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釋出部署三大任務助力經濟轉型
ZD至頂網軟體頻道9月6日訊息 : 如何把資料變成黃金,是許多企業在尋求升級轉型路上的核心要點。資料的重要性在網際網路+時代被視為核心要素。據國家金融資訊中心指數研究院釋出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大資料市場規模為32億元,到2016年預計將達238億美元。有分析稱,在未來5到10年,大資料產業將可能迎來黃金增長期。近日,國務院公開發布《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綱要的印發,將惠及全民,助力經濟轉型。
《綱要》指出,目前我國在大資料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綱要》認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資料部署,深化大資料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綱要》指出,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資料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具體來說就是,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臺,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資料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建立執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執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階智慧、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綱要》部署了三大任務,首先提及的就是要加快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其次,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第三,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
《綱要》還明確七方面政策機制。一是建立國家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二是加快法規制度建設,積極研究資料開放、保護等方面制度。三是健全市場發展機制,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四是建立標準規範體系,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五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援,推動建設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示範工程。六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型別的大資料人才培養體系。七是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國際合作機制。
依據《綱要》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資料處理、分析、視覺化軟體和硬體支撐平臺等產品。
以下為《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
國發〔2015〕50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國務院
2015年8月31日
(本文有刪減)
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
大資料是以容量大、型別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資料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資料進行採集、儲存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服務業態。
資訊科技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資料迅猛增長,資料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資料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執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在大資料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國大資料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資料強國,特制定本行動綱要。
一、發展形勢和重要意義
全球範圍內,運用大資料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趨勢,有關已開發國家相繼制定實施大資料戰略性檔案,大力推動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目前,我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居全球第一,擁有豐富的資料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大資料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湧現出一批網際網路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啟動大資料相關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資料部署,深化大資料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一)大資料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以資料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將深刻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促進生產組織方式的集約和創新。大資料推動社會生產要素的網路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執行機制,可顯著提升經濟執行水平和效率。大資料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已成為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資料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未來資訊產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二)大資料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在全球資訊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資料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充分利用我國的資料規模優勢,實現資料規模、質量和應用水平同步提升,發掘和釋放資料資源的潛在價值,有利於更好發揮資料資源的戰略作用,增強網路空間資料主權保護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
