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陳尚義: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5-05-29

百度陳尚義: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

 轉自:CIO時代網 

                    

 2015年5月23日,備受矚目的“2015中國“網際網路+”千人論壇”活動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隆重舉行,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先生在論壇上做了題為“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的主題演講,他與各位嘉賓分享的是滿滿的乾貨。以下為演講實錄:


    早上好!謝謝主持人的介紹,謝謝主辦方盛情邀請。今天的大會以網際網路+為主題。主辦方邀請我來做分享,我講什麼呢?想了想,就叫“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我之前在一個很傳統的企業,後來去了網際網路企業。其實網際網路很大,網際網路也各不相同,今天我在有限的時間裡跟大家談一談。可能有一點點盲人摸象的感覺,但是我把我最深刻的體會跟大家做一些分享,這是一些乾貨。

.

    第一,傳統教育。我們在講做一件事情、做一個專案,都有“金三角”在互相制約:成本、質量、速度。


    當這三者達到一種平衡關係時,這個事情才能做好,或者說做任何一件事情在有限的成本、時間裡達到一定的質量。但是這件事情在網際網路公司裡有一個變化--速度為先。中國有句話是快速迭代是網際網路的核心競爭力。當然,說起來容易,但是身臨一線時體會很多。網際網路帶來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帶來的是質量的降低。表現在什麼方面?工程化、標準化等等,但是在使用者體驗上是要提升的,而且區別於其他的傳統行業,提升了很多。


    速度是網際網路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


    在很多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在由PC年代向移動年代轉型時為了快速搶得入口、搶得使用者、搶得流量,他們不惜血本,甚至有企業大幅度降低了利潤率。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比如說滴滴叫車,滴滴叫車有很高的補貼,這種補貼實際上就是說不惜成本以最快的速度來搶佔客戶。美國有一家公司Uber在中國。我們昨天問一個司機為什麼不加入Uber而加入滴滴。他說滴滴在中國的使用者量越來越大。在網際網路裡還有一句話“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所以誰能搶到第一的位置,他可能會犧牲質量。質量不是使用者的體驗,而且是不惜血本。當然網際網路企業在很多方面還體現在敢花成本上,比如說網際網路企業把人才的價格搞得很高,現在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裡,絕大部分都有國際最頂尖的人才。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我剛才所講的這些,無非就是說質量、成本讓位於速度。這是網際網路追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當然了,快還體現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因為一開始第一個版本也許並不好,但是它會很快變化。這是追求快的另外一個維度。


    第二,實踐先於理論。這話講起來也是很普通的一句話,但是在網際網路企業裡要把它做到極致。


    工程技術方面的事情,由於在中國發展網際網路遇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規模性的問題,由於人口的紅利使得網際網路入口,同時訪問一個網站,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壓力。同時後臺的資料,因為做搜尋的是要查全網的資料,整個網際網路的資料要排到一起進行整理。那麼後臺儲存規模等,這是別人沒有遇到過的,沒有理論支撐,沒有任何經驗和先前的版本可以供你參考,沒有,那麼這個時候要敢為天下先,必須要發明一套辦法解決龐大使用者數所帶來的問題。


    不僅如此,在很多領域它也突破了條條框框。我也一個朋友也是在BAT其中一家大公司,他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了11年,最後負責的是資訊保安,他說這份工作是唯一合法的工作,而之前的工作都是打政策的擦邊球。比如說網際網路支付,那和我們國家支付條例是衝突的。假如想做網上虛擬貨幣的支付,虛擬貨幣也是政府所沒有放開的。如果說沒有打破條條框框的狠勁兒,就不會有滴滴專車出現。也就是說,所有實踐行動是超前的理論,甚至是超前於法律。傳統行業是國家怎麼規定的,我就怎麼做。而網際網路企業,是說法律沒有說不讓我做,或者法律沒有說清楚的什麼不可以做,他就做了。


    我相信各大網際網路公司,PR能力、GRP能力非常強大,他們有非常強悍的隊伍在處理這些問題上。


    第三,使用者體驗為王。這句話沒有錯。大家說做傳統行業,也是滿足使用者體驗,提高使用者滿意度。比如說做冰箱的企業,也是這樣做,根據使用者需要不斷轉變。但是這裡與網際網路企業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呢?網際網路企業提高的是使用者的體驗而不是客戶的滿意度。這裡頭我刻意區分一下,客戶和使用者的區別。客戶一般是掏錢、買東西、做決策的人。比如說掏錢的人一般是買冰箱的主人,而使用者是家裡的保姆、做飯的人。出錢人認為我們家要買一個大冰箱,非常氣派。但是用的人覺得用起來不爽,他會有很多牢騷,他會跟他的主人說,這個冰箱不好用。


