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spack report分析 (zt)
statspack report分析
statspack report分析
--------------------------------------------------------------------------------
雖然不完整,但看看還是很有好處的
(1) 調整的先後次序
1. Tune the design. -- Application designers
2. Tune the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developers
3. Tune memory.
4. Tune I/O.
5. Tune contention.
6. Tune the operating system.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
statspack 輸出結果中必須檢視的十項內容
1、負載間檔(Load profile)
2、例項效率點選率(Instance efficiency hit ratios)
3、首要的5個等待事件(Top 5 wait events)
4、等待事件(Wait events)
5、閂鎖等待
6、首要的SQL(Top sql)
7、例項活動(Instance activity)
8、檔案I/O(File I/O)
9、記憶體分配(Memory allocation)
10、緩衝區等待(Buffer waits
1.報表頭資訊
資料庫例項相關資訊,包括資料庫名稱、ID、版本號及主機等資訊。
STATSPACK report for
DB Name DB Id Instance Inst Num Release Cluster Host
------------ ----------- ------------ -------- ----------- ------- ------------
BLISSDB 4196236801 blissdb 1 9.2.0.4.0 NO BLISS
Snap Id Snap Time Sessions Curs/Sess Comment
------- ------------------ -------- --------- -------------------
Begin Snap: 4 23-6月 -05 17:43:32 10 3.3
End Snap: 5 23-6月 -05 18:01:32 12 6.1
Elapsed: 18.00 (mins)
Cache Sizes (end)
~~~~~~~~~~~~~~~~~
Buffer Cache: 24M Std Block Size: 8K
Shared Pool Size: 48M Log Buffer: 512K
2.負載間檔
該部分提供每秒和每個事物的統計資訊,是監控系統吞吐量和負載變化的重要部分。
Load Profile
~~~~~~~~~~~~
Per Second Per Transaction
--------------- ---------------
Redo size: 431,200.16 18,627,847.04z
Logical reads: 4,150.76 179,312.72
Block changes: 2,252.52 97,309.00
Physical reads: 23.93 1,033.56
Physical writes: 68.08 2,941.04
User calls: 0.96 41.36
Parses: 1.12 48.44
Hard parses: 0.04 1.92
Sorts: 0.77 33.28
Logons: 0.00 0.20
Executes: 2.36 102.12
Transactions: 0.02
Redo size:每秒產生的重做日誌大小(單位位元組),可標誌資料變更頻率, 資料庫任務的繁重與否。本例中平均每秒產生了430K左右的重做,每個事務品均產生了18M的重做。
Logical reads:平次每秒產生的邏輯讀,單位是block。
block changes:每秒block變化數量,資料庫事物帶來改變的塊數量。
Physical reads:平均每秒資料庫從磁碟讀取的block數。
Logical reads和Physical reads比較:大約有0.55%的邏輯讀導致了物理I/O,平均每個事務執行了大約18萬個邏輯讀,在這個例子中,有一些大的事務被執行,因此很高的讀取數目是可以接受的。
Physical writes:平均每秒資料庫寫磁碟的block數。
User calls:每秒使用者call次數。
Parses和Hard parses:每秒大約1.12個解析,其中有4%為硬解析,系統每25秒分析一些SQL,都還不錯。對於最佳化好的系統,執行了好幾天後,這一列應該達到0,所有的sql在一段時間後都應該在共享池中。
Sorts:每秒產生的排序次數。
Executes:每秒執行次數。
Transactions:每秒產生的事務數,反映資料庫任務繁重與否。
% Blocks changed per Read: 54.27 Recursive Call %: 86.94