(三)大資料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大資料應用能夠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係,推動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促進社會事業資料融合和資源整合,將極大提升政府整體資料分析能力,為有效處理複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資料說話、用資料決策、用資料管理、用資料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於資料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資訊系統和公共資料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資訊平臺整合,消除資訊孤島,推進資料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眾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鬆公平環境,加大大資料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推進資料彙集和發掘,深化大資料在各行業創新應用,促進大資料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科學規範利用大資料,切實保障資料安全。通過促進大資料發展,加快建設資料強國,釋放技術紅利、制度紅利和創新紅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二)總體目標。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資料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
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將大資料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高效採集、有效整合、深化應用政府資料和社會資料,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水平,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增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助力簡政放權,支援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推動商事制度改革;促進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建立執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執行新機制。充分運用大資料,不斷提升信用、財政、金融、稅收、農業、統計、進出口、資源環境、產品質量、企業登記監管等領域資料資源的獲取和利用能力,豐富經濟統計資料來源,實現對經濟執行更為準確的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提高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提升巨集觀調控以及產業發展、信用體系、市場監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保障供需平衡,促進經濟平穩執行。
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公用事業、市政管理、城鄉環境、農村生活、健康醫療、減災救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遊、質量安全、消費維權、社群服務等領域全面推廣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擴充服務渠道,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城市輻射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形成公共資料資源合理適度開放共享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臺,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資料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帶動社會公眾開展大資料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充分釋放資料紅利,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
培育高階智慧、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推動大資料與雲端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融合發展,探索大資料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批滿足大資料重大應用需求的產品、系統和解決方案,建立安全可信的大資料技術體系,大資料產品和服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市場佔有率顯著提高。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骨幹企業和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構建形成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協調發展的大資料產業生態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1.大力推動政府部門資料共享。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確各部門資料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釐清各部門資料管理及共享的義務和權利,依託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大力推進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單位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國家基礎資料資源,以及金稅、金關、金財、金審、金盾、金巨集、金保、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資訊系統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加快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信用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豐富面向公眾的信用資訊服務,提高政府服務和監管水平。結合資訊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中央部門與地方政府條塊結合、聯合試點,實現公共服務的多方資料共享、制度對接和協同配合。
2.穩步推動公共資料資源開放。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穩步推動公共資料資源開放。推動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資料資源清單,按照“增量先行”的方式,加強對政府部門資料的國家統籌管理,加快建設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臺。制定公共機構資料開放計劃,落實資料開放和維護責任,推進公共機構資料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提升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標準化程度,優先推動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資料集向社會開放。建立政府和社會互動的大資料採集形成機制,制定政府資料共享開放目錄。通過政務資料公開共享,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主動採集並開放資料。
專欄1 政府資料資源共享開放工程
推動政府資料資源共享。制定政府資料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整合政府部門公共資料資源,促進互聯互通,提高共享能力,提升政府資料的一致性和準確性。2017年底前,明確各部門資料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充分利用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路,構建跨部門的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到2018年,中央政府層面實現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臺的全覆蓋,實現金稅、金關、金財、金審、金盾、金巨集、金保、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資訊系統通過統一平臺進行資料共享和交換。
