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技術簡介
獨立硬碟冗餘陣列(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舊稱廉價磁碟冗餘陣列,簡稱硬碟陣列。其基本思想就是把多個相對便宜的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個硬碟陣列組,使效能達到甚至超過一個價格昂貴、容量巨大的硬碟。根據選擇的版本不同,RAID比單顆硬碟有以下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好處:增強資料整合度,增強容錯功能,增加處理量或容量。另外,磁碟陣列對於計算機來說,看起來就像一個單獨的硬碟或邏輯儲存單元。
簡單來說,RAID把多個物理硬碟組合成為一個邏輯磁碟,因此,作業系統只會把一個raid陣列當作一個硬碟。RAID常被用在伺服器計算機上,並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碟作為組合。由於硬碟價格的不斷下降與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與主機板整合,它也成為了玩家的一個選擇,特別是需要大容量儲存空間的工作。
最初的RAID分成了不同的等級,每種等級都有其理論上的優缺點,不同的等級在兩個目標間取得平衡,分別是增加資料可靠性以及增加儲存器(群)讀寫效能。常見RAID級別分為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RAID-50,RAID-60。
各級別RAID簡介
RAID0
將多個磁碟合併成一個大的磁碟,不具有冗餘,並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稱為帶區集。它是將多個磁碟並列起來,成為一個大磁碟。在存放資料時,其將資料按磁碟的個數來進行分段,然後同時將這些資料寫進這些盤中,所以在所有的級別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沒有冗餘功能,如果一個磁碟(物理)損壞,則所有的資料都會丟失,危險程度與JBOD相當。
理論上越多的磁碟效能就等於“單一磁碟效能”ד磁碟數”,但實際上受限於匯流排I/O瓶頸及其它因素的影響,RAID效能會隨邊際遞減,也就是說,假設一個磁碟的效能是50MB每秒,兩個磁碟的RAID 0效能約96MB每秒,三個磁碟的RAID 0也許是130MB每秒而不是150MB每秒。 可使用容量是硬碟總數乘以單塊硬碟的最小容量:Size=(N)*min(S1,S2,S3...Sn)
RAID1
RAID1是將一個兩塊硬碟所構成RAID磁碟陣列,其容量僅等於一塊硬碟的容量,因為另一塊只是當作資料“映象”。RAID 1磁碟陣列顯然是最可靠的一種陣列,因為它總是保持一份完整的資料備份。它的效能自然沒有RAID 0磁碟陣列那樣好,但其資料讀取確實較單一硬碟來的快,因為資料會從兩塊硬碟中較快的一塊中讀出。RAID 1磁碟陣列的寫入速度通常較慢,因為資料得分別寫入兩塊硬碟中並做比較。RAID 1磁碟陣列一般支援“熱交換”,就是說陣列中硬碟的移除或替換可以在系統執行時進行,無須中斷退出系統。RAID 1磁碟陣列是十分安全的,不過也是較貴一種RAID磁碟陣列解決方案,因為兩塊硬碟僅能提供一塊硬碟的容量。RAID 1磁碟陣列主要用在資料安全性很高,而且要求能夠快速恢復被破壞的資料的場合。
RAID5
RAID Level 5是一種儲存效能、資料安全和儲存成本兼顧的儲存解決方案。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技術。RAID 5至少需要三顆硬碟,RAID 5不是對儲存的資料進行備份,而是把資料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資訊儲存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資訊和相對應的資料分別儲存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資料發生損壞後,可以利用剩下的資料和相應的奇偶校驗資訊去恢復被損壞的資料。RAID 5可以理解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資料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映象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映象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資料讀取速度,只是因為多了一個奇偶校驗資訊,寫入資料的速度相對單獨寫入一塊硬碟的速度略慢,若使用“回寫快取記憶體”可以讓效能改善不少。同時由於多個資料對應一個奇偶校驗資訊,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儲存成本相對較便宜。
可使用的容量為硬碟總數減去1的差,乘以單塊硬碟的最小容量,公式為Size=(N-1)*min(S1,S2,S3...Sn)
RAID6
