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CIO來說 物流的IT中要融入戰略思維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5-04-14

  目前,物流的業務運作被分成了倉儲、陸運、海運、空運、鐵路運輸、貨代等各個不同的部分,在此基礎產生了各自不同的獨立系統,它們之間各不相干和聯絡。看著將這些本來是一個聯絡的有機整體被支解的七零八落真是不禁慼慼然。

  當然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整體事物區域性著手,是我們處理複雜事物的一種方法,可是我們不能只管拆不管裝啊!而且目前物流的各個部分之間是那麼的名正言順、各自為王。物流各系統之間各種本來的有機聯絡被人為的活生生的轉變成外部事物之間的關聯,嚴密的內部耦合頓時變成了鬆散的外部關聯,而且更多的時候這種外部關聯也不暢通。

  無從考證現代物流的興起是不是因為資訊科技,但是現代物流與資訊科技的密切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沒有資訊科技,物流就不可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發展。可是目前在國內,物流應用資訊科技的水平卻很差,物流的概念倒吵的很紅火。在目前資訊科技只是作為一種基本的資料和資訊記錄,孤立的服務於物流的各個部分,僅作為手工的延伸和輔助,支援著一些基本的操作服務(JUST TOolS)。完全不考慮資訊科技給物流帶來的流程變動甚至重組的衝擊,更考慮不到資訊科技提供應用能讓企業綜合的比較各個環節的服務優勢,從整體上最佳化物流的成本。這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悲哀!當然出現這樣問題,也是有我國物流發展的階段必然性。必然原因如下:

  1、資訊科技和物流的複合人材奇缺是問題的關鍵。資訊科技在國內的發展也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而物流在國內的發展史則只有十幾年的時間。所以既精通訊息技術又精通物流的複合型人才奇少。所以在物流公司的高層,設計戰略的,基本上只是把資訊科技當成是戰略實現的工具,很難評估出資訊科技對公司戰略帶來的影響,以及為此做出預案。而在物流企業能應用資訊科技做實事的,一是站不了那麼高,二是對公司決策沒有什麼影響。於是首先從源頭,資訊科技和業務就開始絕對的分開了。

  2、歷史遺留問題是無法迴避的。因為物流在國內的發展時間很短,國內很多的物流公司只是以前的貨代,配送企業搖頭換臉而來的。由於他們對於IT的理解僅僅是當一個配角和工具而已,所以定義IT也僅在為業務服務而已。於是他們在應用系統只是將按照以前的業務運作模式來應用系統,於是企業就產生了貨代,配送管理系統等各種被閹割了的物流系統。

  3、現實問題就是賺錢問題。俗話說:窮則思變。由於經濟的狂熱發展,物流市場的發展速度比任何時候都要快,很多企業在以前固有的運作模式下都能賺到大把的利潤,為什麼還要對以前的運作模式進行改變呢?當沒有錢賺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在IT上進行大量的“浪費”投資呢? 於是資訊科技對這樣的企業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了。

  4、管理意識問題。資訊科技和人才一樣在公司的表現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這些年企業對人才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對資訊科技的認識則沒有什麼進步,沒有認識到軟體的投資遠重要於對硬體的投資。雖然管理上能看到硬體裝置,看不到軟體技術。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所以資訊科技在物流行業中發展緩慢,對物流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不明顯就是理所當然了。在這些原因的支配下,大部分物流企業採取的資訊戰略措施如下:在保證業務不變動的情況,對各個環節進行獨立的資訊化和支援,獨立的形成各種系統;等基本成熟以後再進行整合整合。事前基本不做資訊化整體的規劃和分析,也不存在IT的戰略發展問題,更不考慮IT戰略與業務戰略的配合問題。是因為業務系統需要IT,所以資訊系統就存在;業務系統需要整合,所以IT開始做整合。於是形成大家目前都能看到的局面:業務系統總在變動,資訊系統總在重寫;協調會總在開,指責總是沒完沒了;於是最後資訊系統的補丁再也打不上了。回頭來看,一切都要從頭再來。
更多相關閱讀: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15759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