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快餐品牌的六翅怪雞你還敢吃嗎?”“我們支援販賣兒童判死刑”“急!高考准考證丟失請聯絡此號碼”……這些謠言正在無時無刻地侵蝕著網路空間。速途研 究院近日釋出的《2015年上半年網路謠言調查報告》顯示,有六成網友表示參與過謠言的轉發分享。儘管其中有21%的人表示堅決抵制網路謠言,但真正舉報 過謠言的人卻僅佔到了7.4%。

W020130824548120569535

近半人“寧可信其有”

翻閱微信朋友圈,一條條的資訊眼前飛過,惹火勁爆的標題下很可能埋藏著謠言的種子。

資料顯示,從2010年的4.57億人到2014年的6.49億人,中國網民數量迅速膨脹,到今年年底預計達到7億人,龐大的網民規模也為監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複雜的網民成分無疑為網際網路謠言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謠言滋生的巢穴在哪裡?速途研究院調查顯示,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移動端成為了謠言的最大“集散地”,製造的謠言佔到了45.9%,貼吧以16.6%的佔比排在第二位。而一些平臺網站也參與進來,成為了網路謠言的幫凶。論壇作為“過季”的社交形式,依然“貢獻”了7.3%的謠言。

對於網路謠言的態度,有48%的人選擇“寧可信其有”,僅有21%的表示堅決抵制。兒童保護類謠言最近開始“興起”,主要是兒童失蹤以及虐待兒童等事件,雖然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惡意誇大事件甚至杜撰事件降低了人們對於社會治安的信任,前一段時間出現的“販賣兒童判死刑”的風波就是證明。

邊厭惡邊轉發成常態

縱觀網路謠言的種類,為了得到人們關注和傳播,無不圍繞著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展開,大體上可以分為社會安全類、食品衛生類、生活常識類、公眾人物類、兒童保護類、國際關係類。另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謠言最嚴重的三大領域分別是:食品安全(72.2%)、人身安全(56.9%)、健康養生與疾病防治(54.0%)。

“食品成了網路謠言的重災區,食品謠言到了必須要打擊的地步。”一位食品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眾隨時處於“食品安全焦慮”之中,一些不法分子誘導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產生不信任感,輕則用於打擊競爭對手品牌,影響其正常經營和市場銷售,重則造成對整個食品行業的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到社會穩定。

謠言的模樣很有欺騙性。研究顯示,謠言的標題多采用一些慫恿人們轉發分享的形式,如“你必須要知道的”、“快告訴你身邊的朋友”等,更有甚者甚至利用道德綁架,如“如果你愛你的家人/朋友,就……”、“是中國人就轉”等。而最為糟糕的莫過於詛咒了,“看完如果不轉,就……”的強迫性轉發體,遭到很多人的厭惡。不過,大多數人一邊痛斥著釋出者,卻一邊轉發,間接成為了謠言製造者的“幫凶”。

抵制謠言不能光說不練

報告給出的一組資料耐人尋味:有90.8%的使用者表示看到過謠言;有60.4%的人表示參與過謠言的轉發分享,沒有參與的僅佔39.6%;但不容樂觀的是,知道謠言的人群佔比九成以上,儘管有21%的人表示堅決抵制網路謠言,真正舉報過謠言的人卻僅僅佔到了7.4%。

從90.8%到7.4%,大多數人面對謠言時知其危害,而除了參與轉發的人外,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態度的人也不在少數,網友的“轉發”和“無視”,讓網路謠言插上了翅膀。

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出現,尤其是微信出現以後,藉助於人們之間的強連線關係,以及低稽核門檻,為網路謠言的發生和傳播創造了優質條件。“自媒體”概念逐漸深入人心,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網路內容的生產創作中來,這使得圖謀不軌的一部分人有了可乘之機,網際網路使得謠言的傳播成本大大降低,而傳播速度和影響範圍卻有了質的飛躍,網路謠言非但屢禁不止,反而危害與日俱增。

近日某媒體釋出一項針對1775人進行的調查顯示,若謠言造成嚴重後果,受訪者直言“製造謠言的個人或機構”(74.7%)和“未盡到把關責任的新媒體平臺”(64.6%)應該承擔責任。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網路謠言的出現多是由於平臺稽核不力,傳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們的轉發,只有扼住這兩個關鍵環節,才能提升淨化網路環境的效率。只有新媒體平臺和網友自身的多重“把關”,才不會讓未經核實真實性的資訊四處氾濫;多方一齊整治謠言,網路才能成為文明的另一片天地。

自 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