形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臺。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資料資源清單,制定實施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標準,制定資料開放計劃。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臺。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資料集向社會開放。
3.統籌規劃大資料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國家政務資訊化工程建設規劃,統籌政務資料資源和社會資料資源,佈局國家大資料平臺、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單位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基礎資訊資源和健康、就業、社保、能源、信用、統計、質量、國土、農業、城鄉建設、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資訊資源,加強與社會大資料的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推動國民經濟動員大資料應用。加強軍民資訊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現有企業、政府等資料資源和平臺設施,注重對現有資料中心及伺服器資源的改造和利用,建設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基於雲端計算的大資料基礎設施和區域性、行業性資料匯聚平臺,避免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加強對網際網路重要資料資源的備份及保護。
專欄2 國家大資料資源統籌發展工程
整合各類政府資訊平臺和資訊系統。嚴格控制新建平臺,依託現有平臺資源,在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政府集中構建統一的網際網路政務資料服務平臺和資訊惠民服務平臺,在基層街道、社群統一應用,並逐步向農村特別是農村社群延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原則上不再審批有關部門、地市級以下(不含地市級)政府新建孤立的資訊平臺和資訊系統。到2018年,中央層面構建形成統一的網際網路政務資料服務平臺;國家資訊惠民試點城市實現基礎資訊集中採集、多方利用,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資訊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
整合分散的資料中心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政府和社會資料中心資源,運用雲端計算技術,整合規模小、效率低、能耗高的分散資料中心,構建形成佈局合理、規模適度、保障有力、綠色集約的政務資料中心體系。統籌發揮各部門已建資料中心的作用,嚴格控制部門新建資料中心。開展區域試點,推進貴州等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建設,促進區域性大資料基礎設施的整合和資料資源的匯聚應用。
加快完善國家基礎資訊資源體系。加快建設完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單位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基礎資訊資源。依託現有相關資訊系統,逐步完善健康、社保、就業、能源、信用、統計、質量、國土、農業、城鄉建設、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資訊資源。到2018年,跨部門共享校核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單位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國家基礎資訊資源體系基本建成,實現與各領域資訊資源的匯聚整合和關聯應用。
加強網際網路資訊採集利用。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國際視野,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加強網際網路資訊採集、儲存和分析能力建設,制定完善網際網路資訊儲存相關法律法規,構建網際網路資訊儲存和資訊服務體系。
4.支援巨集觀調控科學化。建立國家巨集觀調控資料體系,及時釋出有關統計指標和資料,強化網際網路資料資源利用和資訊服務,加強與政務資料資源的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為政府開展金融、稅收、審計、統計、農業、規劃、消費、投資、進出口、城鄉建設、勞動就業、收入分配、電力及產業執行、質量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執行動態監測、產業安全預測預警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分析決策提供資訊支援,提高巨集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5.推動政府治理精準化。在企業監管、質量安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旅遊服務等領域,推動有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將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資料進行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統一公示企業信用資訊,預警企業不正當行為,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能力,支援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提高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推動改進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藉助大資料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資料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
6.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制度,依託全國統一的信用資訊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和“信用中國”網站,共享整合各地區、各領域信用資訊,為社會公眾提供查詢註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各類信用資訊的一站式服務。在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中,積極運用大資料手段,簡化辦理程式。建立專案並聯審批平臺,形成網上審批大資料資源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專案審批、核准、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資訊共享、透明公開。鼓勵政府部門高效採集、有效整合並充分運用政府資料和社會資料,掌握企業需求,推動行政管理流程優化再造,在註冊登記、市場準入等商事服務中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利用大資料等手段,密切跟蹤中小微企業特別是新設小微企業執行情況,為完善相關政策提供支援。
7.促進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強有關執法部門間的資料流通,在法律許可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社會治理相關領域資料的歸集、發掘及關聯分析,強化對妥善應對和處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資料支援,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構建智慧防控、綜合治理的公共安全體系,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
專欄3 政府治理大資料工程
推動巨集觀調控決策支援、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資料應用。統籌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料資源,探索建立國家巨集觀調控決策支援、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資料應用體系。到2018年,開展政府和社會合作開發利用大資料試點,完善金融、稅收、審計、統計、農業、規劃、消費、投資、進出口、城鄉建設、勞動就業、收入分配、電力及產業執行、質量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國民經濟相關資料的採集和利用機制,推進各級政府按照統一體系開展資料採集和綜合利用,加強對巨集觀調控決策的支撐。
