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打造中國企業“走出去”新平臺
——基於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鳳凰國際智庫的調查資料
自2001年以來,中國加入WTO已經歷時15年,伴隨“走出去”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保持了15年的增長勢頭,截止2014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了1231.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3年位列全球第三。中國企業作為對外投資的主體,是商品、技術、思想、資本及人員的全球流動的載體,其以全球視野整合世界資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各界學習和借鑑。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鳳凰國際智庫對鳳凰網會員企業進行了調查,歷時5天,參與總量為2203位,日均參與人數高達440位,保證了樣本的充分性。其中有1028個企業已經開展對外投資活動,644個企業正在準備走出去,合計有1672個企業參與了對外投資,佔總樣本的比重為80%,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海外市場的發展。
如圖1所示,近72%企業海外投資時間少於5年,其中少於2年的企業佔比高達49.61%,說明近一半的企業是海外投資的新生力量。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編著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藍皮書資料顯示,到2014年,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同比增加295%,相當於2013年的三倍,佔當年總投資案例數的69%,意味著中國民營企業成為對外投資的生力軍,迎來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新時代。
圖1 中國企業“走出去”時間維度
從投資規模角度,國有企業是海外投資的中堅力量,尤其是能源、通訊、基礎設施等行業的國有企業成為了“走出去”的主力軍。值得一提的中國高鐵走出去,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成功與印尼相關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標誌著中國高鐵戰勝日本新幹線,第一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國門。而國企改革將使企業更具活力,改革後的國企、民企可以相互參股,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明晰產權,實現產權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企業海外的競爭力,尤其對於越來越活躍的民營企業,增強了應對海外投資風險的能力,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編著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藍皮書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進行了更為詳實論述並提出了應對策略。
如圖2所示,20%以上的中國企業認為缺乏對當地法律的瞭解和國際經營人才成為阻礙中國企業“走出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約18%中國企業認為文化差異的阻礙作用也較大。例如,福耀集團投資近6億美元在美國建立俄亥俄州代頓汽車玻璃生產廠和伊利諾伊州的芒山工廠,對當地文化的“愛和尊重”贏得了美國客戶、合作伙伴和當地民眾的尊敬,成為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的新典範。
圖2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障礙
隨著中國經濟繼續發展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成本優勢被削弱,而10月5日,被稱為“WTO plus”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達成基本協議,TPP注重新議題和高標準,其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對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進一步削弱,也將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產生深遠影響。如圖3所示,約40%的中國企業認為零關稅或低關稅待遇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影響較大,排在第二位的是20%的中國企業認為國有企業原則對企業走出去有較大影響。
圖3 TPP中部分條款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影響
如何降低TPP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負面影響,如圖4所示,約33%的中國企業認為加大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能夠抵消部分TPP對企業海外投資的影響,排在了首位,說明企業重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所帶來的機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將在今年11月份在三亞舉辦“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邀請了國內外各界精英,探討重要的議題,其中包括“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
圖4 對破解TPP困境的部分措施效果
同時,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更加理性,而不是盲目跟隨國家的戰略部署,如圖5所示,約38%的中國企業都具有明晰的“走出去”戰略,有約37%中國企業抓住了合作伙伴提供的“走出去“機會。
圖5 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的動機
從企業在“一帶一路“投資額佔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發現,如圖6所示,約71%中國企業投資比重在10%以下,其中多於一半的企業投資比重在1%-5%之間。
圖6 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投資額佔海外投資總額比重
圖7 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的阻礙
通過調查發現,導致企業謹慎投資“一帶一路”的主要因素中,如圖7所示,有約33%的企業認為主要障礙是地緣政治風險,而宗教文化差異導致溝通阻力排在了第二位。
圖8 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的優勢
如圖8所示,在列舉的四項優勢中,約39%中國企業選擇了廣泛的華商網路。目前全球華人華僑人數約6000萬,在東南亞和南亞國家高達3000萬人,基於“業緣”建立的這種商業網路,藉助資訊化時代的網路平臺,不僅規避當地國家的政策限制,地區性的金融衝擊,還佔領了全球市場,體現網路的規模效益。
可見,歷經近8個世紀的發展演變,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化軸心有望移向歐亞大陸,推動區域全球化向真正的全球化發展,推動中國企業成為世界公民,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同時保證享有可持續的“開放紅利”。
中國迎來資本輸出的新時代,對於中國的發展的最大需求就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失衡的經濟結構,主要表現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比重失衡。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大部分經濟體,跟中國情況可能正好是相反的,屬於製造業嚴重發展不足,缺乏能源、缺乏基礎設施、缺乏工業化的程式。而中國在基礎建設和能源供給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並形成了大量的優勢產能,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需求形成了非常好的對接。
在新型的“一帶一路”的平臺上,開放包容是主旋律,通過自由貿易協定(FTA)與自貿區構建全鏈條網路,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推動各國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共同發展與自強。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企業國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