Rollback per transaction %: 12.00 Rows per Sort: 32.59
% Blocks changed per Read:說明46%的邏輯讀是用於那些只讀的而不是可修改的塊,該系統只更新54%的塊。
Rollback per transaction %:事務回滾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Round(User rollbacks / (user commits + user rollbacks) ,4)* 100%。本例中每8.33個事務導致一個回滾。如果回滾率過高,可能說明資料庫經歷了太多的無效操作。過多的回滾可能還會帶來Undo Block的競爭。
3.例項命中率
該部分可以提前找出ORACLE潛在將要發生的效能問題,很重要。
Instance Efficiency Percentages (Target 100%)
~~~~~~~~~~~~~~~~~~~~~~~~~~~~~~~~~~~~~~~~~~~~~
Buffer Nowait %: 100.00 Redo NoWait %: 100.00
Buffer Hit %: 99.42 In-memory Sort %: 100.00
Library Hit %: 98.11 Soft Parse %: 96.04
Execute to Parse %: 52.57 Latch Hit %: 100.00
Parse CPU to Parse Elapsd %: 11.40 % Non-Parse CPU: 99.55
Buffer Nowait %:在緩衝區中獲取Buffer的未等待比率,Buffer Nowait<99%說明,有可能是有熱塊(查詢x$bh的 tch和v$latch_children的cache buffers chains)。
Redo NoWait %:在Redo緩衝區獲取Buffer的未等待比率。
Buffer Hit %:資料塊在資料緩衝區中的命中率,通常應在90%以上,否則,小於95%,需要調整重要的引數,小於90%可能是要加db_cache_size,但是 大量的非選擇的索引也會造成該值很高(大量的db file sequential read)。如果一個經常訪問的列上的索引被刪除,可能會造成buffer hit 顯著下降。如果增加了索引,但是它影響了ORACLE正確的選擇表連線時的驅動順序,那麼可能會導致buffer hit 顯著增高。如果命中率變化幅度很大,說明需要改變SQL模式。
In-memory Sort %:在記憶體中的排序率。
Library Hit %:主要代表sql在共享區的命中率,通常在95%以上,否則需要要考慮加大共享池,繫結變數,修改cursor_sharing等引數。
Soft Parse %:近似看作sql在共享區的命中率,小於<95%,需要考慮到繫結,如果低於80%,那麼就可能sql基本沒有被重用。
Execute to Parse %:一個語句執行和分析了多少次的度量。在一個分析,然後執行語句,且再也不在同一個會話中執行它的系統中,這個比值為0。計算公式為:Execute to Parse =100 * (1 - Parses/Executions)。所以如果系統Parses > Executions,就可能出現該比率小於0的情況。本例中,對於每個分析來說大約執行了2.1次。該值<0通常說明shared pool設定或效率存在問題,造成反覆解析,reparse可能較嚴重,或者可是同snapshot有關,如果該值為負值或者極低,通常說明資料庫效能存 在問題。
Latch Hit %:要確保>99%,否則存在嚴重的效能問題,比如繫結等會影響該引數。
Parse CPU to Parse Elapsd %:計算公式為:Parse CPU to Parse Elapsd %= 100*(parse time cpu / parse time elapsed)。即:解析實際執行時間/(解析實際執行時間+解析中等待資源時間)。此處為11.4%,非常低,用於解析花費的每個CPU秒花費了大約 8.77秒的wall clock時間,這說明花了很多時間等待一個資源。如果該比率為100%,意味著CPU時間等於經過的時間,沒有任何等待。
% Non-Parse CPU:計算公式為:% Non-Parse CPU =round(100*1-PARSE_CPU/TOT_CPU),2)。太低表示解析消耗時間過多。與PARSE_CPU相比,如果TOT_CPU很 高,這個比值將接近100%,這是很好的,說明計算機執行的大部分工作是執行查詢的工作,而不是分析查詢的工作。
4.Shared Pool相關統計資料
Shared Pool Statistics Begin End
------ ------
Memory Usage %: 60.45 62.42
% SQL with executions>1: 81.38 78.64
% Memory for SQL w/exec>1: 70.36 68.02
Memory Usage %:正在使用的共享池的百分率。這個數字應該長時間穩定在75%~90%。如果這個百分率太低,就浪費記憶體。如果這個百分率太高,會使共享池外部的元件老 化,如果SQL語句被再次執行,這將使得SQL語句被硬解析。在一個大小合適的系統中,共享池的使用率將處於75%到略低於90%的範圍內。