推動信用資訊共享機制和信用資訊系統建設。加快建立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制度,建立信用資訊共享交換機制。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訊資源,推動公共信用資料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資料的匯聚整合,鼓勵網際網路企業運用大資料技術建立市場化的第三方信用資訊共享平臺,使政府主導徵信體系的權威性和網際網路大資料徵信平臺的規模效應得到充分發揮,依託全國統一的信用資訊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實現覆蓋各級政府、各類別信用主體的基礎信用資訊共享,初步建成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高效執行提供全面準確的基礎信用資訊服務。
建設社會治理大資料應用體系。到2018年,圍繞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在企業監管、質量安全、質量誠信、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旅遊服務等領域探索開展一批應用試點,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資料壁壘,實現合作開發和綜合利用。實時採集並彙總分析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資料,有效促進各級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8.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資訊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以優化提升民生服務、激發社會活力、促進大資料應用市場化服務為重點,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創新應用研究,深入發掘公共服務資料,在城鄉建設、人居環境、健康醫療、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質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遊、消費維權、城鄉服務等領域開展大資料應用示範,推動傳統公共服務資料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可穿戴裝置等資料的匯聚整合,開發各類便民應用,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專欄4 公共服務大資料工程
醫療健康服務大資料。構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料庫,建設覆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計劃生育和綜合管理業務的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資料應用體系。探索預約掛號、分級診療、遠端醫療、檢查檢驗結果共享、防治結合、醫養結合、健康諮詢等服務,優化形成規範、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鼓勵和規範有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醫療健康大資料創新應用研究,構建綜合健康服務應用。
社會保障服務大資料。建設由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一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大資料平臺,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資料對接和資訊共享,支撐大資料在勞動用工和社保基金監管、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監控、勞動保障監察、內控稽核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效果跟蹤評價等方面的應用。利用大資料創新服務模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個性化、更具針對性的服務。
教育文化大資料。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教育基礎資料的伴隨式收集和全國互通共享。建立各階段適齡入學人口基礎資料庫、學生基礎資料庫和終身電子學籍檔案,實現學生學籍檔案在不同教育階段的縱向貫通。推動形成覆蓋全國、協同服務、全網互通的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探索發揮大資料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加強數字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館等公益設施建設,構建文化傳播大資料綜合服務平臺,傳播中國文化,為社會提供文化服務。
交通旅遊服務大資料。探索開展交通、公安、氣象、安監、地震、測繪等跨部門、跨地域資料融合和協同創新。建立綜合交通服務大資料平臺,共同利用大資料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積極吸引社會優質資源,利用交通大資料開展出行資訊服務、交通誘導等增值服務。建立旅遊投訴及評價全媒體互動中心,實現對旅遊城市、重點景區遊客流量的監控、預警和及時分流疏導,為規範市場秩序、方便遊客出行、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促進旅遊消費和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
1.發展工業大資料。推動大資料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週期、產業鏈全流程各環節的應用,分析感知使用者需求,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打造智慧工廠。建立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的工業大資料資源聚合和分析應用平臺。抓住網際網路跨界融合機遇,促進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和三維(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等在製造業全產業鏈整合運用,推動製造模式變革和工業轉型升級。
2.發展新興產業大資料。大力培育網際網路金融、資料服務、資料探礦、資料化學、資料材料、資料製藥等新業態,提升相關產業大資料資源的採集獲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發掘資料資源支撐創新的潛力,帶動技術研發體系創新、管理方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的資料融合和協同創新,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創新發展和資訊消費擴大,探索形成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專欄5 工業和新興產業大資料工程
工業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動大資料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應用,研發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的大資料分析應用平臺,選擇典型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開展工業企業大資料應用專案試點,積極推動製造業網路化和智慧化。
服務業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支援品牌建立、產品定位、精準營銷、認證認可、質量誠信提升和定製服務等,研發面向服務業的大資料解決方案,擴大服務範圍,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鼓勵創新商業模式、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
