對競爭市場(如棉布)中的商品供應和需求的影響,並重點關注價格。

當彈性很高時,哪怕是微小的價格變化都會對需求數量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如果新技術提高了產能,就降低了每單位布料的生產成本。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通過降低價格可以將生產力帶來的成本節約轉嫁給消費者。在上面的例子中,每單位棉布的價格從 4 美元降到 3 美元(從 A 點到 B 點)。這使得需求量增加了 10 個單位。但如果價格從 3 美元進一步下降到 2 美元(B 點到 C 點),要實現另外 10 個單位需求量增加所需的價格比例變化會更高。也就是說,要實現從 A 點到 B 點增加 10 個單位的需求量,需要降低 25%的價格,而從 B 點到 C 點再增加 10 個單位需求量,價格需要下降 33%。因此,需求就變得更加“無彈性”,因為消費者對價格變化的反應沒有那麼激烈了。

在引入新的生產力增強技術後,每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供應曲線將向右移動(增加)。這將導致商品價格下降,直到達到新的市場均衡(上面的 B 點)。當需求相對於價格具有彈性時,這表明消費者需求未得到滿足,因此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對商品的需求增長足夠快,那麼儘管自動化技術減少了每單位產出所需的勞動力,但對勞動力的需求仍然會增加。這可以抵消自動化節約勞動力所帶來的影響。

然而,如果需求缺乏彈性,那麼價格變化只會對需求數量產生適度的變化。當提高生產力的技術繼續降低單位成本,價格也將進一步降低,這個時候消費者的需求就會出現飽和。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下降不足以提高淨就業率。這些是 Bessen 觀察到的美國製造業的普遍現象。

自動化如何提高(然後又降低)紡織品製造業的就業率

在 19 世紀,自動化技術已經讓編織一碼布所需的 98%的勞動力實現了自動化。然而,在一定時期內,編織工作的數量卻連續數十年在增長。大多數消費者仍然無法承擔當時的市場價格,他們的衣服和布料的用途非常有限,說明消費者的需求仍然很旺盛。因此,需求和收入的價格彈性仍然很高,因為消費者對布料的價格很敏感。

隨著自動織布機在整個紡織行業中的擴散,生產力的提高降低了布料的價格。這增加了人均布料的消費,因為人們對布料的需求是高彈性的。儘管節約勞力的技術減少了單位產出所需的勞動力,但為了滿足旺盛的消費需求,紡織工業經歷了淨就業增長。從本質上講,消費者需求的增加抵消了自動化技術節約勞動力所帶來的影響。Bessen 發現,雖然 19 世紀棉紡織品的勞動生產率增長了近 30 倍,但棉布的消費量卻增加了 100 倍。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紡織行業持續的生產力增長繼續推動布料的價格下降,直到消費者需求趨於飽和。由於需求相對缺乏彈性,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和收入的增長只會導致消費增長疲軟,無法抵消自動化節約勞動力所帶來的影響。

因此,紡織品行業就業率出現了下行軌跡,如倒 U 圖的後半部分所示。提升生產力的技術變革最終將導致去工業化。因為消費者可以隨時買到便宜的布料,對價格和收入的需求變得更加無彈性。結果,生產力的提高到最後導致了紡織業就業率下降。

人工智慧自動化和需求的重要性

目前,有關人工智慧對工作影響的爭論往往會變成一種“二元論”:一方面,人工智慧被定位為一種萬靈丹,它將為我們帶來從未見過的生產力繁榮;另一方面,人工智慧自動化將對我們目前的工作和未來前景構成巨大的威脅。但其實,任何一方都無助於解釋過去或預測未來。

Bessen 已經向我們說明了技術變革的速度本身並不足以決定技術對就業的影響。我們必須瞭解需求的性質,這樣才能確定新技術是否會增加或減少受影響行業的就業。如果對特定商品或服務的需求具有高度彈性,而且人工智慧不能完全自動化生產這些商品或服務,那麼技術變革將創造就業,而非減少就業。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慧提高生產率的速度越快,創造的就業增長也越快,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要理解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需要先了解人工智慧對需求的影響,這是至關重要的。

英文原文:

https://bitsandatoms.co/how-ai-automation-could-boost-employment-the-role-of-demand/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28616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