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Fowler談Scrum認證、敏捷現狀與未來

agile_boy發表於2008-07-02
在6月21日ThoughtWorks舉辦的AgileChina大會上,InfoQ中文站編輯李劍有幸對ThoughtWorks首席科學家Martin Fowler進行了採訪。在訪談中,Martin Fowler談到了對Scrum認證的看法,以及敏捷的現狀與未來。

InfoQ中文站:Martin,你好。我們最近在中國做了一次有關Scrum實施情況的調查,從結果中發現,很多實施Scrum的人對敏捷只是一知半解,參加了Scrum認證之後就自認為已經是Scrum Certified Master了,開始在公司或者組織內部進行應用,最後導致失敗。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中國,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在Scrum Yahoo group和XP Yahoo group郵件列表中的許多郵件都為此提供了佐證。不知道你對這現象有什麼看法?

Martin Fowler(MF):其實,不管是什麼技術,要把怎麼具體實施說清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敏捷,因為它會要求你改變心態!現在Richard Durnall正在會場上講精益開發,他也會講一些在精益製造方面的類似經驗——很多人都只是片面的關注具體實踐,而不是它背後的哲學。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採用實踐,對這套體系的哲學理念置之不理,還想有多好的成效,那可能嗎?

我個人認為,還要過上幾十年的時間,敏捷才能真正產生影響。我們都知道物件導向技術,它一開始出現在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差不多20年後,才出現了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語言。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會在客戶程式碼裡面看到,有些程式碼不是用物件導向的方式編寫的。它們用的是Java,但不是物件導向。所以,要想大多數人都用真正物件導向的方式來程式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到今天,物件已經發展了40年,而它在敏捷中還只佔了很小的一個範疇。物件只跟程式設計、程式設計設計有關係,敏捷則是完整的軟體開發過程。所以敏捷的發展階段肯定比物件長。

再來說Scrum認證培訓,它就只是兩天的課而已,兩天的課能學到多少東西?我很不喜歡人們把它叫做“認證”,因為這給人帶來了錯誤的印象。它確實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你真的花了兩天時間跟某些真正理解Scrum的人相處。我的意思是,那些負責Scrum認證培訓的教師,他們確實理解什麼是Scrum。這著實不錯,因為你知道,有很多技術連講師都不甚了了,而且這現象還特別常見。嗯……這幾乎是RUP和CMM的最大問題,講師們也不知道它們到底是幹什麼的。Scrum認證課程的講師至少還對Scrum有全面的瞭解。但話又說回來,你怎麼可能把這些東西都在兩天裡面講完呢?我覺得要學會怎麼實踐敏捷,最起碼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你得進入團隊,用敏捷的方式工作,你需要檢視所有的因素是怎麼配合到一起的。這要經過幾個月的練習才行。

InfoQ中文站:目前我們還可以看到種種對敏捷的誤解,比如,“敏捷就是沒有文件”,“敏捷就是做事情做得快”,“要是想用敏捷,就要把敏捷實踐全都用到專案上”,等等。那我們該怎麼樣消除這些誤解呢?

MF:呃……這可不大容易,你得做很多事情:跟人解釋、展示實際案例……那些人不瞭解敏捷,但是有很多人瞭解,他們跟外界打交道,向人宣傳,介紹他們的案例,ThoughtWorks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因為我們做著這樣的專案,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工作。每次有新人加入公司,他們就能看到我們的工作方式,可以親身體驗,而不是臆測一切。我覺得這非常好。不過我現在只是耐心等待著它的發展,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還要幾十年。我已經習慣了,因為我見證了物件的發展歷程,而物件到現在還沒有發展到頭呢。

InfoQ中文站:你覺得是否在敏捷這個領域內,是否可能產生某種標準呢?

MF:我不認為有人能製造出標準。我們的工作方式是幫助組織意識到他們的強項所在,弱點所在,進而幫他們做改進。實際上,這也是CMM的原始動機,它通過評估來讓你意識到哪裡需要改進,但是認證機制卻讓它全變了樣!它自己把自己變成了怪物。但是,不幸的是,在敏捷領域中也有這樣的風險存在,有很多人都從Scrum Master這玩意裡面感覺到了。我們走著看吧。

InfoQ中文站:從敏捷宣言誕生,到現在已有七年之久,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過去這些年裡的經驗總結成模式,來指導敏捷開發、專案管理之類的事情呢?

MF:可能吧。有不少人都在努力這麼做,但它目前不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從前跟敏捷走的很近,但是已經有很多人在關注敏捷、討論敏捷、致力於推廣敏捷,所以幾年前,我就已經決定跟敏捷保持一段距離——不是因為我覺得它不重要,相反,我覺得它非常重要,只是研究敏捷的人已經很多了,所以我想關注自己想關注的事情,所以我才在研究企業架構模式和DSL。

InfoQ中文站:那麼說你現在就是在等待著,旁觀這一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MF:對,你看,有這麼多優秀的人在推動敏捷,我估計也幫不上什麼忙,所以我覺得最好專注於別人不太感興趣的領域。

InfoQ中文站: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怎樣判斷一個專案是否敏捷呢?”對此也有人有反對意見,認為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成立,因為我們所應該,所需要關注的是怎樣做出改進——

MF:是的。

InfoQ中文站:而不是專案本身敏捷與否。

MF:一點沒錯。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4639675/viewspace-36884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