培育資料應用新業態。積極推動不同行業大資料的聚合、大資料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大力培育網際網路金融、資料服務、資料處理分析、資料影視、資料探礦、資料化學、資料材料、資料製藥等新業態。
電子商務大資料應用。推動大資料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中形成的大資料資源為政府實施市場監管和調控服務,電子商務企業應依法向政府部門報送資料。
3.發展農業農村大資料。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資訊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資訊服務,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農業農村經濟大資料建設,完善村、縣相關資料採集、傳輸、共享基礎設施,建立農業農村資料採集、運算、應用、服務體系,強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增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統籌國內國際農業資料資源,強化農業資源要素資料的集聚利用,提升預測預警能力。整合構建國家涉農大資料中心,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涉農資料資源的共享開放,加強資料資源發掘運用。加快農業大資料關鍵技術研發,加大示範力度,提升生產智慧化、經營網路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能力和水平。
專欄6 現代農業大資料工程
農業農村資訊綜合服務。充分利用現有資料資源,完善相關資料採集共享功能,完善資訊進村入戶村級站的資料採集和資訊釋出功能,建設農產品全球生產、消費、庫存、進出口、價格、成本等資料調查分析系統工程,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資訊服務平臺,涵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和農村環境整治等環節,集合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網路服務,為農業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資訊服務,加強全球農業調查分析,引導國內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農業資源要素資料共享。利用物聯網、雲端計算、衛星遙感等技術,建立我國農業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設施、水資源、農業設施裝置、新型經營主體、農業勞動力、金融資本等資源要素資料監測體系,促進農業環境、氣象、生態等資訊共享,構建農業資源要素資料共享平臺,為各級政府、企業、農戶提供農業資源資料查詢服務,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掘平臺資料,開發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業保險等服務。
農產品質量安全資訊服務。建立農產品生產的生態環境、生產資料、生產過程、市場流通、加工儲藏、檢驗檢測等資料共享機制,推進資料實現自動化採集、網路化傳輸、標準化處理和視覺化運用,提高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和關聯性,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等交易平臺互聯共享,實現各環節資訊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推進實現種子、農藥、化肥等重要生產資料資訊可追溯,為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資訊服務,促進農產品消費安全。
4.發展萬眾創新大資料。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大資料創新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和公眾發掘利用開放資料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大資料發展與科研創新有機結合,形成大資料驅動型的科研創新模式,打通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推動萬眾創新、開放創新和聯動創新。
專欄7 萬眾創新大資料工程
大資料創新應用。通過應用創新開發競賽、服務外包、社會眾包、助推計劃、補助獎勵、應用培訓等方式,鼓勵企業和公眾發掘利用開放資料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大資料創新服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研發一批大資料公共服務產品,實現不同行業、領域大資料的融合,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能力。
發展科學大資料。積極推動由國家公共財政支援的公益性科研活動獲取和產生的科學資料逐步開放共享,構建科學大資料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實現對國家重要科技資料的權威彙集、長期儲存、整合管理和全面共享。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發展科學大資料應用服務中心,支援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問題。
知識服務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技術,對各領域知識進行大規模整合,搭建層次清晰、覆蓋全面、內容準確的知識資源庫群,建立國家知識服務平臺與知識資源服務中心,形成以國家平臺為樞紐、行業平臺為支撐,覆蓋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分佈合理、互聯互通的國家知識服務體系,為生產生活提供精準、高水平的知識服務。提高我國知識資源的生產與供給能力。
5.推進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圍繞資料科學理論體系、大資料計算系統與分析理論、大資料驅動的顛覆性應用模型探索等重大基礎研究進行前瞻佈局,開展資料科學研究,引導和鼓勵在大資料理論、方法及關鍵應用技術等方面展開探索。採取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和基於開源社群的開放創新模式,加強海量資料儲存、資料清洗、資料分析發掘、資料視覺化、資訊保安與隱私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形成安全可靠的大資料技術體系。支援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提升資料分析處理能力、知識發現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
6.形成大資料產品體系。圍繞資料採集、整理、分析、發掘、展現、應用等環節,支援大型通用海量資料儲存與管理軟體、大資料分析發掘軟體、資料視覺化軟體等軟體產品和海量資料儲存裝置、大資料一體機等硬體產品發展,帶動晶片、作業系統等資訊科技核心基礎產品發展,打造較為健全的大資料產品體系。大力發展與重點行業領域業務流程及資料應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資料解決方案。
專欄8 大資料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工程
通過優化整合後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援符合條件的大資料關鍵技術研發。
加強大資料基礎研究。融合數理科學、電腦科學、社會科學及其他應用學科,以研究相關性和複雜網路為主,探討建立資料科學的學科體系;研究面向大資料計算的新體系和大資料分析理論,突破大資料認知與處理的技術瓶頸;面向網路、安全、金融、生物組學、健康醫療等重點需求,探索建立資料科學驅動行業應用的模型。
大資料技術產品研發。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資料儲存、整理、分析處理、視覺化、資訊保安與隱私保護等領域技術產品的研發,突破關鍵環節技術瓶頸。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資料處理、分析、視覺化軟體和硬體支撐平臺等產品。
提升大資料技術服務能力。促進大資料與各行業應用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代表性應用案例,以應用帶動大資料技術和產品研發,形成面向各行業的成熟的大資料解決方案。