    我再講一個我深刻的體會,我們國家發展的自主作業系統很多年,但是到現在仍然在努力過程之中,收穫並不是盡如人意。為什麼?因為決定用國內作業系統的人,國產主機、CPU等,這個放在一起,大家會認為有問題。政府的官員覺得這些和國外一樣,所以可以用,可能有些細節上不太滿意,但是這沒有關係。因為特別是在政府機關裡,就那麼幾個應用,沒有關係,可以用。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遇到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使用者在用這套系統時,輸入法用的是開源的輸入法,只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引起了使用者的強烈反彈,他們不用。他們覺得只要一上電腦就用輸入法,要麼是搜狗、要麼是其他,但是你這個作業系統是開源的,我不用。所以光搞定出錢做決策的人是沒有用的,考慮使用者的想法才有用。這也說明體制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多。為什麼呢?草根創業的網際網路公司,只有討好使用者、贏得使用者的愛。愛用它,在龐大使用者基數上,才能成功。


    網際網路企業是在虛擬空間裡提供服務,比如說百度,有五到六億使用者規模,不可能每個人都見面,完全是靠使用者口口相傳。這是網際網路特別著重於使用者體驗的一個方面。


    下面我講一下自下而上的創新。


    由於網際網路發展之快。過去從上而下的決策機制更加不適合網際網路的創新,因為老闆或者說從上而下,上面的老闆或領導他並不知道、並不瞭解使用者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即使是像網際網路公司,幾千、幾萬人規模,各種年齡層次的人不同,也不見得了解使用者究竟是什麼。


    我做過粗略的統計,中國網際網路網民如果是六億的話,90%多沒有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改革開放以來,招生這些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加起來不過6000萬。那麼沒有大專畢業的,甚至是老頭老太太他們怎麼用網際網路?不知道。那麼只有通過產品快速與使用者見面、快速取得反饋,產品一線的人會天天跟使用者打交道,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很快的改變產品,這個決策機制絕對是來自於使用者的。如果使用者搞不定就不會產生大網際網路公司。


    在一些公司裡,特別是在矽谷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流行著一個活動“黑客馬拉松比賽”,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在這麼大的會議室空間裡,自願報名,一些很基層的程式設計師,到這裡來,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產品。然後有評委走進來,對每一個程式設計師的作品進行評價。我們百度,是李彥宏親自跟程式設計師見面,為產品打分。我們前五名的黑馬獎的得主,公司的資源會向你傾斜。因為他們瞭解網際網路使用者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這是自體向下的創新。


    還有就是我剛才說了沒有人瞭解使用者需要什麼,所以只有必須拿出第一個產品來跟使用者見面,不行就Pass掉,行就拿出來。每一次見面就意味著產品成熟一次。


    現在大家也知道,網際網路的發展相當快路,使用者需求快速的變化,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跟傳統行業的需求相對來講是不一樣的,所以你無法制定一個十全十美的計劃。我們經常流行一句話“本來沒有戰略,你做對了就是戰略”。所以說按照戰略、研究、開發產品、交付,這是不現實的。在網際網路,天天都有新的東西上線,有點輕微的改變就馬上上線。這是不斷的試錯。其實不斷的試錯還有很多例子,實際上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主營業務背後有若干個開發團隊在不斷的試其他方向,只不過大家不知道,因為他們在自己做不對的時候就馬上掉頭往另外一個方向。


    要用數字來說話。數字說話比較客觀,這也是網際網路公司的一個特別大的優勢,因為所有的網際網路服務都是數字化的,無論是產品本身,它的數字化的產品,使用者對它的反饋也是在網上進行,也是數字化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數字化、都是線上的東西,那麼他在後臺進行統計、觀察,就相當容易。比如說產品的評價,你使用者量多大,這個統計的非常精確,好、不好、公司員工造成的損失等等,這是非常容易的量化,因此一切可以用數字說話。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大資料時代的來臨,所以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在努力的做幾件事情:使用者的畫像、行為分析、精準廣告推薦,所有這些都是要拿數字說話。他的數字是全面、完整的,對數字的挖掘是非常使勁的。謝謝大家!


轉自 http://www.ciotimes.com/ydxxh/zjgd/100258.html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16765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