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來越堵,叫車越來越難,或許這是生活在一線城市市民面臨的亙古不變的問題。這一年多來,叫車軟體紛紛誕生,成為推動出租汽車市場的“新增運力”。在叫車軟體的幫助下,乘客叫車方便了,司機油費節省了,況且雙方都還有補貼拿。這種對司乘雙方都有利的事情,似乎本應受到推崇才是,現在卻恰恰相反,在北京、上海等叫車軟體最火熱的城市,都出現了“叫停”的聲音,監管部門的擔心是,這些新興事物擾亂了出租汽車的市場秩序。其實,叫車軟體原本是“舶來品”,國外也有不少叫車軟體,有的甚至已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那些國家計程車市場因此變化了嗎?不妨去新加坡、英國、美國看看,叫車軟體在那裡怎麼“活”。
◆ 關於服務
“出生”一年多,但叫車軟體聲名大噪,還是最近幾個月的事,阿里巴巴(滾動資訊)和騰訊成了這個行業的“乾爹”後,大手筆補貼,讓司機和乘客迅速成了叫車軟體的擁躉。然而,在國外,極少有叫車軟體用補貼招徠客戶,他們更看重的是,怎樣利用服務賺取利潤。
美國Uber:
司機配iPhone 租車是賓士
“某天早上7點,在美國的第二大城市舊金山,彼得使用Uber預訂了去機場的轎車。3分鐘後,一輛賓士350停在彼得家門口,45分鐘後,彼得達到了目的地。‘到了,您可以下車了。’司機熱情周到,由於註冊Uber時已經繫結了信用卡,彼得可以不用現金付款。下車後,彼得收到了一封來自Uber的郵件,郵件裡寫明瞭里程數和收費明細,並附上行駛線路圖。”這是Uber上海區總經理Davis向記者描述的使用Uber時的場景。
Uber起源於美國舊金山,是美國最大的叫車軟體,也是這一行業的鼻祖。去年底,Uber低調入華,目標覆蓋範圍僅有上海、深圳等個別一線城市。3月13日,《IT時報》記者用Uber叫了一輛車,司機接單後,Uber的電子地圖上顯示出司機所在的位置,並且隨著位置變化移動。三四分鐘後,記者等到了一輛賓士車,車裡提供水、免費Wi-Fi和手機充電服務。司機侍師傅告訴記者,Uber給每個司機都提供了一個iPhone,但只裝了Uber一個軟體,會計算公里數、等候時間、計價等。“和一般叫車軟體要搶單不同的是,Uber通過系統派單,會找到距離乘客最近的空載車輛,然後指派給司機。”侍師傅告訴記者。
Uber的車費比計程車高出1~1.5倍,或許這就是使用這些服務所付出的代價。“司機的服務作為其賺錢的標準,如果對線路圖和司機的服務不滿,乘客可以直接致電Uber投訴,一旦被投訴多了,Uber就會遮蔽這個司機。”Davis告訴記者。
目前在中國,Uber和租車公司合作,幫助租車公司減少車輛的空置率,Uber從車費中抽取兩成左右的費用。目前只提供奧迪、賓士等高階車,使用者以老外居多。但在美國,Uber的系統裡除了高階車以外,還納入了計程車、私家車等各種檔次的車型,價格也不等。
新加坡DialACab:
加價會被政府關閉
馬先生在新加坡工作已經十幾年了,今年春節回到上海探親,也用了幾款常用的叫車軟體。“我看到司機一邊開車一邊盯著手機看跳出的訂單,覺得很危險,在新加坡,我用過一款名為DialACab的叫車軟體,通過軟體接到單的司機,在這單沒有結束前不會顯示出新的訂單資訊,契約精神非常普遍,讓乘客很安心。”馬先生告訴《IT時報》記者,在新加坡,除了里程錶上的金額,沒有任何額外費用,而中國的一些叫車軟體提供加價功能,可能加了價叫車的成功率會高一點。
DialACab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叫車軟體在新加坡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新加坡,叫車軟體需要提供的服務和規範都有標準,比如中途不接單、不加價等,如果不遵守,就會被關閉。
啟示
服務是基礎