% SQL with executions>1:這是在共享池中有多少個執行次數大於一次的SQL語句的度量。在一個趨向於迴圈執行的系統中,必須認真考慮這個數字。在 這個迴圈系統中,在一天中相對於另一部分時間的部分時間裡執行了一組不同的SQL語句。在共享池中,在觀察期間將有一組未被執行過的SQL語句,這僅僅是 因為要執行它們的語句在觀察期間沒有執行。只有系統連續執行相同的SQL語句組,這個數字才會接近100%。這裡顯示,在這個共享池中幾乎有80%的 SQL語句在18分鐘的觀察視窗中執行次數多於一次。剩下的20%的語句可能已經在那裡了--系統只是沒有理由去執行它。
% Memory for SQL w/exec>1:這是與不頻繁使用的SQL語句相比,頻繁使用的SQL語句消耗記憶體多少的一個度量。這個數字將在總體上與% SQL with executions>1非常接近,除非有某些查詢任務消耗的記憶體沒有規律。
在穩定狀態下,總體上會看見隨著時間的 推移大約有75%~85%的共享池被使用。如果Statspack報表的時間視窗足夠大到覆蓋所有的週期,執行次數大於一次的SQL語句的百分率應該接近 於100%。這是一個受觀察之間持續時間影響的統計數字。可以期望它隨觀察之間的時間長度增大而增大。
--------------------------------------------------------------------------------
雖然不完整,但看看還是很有好處的
(1) 調整的先後次序
1. Tune the design. -- Application designers
2. Tune the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developers
3. Tune memory.
4. Tune I/O.
5. Tune contention.
6. Tune the operating system.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
statspack 輸出結果中必須檢視的十項內容
1、負載間檔(Load profile)
2、例項效率點選率(Instance efficiency hit ratios)
3、首要的5個等待事件(Top 5 wait events)
4、等待事件(Wait events)
5、閂鎖等待
6、首要的SQL(Top sql)
7、例項活動(Instance activity)
8、檔案I/O(File I/O)
9、記憶體分配(Memory allocation)
10、緩衝區等待(Buffer waits
1.報表頭資訊
資料庫例項相關資訊,包括資料庫名稱、ID、版本號及主機等資訊。
STATSPACK report for
DB Name DB Id Instance Inst Num Release Cluster Host
------------ ----------- ------------ -------- ----------- ------- ------------
BLISSDB 4196236801 blissdb 1 9.2.0.4.0 NO BLISS
Snap Id Snap Time Sessions Curs/Sess Comment
------- ------------------ -------- --------- -------------------
Begin Snap: 4 23-6月 -05 17:43:32 10 3.3
End Snap: 5 23-6月 -05 18:01:32 12 6.1
Elapsed: 18.00 (mins)
Cache Sizes (end)
~~~~~~~~~~~~~~~~~
Buffer Cache: 24M Std Block Size: 8K
Shared Pool Size: 48M Log Buffer: 512K
2.負載間檔
該部分提供每秒和每個事物的統計資訊,是監控系統吞吐量和負載變化的重要部分。
Load Profile
~~~~~~~~~~~~
Per Second Per Transaction
--------------- ---------------
Redo size: 431,200.16 18,627,847.04z
Logical reads: 4,150.76 179,312.72
Block changes: 2,252.52 97,309.00
Physical reads: 23.93 1,033.56
Physical writes: 68.08 2,941.04
User calls: 0.96 41.36
Parses: 1.12 48.44
Hard parses: 0.04 1.92
Sorts: 0.77 33.28
Logons: 0.00 0.20
Executes: 2.36 102.12
Transactions: 0.02
Redo size:每秒產生的重做日誌大小(單位位元組),可標誌資料變更頻率, 資料庫任務的繁重與否。本例中平均每秒產生了430K左右的重做,每個事務品均產生了18M的重做。
Logical reads:平次每秒產生的邏輯讀,單位是block。
block changes:每秒block變化數量,資料庫事物帶來改變的塊數量。