7.完善大資料產業鏈。支援企業開展基於大資料的第三方資料分析發掘服務、技術外包服務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鼓勵企業根據資料資源基礎和業務特色,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和移動金融等新業態。推動大資料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端計算的深度融合,深化大資料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積極探索創新協作共贏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加強大資料應用創新能力建設,建立政產學研用聯動、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大資料產業體系。建立和完善大資料產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組建大資料開源社群和產業聯盟,促進協同創新,加快計量、標準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大資料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加速大資料應用普及。
專欄9 大資料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培育骨幹企業。完善政策體系,著力營造服務環境優、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圍,加速培育大資料龍頭骨幹企業。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企業相互支撐、協同合作的大資料產業生態體系。到2020年,培育10家國際領先的大資料核心龍頭企業,500家大資料應用、服務和產品製造企業。
大資料產業公共服務。整合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匯聚海量資料資源,形成面向大資料相關領域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和使用者提供研發設計、技術產業化、人力資源、市場推廣、評估評價、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宣傳展示、應用推廣、行業諮詢、投融資、教育培訓等公共服務。
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大資料。整合現有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系統與資料資源,連結各省(區、市)建成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線上管理系統,形成全國統一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大資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綜合服務、商貿服務等各類公共服務。
(三)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
1.健全大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大資料環境下的網路安全問題研究和基於大資料的網路安全技術研究,落實資訊保安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路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大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大資料安全評估體系。切實加強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做好大資料平臺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評測、應用安全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明確資料採集、傳輸、儲存、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路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切實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祕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等資訊的保護。妥善處理髮展創新與保障安全的關係,審慎監管,保護創新,探索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規範措施,切實保障資料安全。
2.強化安全支撐。採用安全可信產品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裝置安全可靠水平。建設國家網路安全資訊匯聚共享和關聯分析平臺,促進網路安全相關資料融合和資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網路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深化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和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增強網路空間安全防護和安全事件識別能力。開展安全監測和預警通報工作,加強大資料環境下防攻擊、防洩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專欄10 網路和大資料安全保障工程
網路和大資料安全支撐體系建設。在涉及國家安全穩定的領域採用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到2020年,實現關鍵部門的關鍵裝置安全可靠。完善網路安全保密防護體系。
大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明確資料採集、傳輸、儲存、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路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建設完善金融、能源、交通、電信、統計、廣電、公共安全、公共事業等重要資料資源和資訊系統的安全保密防護體系。
網路安全資訊共享和重大風險識別大資料支撐體系建設。通過對網路安全威脅特徵、方法、模式的追蹤、分析,實現對網路安全威脅新技術、新方法的及時識別與有效防護。強化資源整合與資訊共享,建立網路安全資訊共享機制,推動政府、行業、企業間的網路風險資訊共享,通過大資料分析,對網路安全重大事件進行預警、研判和應對指揮。
四、政策機制
(一)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建立國家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形成職責明晰、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加強大資料重大問題研究,加快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強化國家資料資源統籌管理。加強大資料與物聯網、智慧城市、雲端計算等相關政策、規劃的協同。加強中央與地方協調,引導地方各級政府結合自身條件合理定位、科學謀劃,將大資料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制定出臺促進大資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區域特色和分工,抓好措施落實,實現科學有序發展。設立大資料專家諮詢委員會,為大資料發展應用及相關工程實施提供決策諮詢。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真落實本行動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共同推動形成公共資訊資源共享共用和大資料產業健康安全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法規制度建設。修訂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積極研究資料開放、保護等方面制度,實現對資料資源採集、傳輸、儲存、利用、開放的規範管理,促進政府資料在風險可控原則下最大程度開放,明確政府統籌利用市場主體大資料的許可權及範圍。制定政府資訊資源管理辦法,建立政府部門資料資源統籌管理和共享複用制度。研究推動網上個人資訊保護立法工作,界定個人資訊採集應用的範圍和方式,明確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加強對資料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的管理和懲戒。推動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基礎資訊網路和關鍵行業領域重要資訊系統的安全保護,保障網路資料安全。研究推動資料資源權益相關立法工作。
