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後是伴隨中國網際網路“一起長大”的一代人。很多對大眾而言是新興事物的網際網路應用比如網路社交,對95後而言是天然存在。95後對社交平臺的接受度高,網路社交是他們的日常必需品。

2. 95後樂於在不同社交應用上分配時間,他們大多活躍造多個社交平臺上,進行社交網路全平臺生存。

3.不同社交網路為95後提供了不同的社交需求實現。年輕人會有意識的將不同平臺區分開來,在其中進行不同的社交行為。

4.95後進行網路社交的一大驅動力是興趣,他們也有很強的意願去結識新朋友。他們在社交平臺上更願意主動發言,對社交網路的依賴度也更高。對創業者而言,這意味著機會。

資料年輕人玩空間,成年人玩微信

聊QQ、微信、發空間、刷微博、逛貼吧、潛水豆瓣、玩陌陌,這一套社交網路行為基本涵蓋了當下網際網路最主要的社交應用(包括即時通訊軟體及社交平臺),而95後,正是這套“社交網路組合玩法”最活躍的實踐者。

近日一項“95後,曬曬我們的社交圈”調查顯示,對海量調查資料的分析結果顯示,QQ成為95後最常用的通訊工具,QQ空間以40.82%絕對優勢為95後最常用的社交平臺,整體而言,雖然QQ、微信、QQ空間的得票率遠遠領先於其他社交應用,但微博、貼吧、陌陌、Instagram以及豆瓣等其他社交平臺的使用率並不低。

對於95後和95前人群在微信與QQ空間上表現出的顯著差異性,一位95後採訪物件的表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表示,QQ空間更適合年輕人“無拘束的分享各種無厘頭東西”,而微信則更成熟和嚴謹——自己在微信上的分享要“認真想一下再決定”。這位1997年出生的男孩表示,如果有一天自己的更多時間從空間轉向微信,那或許就代表自己“長大了”。

結合調查資料及相應結果對比可見,95後在QQ、微博、微信、豆瓣以外的社交平臺活躍度比95前更高,面對眾多的社交應用,95後選擇了社交網路“全平臺生存”。

聲音-差異化使用與主動式分享

一個95年出生的女生這樣介紹自己的網路社交圈:“QQ上是一些比較早的朋友,早到那時候還沒有微信這些朋友;微信的好友會更親密,大都是聯絡較密切的人,生活工作各種需要交涉的人,而且會定期清理無關人員;陌陌主要是為了好玩,純粹是為了逗一些奇怪的人;微博上的好友較少,一些自己的心情會發到微博上,不會發到朋友圈,因為覺得在別人面前矯情沒什麼意義。以前很喜歡玩豆瓣小組,但現在不怎麼玩了,因為豆瓣太小清新了,一些帖子又太瑪麗蘇。”

這個95後的網路社交使用習慣並非孤例。綜合調查結果可見,同時使用幾個社交應用,劃分不同圈子應對不同社交需求是95後的社交網路使用法則。

比如,儘管都是即時通訊軟體,95後會有意識的把微信與QQ區隔開來,對應不同社交圈,儘管這兩款軟體的社交關係可以互通。為了維護這種區隔,95後還有定期清理好友的意識。

陌陌則滿足了95後接觸新鮮事物的需求,在調查中,很多95後都表示喜歡使用陌陌結交陌生人,與QQ早期主要應用場景類似,陌陌成為這群年輕人認識陌生網友的主要工具。

興趣是95後進行網路社交的很大驅動力。一名1999年出生的男生告訴騰訊科技,他很喜歡逛跟籃球有關的百度貼吧,他也很樂意在QQ空間分享跟籃球有關的東西。他在貼吧上結識了很多同樣喜歡籃球的陌生好友,關係足夠親密的會互加QQ。

同時,95後在社交網路上表現的更加主動,他們對社交網路也表現出更高的依賴性。

調查顯示,有31.71%的95後樂於在社交網路上發言,而樂於在網路上發言的95前只有21.84%。對自己分享出去的內容,他們強烈期望得到“贊”,“希望更多人點贊”的95後佔到總人數的64.4%。

分析與社交網路共生長的95後

1995年被稱為中國的網際網路商業元年,從1995年起,網際網路走出科研機構,開始真正進入大眾生活。生於1995年及之後的95後也成為伴隨中國網際網路產業成長的一代。

國內使用者規模最大的社交應用是1999年上線的QQ,時間較晚的是2011年推出的微信和陌陌。從1999年到2011年,QQ、貼吧、QQ空間、豆瓣、微博、微信、陌陌相繼上線,與此同時,95後也在慢慢構建自己的網路社交版圖。

與前輩相比,95後不排斥社交網路,他們對社交網路鮮見批判意識。因為,同社交應用共生長的95後,從一開始面對的就是一個現實社交與網路社交交織共存的環境,社交網路對95後而言並非新鮮事物,而是一種天然存在。

社交網路的這種天然存在感讓95後對社交網路的接受度和依賴性更強,他們更加願意嘗試不同的社交平臺。從實際調查情況來看,95後均不吝惜在社交網路上耗費時間,他們能夠在多個社交應用中自由切換,構建不同的社交圈。

相比前輩,95後處理不同社交網路的能力更強。在不同社交網路中切換於他們而言不是一種負累,而是在真實解決相應的社交需求,也因此,一些細分類社交平臺在大眾眼中代表的是亞文化,而它們其實是流行於95後群體的主流文化。

機會95後的社交創業視窗

社交是人類的剛需。對於95後而言,網路社交正在壓倒真實社交。

伴隨在網際網路浪潮成長,讓95後對社交網路的接受度要更高,也讓他們願意嘗試不同的社交應用。隨著他們漸漸長大,這批潛在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將成為新的網路生力軍。基於他們的社交網路市場,依然蘊藏機會。

根據上文可以看出,興趣是95後的網路社交驅動力,而且他們願意嘗試不同平臺,願意在不同平臺耗費時間和精力,因此,在充分了解95後興趣點的基礎上,細分類興趣社交會得到95後的青睞。

95後喜歡結識新鮮的人和事,區別於陌陌的陌生人社交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領域。比如可以嘗試擴大區域,用網路連線起更大範圍的陌生人,為95後提供一個更加豐富多樣的世界,吸引他們使用。

95後的網路拓撲更“扁平”和垂直,基於興趣的小眾社交圈在年輕人中流行,相比較於得到父母、長輩和社會的認同,尚未走出校園的95後更樂於在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中間獲得認可。

社交網路成為95後的生活必需品,創業者需要忘記“大平臺”的大而全概念,潛心尋找年輕人的興趣所在,讓必需品玩出更多花樣,這才是更好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