Physical reads:平均每秒資料庫從磁碟讀取的block數。
Logical reads和Physical reads比較:大約有0.55%的邏輯讀導致了物理I/O,平均每個事務執行了大約18萬個邏輯讀,在這個例子中,有一些大的事務被執行,因此很高的讀取數目是可以接受的。
Physical writes:平均每秒資料庫寫磁碟的block數。
User calls:每秒使用者call次數。
Parses和Hard parses:每秒大約1.12個解析,其中有4%為硬解析,系統每25秒分析一些SQL,都還不錯。對於最佳化好的系統,執行了好幾天後,這一列應該達到0,所有的sql在一段時間後都應該在共享池中。
Sorts:每秒產生的排序次數。
Executes:每秒執行次數。
Transactions:每秒產生的事務數,反映資料庫任務繁重與否。
% Blocks changed per Read: 54.27 Recursive Call %: 86.94
Rollback per transaction %: 12.00 Rows per Sort: 32.59
% Blocks changed per Read:說明46%的邏輯讀是用於那些只讀的而不是可修改的塊,該系統只更新54%的塊。
Rollback per transaction %:事務回滾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Round(User rollbacks / (user commits + user rollbacks) ,4)* 100%。本例中每8.33個事務導致一個回滾。如果回滾率過高,可能說明資料庫經歷了太多的無效操作。過多的回滾可能還會帶來Undo Block的競爭。
3.例項命中率
該部分可以提前找出ORACLE潛在將要發生的效能問題,很重要。
Instance Efficiency Percentages (Target 100%)
~~~~~~~~~~~~~~~~~~~~~~~~~~~~~~~~~~~~~~~~~~~~~
Buffer Nowait %: 100.00 Redo NoWait %: 100.00
Buffer Hit %: 99.42 In-memory Sort %: 100.00
Library Hit %: 98.11 Soft Parse %: 96.04
Execute to Parse %: 52.57 Latch Hit %: 100.00
Parse CPU to Parse Elapsd %: 11.40 % Non-Parse CPU: 99.55
Buffer Nowait %:在緩衝區中獲取Buffer的未等待比率,Buffer Nowait<99%說明,有可能是有熱塊(查詢x$bh的 tch和v$latch_children的cache buffers chains)。
Redo NoWait %:在Redo緩衝區獲取Buffer的未等待比率。
Buffer Hit %:資料塊在資料緩衝區中的命中率,通常應在90%以上,否則,小於95%,需要調整重要的引數,小於90%可能是要加db_cache_size,但是 大量的非選擇的索引也會造成該值很高(大量的db file sequential read)。如果一個經常訪問的列上的索引被刪除,可能會造成buffer hit 顯著下降。如果增加了索引,但是它影響了ORACLE正確的選擇表連線時的驅動順序,那麼可能會導致buffer hit 顯著增高。如果命中率變化幅度很大,說明需要改變SQL模式。
In-memory Sort %:在記憶體中的排序率。
Library Hit %:主要代表sql在共享區的命中率,通常在95%以上,否則需要要考慮加大共享池,繫結變數,修改cursor_sharing等引數。
Soft Parse %:近似看作sql在共享區的命中率,小於<95%,需要考慮到繫結,如果低於80%,那麼就可能sql基本沒有被重用。
Execute to Parse %:一個語句執行和分析了多少次的度量。在一個分析,然後執行語句,且再也不在同一個會話中執行它的系統中,這個比值為0。計算公式為:Execute to Parse =100 * (1 - Parses/Executions)。所以如果系統Parses > Executions,就可能出現該比率小於0的情況。本例中,對於每個分析來說大約執行了2.1次。該值<0通常說明shared pool設定或效率存在問題,造成反覆解析,reparse可能較嚴重,或者可是同snapshot有關,如果該值為負值或者極低,通常說明資料庫效能存 在問題。
Latch Hit %:要確保>99%,否則存在嚴重的效能問題,比如繫結等會影響該引數。
Parse CPU to Parse Elapsd %:計算公式為:Parse CPU to Parse Elapsd %= 100*(parse time cpu / parse time elapsed)。即:解析實際執行時間/(解析實際執行時間+解析中等待資源時間)。此處為11.4%,非常低,用於解析花費的每個CPU秒花費了大約 8.77秒的wall clock時間,這說明花了很多時間等待一個資源。如果該比率為100%,意味著CPU時間等於經過的時間,沒有任何等待。
