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技術人員都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這也難怪,接受了10幾年理想主義的教育,每個人都難免有匡扶某某,恢復某某的決心。就像某個朋友在給我的回覆中說的,“為什麼總是張口閉口國情呢?什麼都要符合國內,什麼都不遵循標準,那麼中國永遠也不會出現微軟!”這話說的擲地有聲啊,說這話的肯定是中國的脊樑。不過在這裡我還是要很不好意思的說,要是這麼想恐怕是活不下去的。
        做專案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掙錢,因為不掙錢公司就完蛋了,完蛋了就再沒得玩了。所以為了不完蛋,我們應該由理想主義者變成現實主義者甚至變成功利主義者。
    這轉變挺難的,一般來說作為技術人員,相信好人是大多數,壞人是少數,只要產品夠好就能賣出去,只要自己努力一定會有好結果等等觀點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畢竟以上這些觀點是技術人員的人生經驗總結,不但是學校的教育讓我們瞭解到事情這樣,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氛圍也讓我們不斷驗證著這些觀點的正確性。但是就像所有真理只能在一定條件下存在一樣,以上這些人生觀點也只能是在一定條件下存在,這個條件就是周圍的環境都是機器,而沒有太多的複雜的人。
    一旦一個技術類人員第一次走上管理崗位,第一次帶著專案前進,第一次在專案的過程中遇到了陽奉陰違,兩面三刀以後就很容易從根本上發生變化,簡單的說,由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蛻變成為一個純粹的虛無主義者。
    這就好像一個從小都看童話故事或者愛情小說的的男生,在青梅竹馬的女同學眉來眼去去多年之後忽然有一天被一個網上出現的流氓搭上以後的憤怒一樣,他不能理解這一切的原因,以為自己手拿把攥的事,怎麼忽然落到了別人頭上。找不出原因之後他就開始頹廢,應該說這時候他很容易相信“嫩白菜都讓豬啃了”這種觀點,然後把“世上哪有什麼愛情,壓根只有生殖衝動”這種名人名言掛在嘴邊。此後他就頹廢了。或者說他的生活就廢了。即使以後有一天有女孩來示好,他也會表現的無所適從,他分不清真心和假意只能迷茫彷徨試探之後蹉跎一生。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這個青年人也許沒有成為徹底的虛無主義者,而是成為了徹底的憤世恨俗者,簡單的說,就是看什麼都不順眼,在政治上要麼極左要麼極右,總之就是經常陷入一種批評別人的狀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抄寫了好幾年墓誌銘然後忽然發現青年人也能變“蟲豸”的魯迅先生。
    這兩種思想其實未必是壞事,至少第一種思想能培養哲學家,叔本華要不是遇上了什麼特別的遭遇斷不會無緣無故說出上面的話,第二種思想也不壞,至少能誕生民族的脊樑。可惜的是,這兩種精神並不是專案經理需要的,專案經理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種務實的態度,這種態度要求專案經理相信,世界上的人是分左中右的,人大多為自己的生活和利益而不是為某種崇高的理想而活著,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看重短期利益而置長期利益於不顧。當然這一點是中國特色,作為農業文明孕育的大國我們民族的主導思維顯然是農民式務實的思考,也就是春天播種夏天耕作秋天收穫,周而復始,既不歡迎什麼特別的變革也不期盼什麼意外之喜。由於農業國中的人基本都被固定在土地上,所以群居的人們世代相識,在這樣一個小範圍內,一個人的聲望成為了家族獲取資源重要憑據,所以中國人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尤其是在公共場所中,中國人無論如何都要有“面子”,任何時候公開指責某人之前都要考慮好這個面子的風險,這風險非常之大。以致於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經歷幾個世代而不能釋懷。清朝初年,江南有一戶知識分子錢名士,因為得罪過皇帝大人(雍正),就被賜給了一個“明教罪人”的牌子,掛了好多年。
 
        基本上農業國文化的基礎從上到下就是如此,所以專案經理要認清以下形勢:
第一,人只是人平凡而普通,既不特別高大也不特別渺小,除去一些少部分腦子不好的人,多數人都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希望在不冒風險的情況下得到更多好處。
第二,中國人最看重的東西是面子,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選擇哪怕打死一個人,但是絕對不要不給他面子,中國人是世界上記性最好的民族,得罪了一箇中國人希望他忘掉這基本是不現實的。
第三,現在社會壓力很大,曉以情理不如予以利益。明白了這幾點以後,理想主義就會漸行漸遠。當面對困難的時候,知道拿錢出來而不是講道理,這說明你的思路已經開始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