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資訊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資料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資料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資訊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因此“寫效能”非常差。較差的效能和複雜的實作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實際應用。
同一陣列中最多容許兩個磁碟損壞。更換新磁碟後,資料將會重新算出並寫入新的磁碟中。依照設計理論,RAID 6必須具備四個以上的磁碟才能生效。
可使用的容量為硬碟總數減去2的差,乘以單塊硬碟的最小容量,公式為Size=(N-2)*min(S1,S2,S3...Sn)
RAID10
RAID 1與RAID 0的組合,先作RAID 1,再作RAID 0,也就是對多組RAID 1彼此構成Stripe訪問。由於RAID 10是以RAID 1為基礎,而RAID 1至少需要2塊硬碟,因此要以多組RAID 1構成RAID 10,至少需要4塊硬碟。以RAID 10最小的4臺硬碟組態為例,先把4臺硬碟分為2組,每組2臺構成RAID 1,如此就得到兩組RAID 1,然後再把兩組RAID 1構成RAID 0。
RAID 10在底層的任一組或多組RAID 1中出現1臺硬碟損壞時,仍能維持運作,不過如果任一組RAID 1中的兩塊硬碟損毀,整組RAID10就會失效。
RAID 10由於在上層把多組RAID 1構成Stripe,容量利用率是50%,例如:4塊硬碟做的raid10的總容量是兩塊硬碟的容量。
RAID50
RAID 5與RAID 0的組合,先作RAID 5,再作RAID 0,也就是對多組RAID 5彼此構成Stripe訪問。由於RAID 50是以RAID 5為基礎,而RAID 5至少需要3臺硬碟,因此要以多組RAID 5構成RAID 50,至少需要6臺硬碟。以RAID 50最小的6臺硬碟組態為例,先把6臺硬碟分為2組,每組3臺構成RAID 5,如此就得到兩組RAID 5,然後再把兩組RAID 5構成RAID 0。
RAID 50在底層的任一組或多組RAID 5中出現1臺硬碟損壞時,仍能維持運作,不過如果任一組RAID 5中出現2臺或兩臺以上硬碟損毀,整組RAID 50就會失效。
RAID 50由於在上層把多組RAID 5構成Stripe,效能比起單純的RAID 5高,容量利用率比RAID5要低。比如同樣9塊硬碟,RAID 50則3個RAID 5組成RAID 0,每個RAID 5會損失一塊硬碟的容量,利用率為(1-3/9),RAID 5則為(1-1/9)。
RAID60
RAID 6與RAID 0的組合:先作RAID 6,再作RAID 0。換句話說,就是對兩組以上的RAID 6作Stripe訪問。RAID 6至少需具備4塊硬碟,所以RAID 60的最小需求是8塊硬碟。
由於底層是以RAID 6組成,所以RAID 60可以容許任一組RAID 6中損毀最多2塊硬碟,而系統仍能維持運作;不過只要底層任一組RAID 6中損毀3塊硬碟,整組RAID 60就會失效,當然這種情況的機率相當低。
比起單純的RAID 6,RAID 60的上層透過結合多組RAID 6構成Stripe訪問,因此效能較高。不過使用門檻高,而且容量利用率低是較大的問題
RAID級別對比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383567/viewspace-214380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RAID技術簡介AI
- RAID技術介紹和總結AI
- raid簡介AI
- OCR技術簡介
- FRAM技術簡介
- RAID技術AI
- 大資料技術簡介大資料
- WebSocket原理及技術簡介Web
- 搜尋排序技術簡介排序
- 區塊鏈-技術簡介區塊鏈
- 區塊鏈技術簡介區塊鏈
- oracle 閃回技術簡介Oracle
- Linux HugePage技術簡介Linux
- 影片壓縮技術簡介
- python技術簡介(三)Python
- 通訊系統之TDM技術和FDM技術簡介
- 技術簡介——後端開發後端
- 積體電路技術簡介
- 深入React技術棧(1):簡介React
- React與Redux整合技術簡介ReactRedux
- Redux技術架構簡介(一)Redux架構
- SSD的兩種技術簡介
- 資料探勘技術簡介(轉)
- Mybatis技術內幕(1):Mybatis簡介MyBatis
- 1.01 容器技術和docker簡介Docker
- 《Web滲透測試技術》簡介Web
- 技術分享 | kubernetes pod 簡介
- 跨平臺開發技術簡介!
- LUKS加密卷應用技術簡介加密
- 伺服器常用raid技術伺服器AI
- SAP 前端技術的演化史簡介前端
- 十二種特徵工程相關技術簡介特徵工程
- 爬蟲與反爬蟲技術簡介爬蟲
- 《Hadoop大資料分析技術》簡介Hadoop大資料
- Flutter #0 移動開發技術簡介Flutter移動開發
- 專案管理經典技術簡介(轉)專案管理
- 伺服器RAID技術基礎伺服器AI
- 高通MSM7540晶片技術資料簡介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