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際網路金融不斷升溫,其中最為焦點的議題就是P2P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發展問題,P2P金融又叫P2P網路借貸。其中,P2P是 peer-to-peer 或 person-to-person 的簡寫,意思是:個人對個人,借貸過程完全是供求方和需求方直接交易,這樣交易成本會減少很多,從而達到資源最優配置。筆者認為金融P2P金融模式的風險猶存,行業發展仍需觀望。但P2P的金融脫媒模式的價值,值得其他行業借鑑。
前幾年,農副產品漲價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大蔥、大蒜價格一度上漲讓人瞠目結舌,引發社會強烈反響。究其原因,遊資的惡意炒作和中間渠道商的 “藉機提價”是重要的原因,而農民可能並沒有賺到太多,同時畸高的價格也在傷害著民生。
所謂農副產品的P2P模式,就是搭建網路平臺,實現農民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易,省去中間商環節。當前,純P2P模式的農副產品電商平臺仍未搭建,但已具備了一定條件:
第一、 我國農村網民普及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截至2013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普及率已到27.5%,多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且從農村網民的年齡結構來看,20~39歲網民佔農村網民規模的絕大多數。
第二、 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2000-2011年中國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長22.4%,截止到2013年,我國經營規模超過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物流企業已經有近百家,初具規模、極具成長性的物流市場體系在中國逐漸形成,物流產業將趨於專業化、精細化。
第三、 網民的購物習慣已經形成。2013年,中國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達3.02億人,使用率達到48.9%,相比2012年增長6.0個百分點。團購使用者規模達1.41億人,團購的使用率為22.8%,相比2012年增長8.0個百分點,使用者規模年增長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