細節決定成敗。Davis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服務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新加坡的DialACab 在接單過程中不跳出新單,還是美國的Uber發線路圖和收費明細給乘客,這些細節都顯示出對服務物件的重視。
◆ 關於生存
雖然叫車軟體在國外起步較早,但說起生存,各自都有一把“辛酸淚”。和中國的嘀嘀叫車、快的叫車都有“乾爹”支撐不同,國外的同行們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而且受到各種限制,生存有壓力,市場說了算。
新加坡:
電調平臺投資6000萬美元 叫車軟體市場空間小
新加坡的叫車軟體不多,但DialACab的日子並不好過,主要競爭物件並非來自同行,而是出租汽車公司的App。“在新加坡,排名前四的出租汽車公司都有自己的手機App,提供叫車服務,此外,還提供電話和簡訊叫車,並且電話叫車是24小時開通,使用者叫車很方便。”DialACab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這些還不是重點,關鍵在於,第三方App開發者在傳統的叫車市場並沒有太廣闊的開發空間。“在新加坡,99%的計程車都安裝有自己公司的中控系統和GPS定位,後臺可以定位計程車所在位置和附近的訂車資訊,這套系統由出租汽車公司承擔, 因此他們會很有動力來運營這個平臺,配對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100%。”上述人士說,因此,DialACab只能和一些小的出租汽車公司合作。
記者瞭解到,新加坡的第一大出租汽車公司康福德高公司,佔了市場份額的70%,為電調系統投資了6000萬美元,有自動電調、公平派遣、精確定位、地理導航等功能,而且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電調平臺的建設。近兩年該公司引進了7人座以上的車輛,專做電召,起步費比普通計程車略高。“新加坡的電調費是企業和駕駛員按三七比例分享,提前預定的電調費是5.2新元,司機可以拿到3.6新元,比我們平臺高。因為司機能通過自己公司的電調平臺增加收入,所以對此很認可。”DialACab人士說道。
英國:
補貼司機和乘客?怎麼可能!叫車軟體會額外收費
在英國,叫車App競爭激烈,以倫敦為例,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的叫車App是Hailo,超過10000輛倫敦計程車都在使用這一應用。記者從Hailo瞭解到,去年2月,Hailo完成了B輪融資3000萬美元,投資人包括了著名的美國投資公司Union Square、維珍航空的老闆理查德·布蘭森以及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等,還有來自中國香港的投資者。
Hailo公司創始人贊格休博(Zeghibe)向《IT時報》記者介紹,Hailo商業模式是從每次成功完成的叫車交易中收費,收費物件分為司機和乘客兩種。在Hailo的發源地倫敦,Hailo向司機收費,從叫車費中抽成10%。“比如的士費是10英鎊,我們會抽成1英鎊,乘客不需要支付其它費用。在美國,Hailo會向乘客每單額外收費,每單支付1美元。”Zeghibe說,對於司機和乘客來說,都是通過Hailo成交了生意,理所當然應該支付服務費,這也是他們盈利的主要來源。
Hailo有一條“嚴苛”的規定:司機如果持續飛單而沒有合理原因,這名司機將被Hailo從網路中移除;如果乘客沒有在計程車到指定地點後5分鐘內上車,而且沒和司機聯絡,將被罰款5英鎊。
儘管有那麼多看似不合情理的規定,但Hailo在倫敦市場到目前為止還是盈利的。“英國有完善而嚴格的計程車服務體系與監管體系,司機和乘客都願意遵循這種支付服務費的模式。”Zeghibe說。
