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新加硬碟的方法

ljm0211發表於2012-06-20
在虛擬機器上總結了一下RedHat新加一塊硬碟需要的操作流程。很多東西不是難,就是看你理不理解了。
首先,新加一塊硬碟後,啟動機器,會在/dev/目錄下看到新加入的硬碟裝置,此處我們加入的是SCIS硬碟,SCIS硬碟以“sd”開頭,第一塊編號“sda”,第二塊編號“sdb”,依次類推,此處我們加入了的是第三塊硬碟,可以看到編號為“sdc”的裝置。在命令列中執行lvm命令,進入lvm模式,要使硬碟可用,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1、建立pv,用到命令pvcreate
2、建立vg,用到命令vgcreate
3、建立lv,用到命令lvcreate
4、退出lvm模式,建立檔案系統,用到命令mkfs
5、建立掛載點,用到命令mkdir
6、掛載邏輯卷,用到命令mount
7、修改/etc/fstab檔案使得啟動時可以自動掛載

具體操作如下:
1、建立pv,這一步是將一塊硬碟變成一個物理卷,一個物理卷通常就可以看做一個物理硬碟
執行命令:pvcreate /dev/sdc

2、建立vg,將1個或多個物理卷放到一起建立一個卷組,相當於把物理的儲存資源做成一個邏輯的組(大的儲存資源)
執行命令:vgcreate /dev/vg03 /dev/sdc

3、建立lv,在卷組這個大的儲存資源上劃分出邏輯的小塊儲存資源,透過pv,vg,lv,使用者使用的邏輯卷就可以跨多個物理卷,對應到資料庫中有點像datafile,Tablespace,schema的關係
執行命令:lvcreate -n /dev/vg03/lv03 -i 1 -I 64 -l 25
命令引數中一個小寫“i”和一個大寫“I”都是條帶化的引數,小寫“i”表示條帶化到幾個物理捲上,這個引數的大小不能超過vg中的pv數量,此處只有一個pv,所以最大隻能是1,大寫“I”表示條帶的大小,單位是K,此處是64K一個條帶,這個值也是預設值。最後一個是小寫L(“l”,不是大寫“i”),表示為lv分配的pe的數量,此處為25個pe,通常一個pe為4M,共100M空間。

4、用exit命令退出lvm模式,使用mkfs建立檔案系統,檔案系統是建立在邏輯卷之上的,例如在windows下建立了一個磁碟機代號D,之後要用fat32或ntfs格式化後才能用,這個磁碟機代號其實就是邏輯卷,使用某檔案系統格式化,就是建立檔案系統,在linux下就是mkfs命令。
執行命令:mkfs -t ext3 /dev/vg03/lv03

5、建立掛載點,在根目錄下建立一個目錄做為掛載點
執行命令:
cd /
mkdir /test

6、掛載邏輯卷
執行命令:mount /dev/vg03/lv03 /test

7、修改/etc/fstab檔案,使得系統啟動時自動掛載邏輯卷
在/etc/fstab檔案最後加上一行:
/dev/vg03/lv03              /test                 ext3        defaults       1     2


附:
fstab檔案格式說明/etc/fstab的格式如下:
fs_spec   fs_file  fs_type   fs_options  fs_dump fs_pass 
fs_spec:該欄位定義希望載入的檔案系統所在的裝置或遠端檔案系統,對於nfs這個引數一般設定為這樣:192.168.0.1:/NFS
fs_file:本地的掛載點
fs_type:檔案系統格式,對於NFS來說這個欄位只要設定成nfs就可以了
fs_options:掛載的引數,可以使用的引數可以參考上面的mount引數。
fs_dump - 該選項被"dump"命令使用來檢查一個檔案系統應該以多快頻率進行轉儲,若不需要轉儲就設定該欄位為0
fs_pass - 該欄位被fsck命令用來決定在啟動時需要被掃描的檔案系統的順序,根檔案系統"/"對應該欄位的值應該為1,其他檔案系統應該為2。若該檔案系統無需在啟動時掃描則設定該欄位為0 。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1411056/viewspace-73348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