(三)健全市場發展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資料應用機制,在保障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建設。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通過政府採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依託專業企業開展政府大資料應用,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引導培育大資料交易市場,開展面向應用的資料交易市場試點,探索開展大資料衍生產品交易,鼓勵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進行資料交換和交易,促進資料資源流通,建立健全資料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規範交易行為。
(四)建立標準規範體系。推進大資料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的資料標準和統計標準體系,推進資料採集、政府資料開放、指標口徑、分類目錄、交換介面、訪問介面、資料質量、資料交易、技術產品、安全保密等關鍵共性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加快建立大資料市場交易標準體系。開展標準驗證和應用試點示範,建立標準符合性評估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在培育服務市場、提升服務能力、支撐行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五)加大財政金融支援。強化中央財政資金引導,集中力量支援大資料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重大應用示範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推動建設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示範工程。完善政府採購大資料服務的配套政策,加大對政府部門和企業合作開發大資料的支援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對大資料企業的支援力度。鼓勵大資料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努力為企業重組併購創造更加寬鬆的金融政策環境。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投向大資料產業,鼓勵設立一批投資於大資料產業領域的創業投資基金。
(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型別的大資料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設立資料科學和資料工程相關專業,重點培養專業化資料工程師等大資料專業人才。鼓勵採取跨校聯合培養等方式開展跨學科大資料綜合型人才培養,大力培養具有統計分析、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跨界複合型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實踐培養,積極培育大資料技術和應用創新型人才。依託社會化教育資源,開展大資料知識普及和教育培訓,提高社會整體認知和應用水平。
(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堅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建立完善國際合作機制,積極推進大資料技術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促進大資料相關技術發展。結合大資料應用創新需要,積極引進大資料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完善配套措施,鼓勵海外高階人才回國就業創業。引導國內企業與國際優勢企業加強大資料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合作,支援國內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資料企業和產品。
相關文章
- 國務院:《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全文大資料
- 國務院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全文)大資料
- 一張圖看懂《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資訊圖大資料
- 專家:大資料正成為促進經濟轉型新動能大資料
- 夜遊專案如何促進文旅經濟的發展
- 阻礙財務共享助力財務轉型的三個坑,要繞行!
-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王光遠:要善用大資料促進實體經濟改革創新大資料
- 大資料將促進分散式資料庫發展及去Oracle大資料分散式資料庫Oracle
- 以演算法治理為抓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演算法
- 可信資料驅動數字新經濟發展
- 資料二十條新政釋出促進資料賦能建築企業數字化轉型
- 夜間旅遊有效促進旅遊產業升級,推動全國夜遊經濟發展產業
- 江蘇省釋出大資料引領推動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大資料
- 工信部: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將成經濟發展新引擎大資料
- 海洋資訊管理系統:守護藍色星球,促進海洋經濟新發展
- 李克強: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要加快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自動化轉型產業
- “促進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的具體安排和措施大資料
-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AI決策解決方案持續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AI
- 微信支付釋出最新小店經濟復甦大資料,揭祕“夜經濟”十大活躍城市大資料
-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摩杜云為資料安全保駕護航
- GSMA釋出《2022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BSN賦能NFT行業行業
- DHL釋出白皮書倡導社會各界共同推進迴圈經濟轉型
- 合肥市關於印發合肥市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2016—2020)的通知大資料
- 大資料經濟學大資料
- 如何促進數字經濟創造就業就業
- 增強企業發展耐力,華為雲大資料BI助力多家企業成功轉型!大資料
- 開源驅動全球經濟發展
- 江蘇印發《大資料發展行動計劃》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滲透至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大資料
- “釋放資料要素價值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資料要素×”生態大會將於12月24日舉行
- 開源進展 | WeBASE釋出lab版,助力一鍵部署FISCO BCOS v3.0Web
- 大資料要學什麼?看看這份大資料課程大綱大資料
- 英國政府:減稅25%促進遊戲行業發展遊戲行業
- 銀行大資料分析解決方案,助力銀行零售業務轉型大資料
- 釋放資料要素價值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資料要素×”生態大會在鄭州召開
- 【工業大資料】發展工業大資料,助力天津市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建設大資料
- GSMA:行動通訊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 構建多方協同的資料治理基礎,促進資料要素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