% Non-Parse CPU:計算公式為:% Non-Parse CPU =round(100*1-PARSE_CPU/TOT_CPU),2)。太低表示解析消耗時間過多。與PARSE_CPU相比,如果TOT_CPU很 高,這個比值將接近100%,這是很好的,說明計算機執行的大部分工作是執行查詢的工作,而不是分析查詢的工作。
4.Shared Pool相關統計資料
Shared Pool Statistics Begin End
------ ------
Memory Usage %: 60.45 62.42
% SQL with executions>1: 81.38 78.64
% Memory for SQL w/exec>1: 70.36 68.02
Memory Usage %:正在使用的共享池的百分率。這個數字應該長時間穩定在75%~90%。如果這個百分率太低,就浪費記憶體。如果這個百分率太高,會使共享池外部的元件老 化,如果SQL語句被再次執行,這將使得SQL語句被硬解析。在一個大小合適的系統中,共享池的使用率將處於75%到略低於90%的範圍內。
% SQL with executions>1:這是在共享池中有多少個執行次數大於一次的SQL語句的度量。在一個趨向於迴圈執行的系統中,必須認真考慮這個數字。在 這個迴圈系統中,在一天中相對於另一部分時間的部分時間裡執行了一組不同的SQL語句。在共享池中,在觀察期間將有一組未被執行過的SQL語句,這僅僅是 因為要執行它們的語句在觀察期間沒有執行。只有系統連續執行相同的SQL語句組,這個數字才會接近100%。這裡顯示,在這個共享池中幾乎有80%的 SQL語句在18分鐘的觀察視窗中執行次數多於一次。剩下的20%的語句可能已經在那裡了--系統只是沒有理由去執行它。
% Memory for SQL w/exec>1:這是與不頻繁使用的SQL語句相比,頻繁使用的SQL語句消耗記憶體多少的一個度量。這個數字將在總體上與% SQL with executions>1非常接近,除非有某些查詢任務消耗的記憶體沒有規律。
在穩定狀態下,總體上會看見隨著時間的 推移大約有75%~85%的共享池被使用。如果Statspack報表的時間視窗足夠大到覆蓋所有的週期,執行次數大於一次的SQL語句的百分率應該接近 於100%。這是一個受觀察之間持續時間影響的統計數字。可以期望它隨觀察之間的時間長度增大而增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90618/viewspace-6254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statspack report分析
- statspack安裝使用和report分析
- statspack安裝使用 和 report 分析
- statspack report分析(AWR也可參考)
- 【筆記】statspack(三) report分析 摘錄筆記
- Oracle Statspack ReportOracle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 (zt)
- statspack分析
- Oracle statspack綜合分析Oracle
- statspack 報告分析
- statspack報告分析摘錄
- Statspack分析報告說明
- 一篇statspack分析例子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
- 大量STATSPACK資料統計分析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1)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2)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3)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4)
- Statspack分析報告詳解(轉)
- Statspack之六-生成分析報告
- 瞭解和分析iOS Crash ReportiOS
- Statspack之一-Statspack簡介
- Statspack之三-安裝statspack
- zt_systemstate案例分析
- oracle分析函式之ratio_to_reportOracle函式
- Oracle 10g AWR Report 分析(轉)Oracle 10g
- 【STATSPACK】Statspack安裝、測試與使用
- TX鎖(Transaction Lock)分析 (zt)
- zt-如何分析AWR (1)
- Statspack初步學和用第三篇 分析初步
- Awr Report Memory Advisory分析介紹
- statspack解析
- statspack分析報告的日誌在什麼位置啊?
- Oracle記憶體全面分析(ZT)Oracle記憶體
- 【實驗】【STATSPACK】Statspack 安裝、測試與使用
- Statspack之四-測試安裝好的Statspack
- Oracle之Statspack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