但是,這種模式在倫敦行得通,在其它國家就寸步難行,尤其是在亞非國家。Zeghibe告訴記者,Hailo現在已經進入了亞洲的一些國家,但使用者不多,主要原因是這種需支付額外費用的模式難被接受,所以在那些地區Hailo還沒實現盈利。
啟示
錢不是萬能的
中國叫車軟體最近偃旗息鼓,原因不外乎有二,補貼太高,“乾爹”也花不起了;計程車原有秩序被打亂,監管部門要出手,可又有“打擊創新”之嫌。
以此對標這兩個國家,就看出了有趣之處了:在英國,通過服務收費天經地義,而在中國,任何領域都想靠“免費的網際網路思維”成功,可試問一句,補貼花完後,準備什麼時候賺錢呢?再看看新加坡,叫車軟體怎麼就挖不了計程車公司的牆角?人家的電調平臺,不僅系統功能完善,而且公平派遣,分成大部分給司機,司機當然樂意,中國的計程車公司是該好好學學。
◆ 關於未來
上述幾家叫車軟體公司,很多都已經從起源地邁向了世界各地。在國際化版圖一步步擴大的過程中,他們的服務模式正在趨向於多樣化,除了提供訂車最基本的服務之外,還嵌入了其它生活化的內容。
服務多樣化:叫車同時叫外賣 坐車同時能網購
Uber現在的經營方式已經超出了最初的租車業務,或許正逐漸成為一個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品牌。“現在Uber已經在美國地區提供了送外賣的服務,使用者在Uber應用軟體裡點選‘披薩外賣’選項,並告訴司機指定的送貨地點,幾分鐘後就可以收到披薩。此外,也已經開始嘗試提供送花、送快遞、送蛋糕、送冰淇淋、遛狗、洗車等個性化服務。當然,這些服務是收費的。”Davis告訴記者。
Hailo則要把軟體做成一個電商平臺,Zeghibe告訴記者,Hailo以後可以有購物的功能。“就像一個電商平臺,裡面有各類商家的優惠精選,使用者用Hailo叫到車之後,在車上就可以用這個平臺來買東西。而且使用者使用Hailo付車費時已經繫結了信用卡,在Hailo上購物時就無需再次繫結了。” Zeghibe介紹說。
整合資源:讓閒置的私家車賺點“零花錢”
新加坡還有一家名為icarsclub的租車公司,因為覺得叫車軟體的市場前景並不明朗,把業務轉到租車平臺,和一些閒置私家車合作,打造私家車出租模式。“在新加坡,買車成本非常高,如一輛1.6L排量的普通轎車,上路前需繳的系列費用近10萬新幣,相當於人民幣近50萬,購一輛車等於車價的3倍多,我們開發的這個租車平臺希望讓那些買不起車但有用車需要的市民能夠用到車。”icarsclub負責人Clifford說。但是,新加坡政府有一個規定,只讓私人車主在週末(週五晚上7點~週一早上7點)把車租出去。Clifford告訴記者,這一政策對icarsclub的影響很大,因此正在和政府協商,希望改掉這個政策。Clifford有個夢想,希望能通過租車平臺顛覆出租汽車市場。
icarsclub去年8月入華之後叫作PP租車,就是點對點租車,使用者可以把閒置的私家車放到PP租車平臺上,招租養車,但不提供司機,和新加坡的做法類似,現在每天的成交量70單左右。
Uber平均每週固定客戶有41萬,每週的收入接近2000萬美元。Davis告訴記者,在國外,除了和汽車租賃公司合作外,Uber和計程車公司、甚至私人都簽署了合同,讓汽車搭載Uber的技術,Uber則從叫車服務中獲得提成。“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會去買一輛二手車,週末不用車的時候,就用Uber招徠生意,賺點零花錢,而對Uber來說,又多了資源。”Davis說。
啟示
成為生活與運輸方式的交會點
這些叫車軟體把平臺多元化,不禁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很多電商也一直在爭著搶著擴大入口。很多平臺現在已經不僅僅滿足做基本服務,而開始邁向多元化。對於叫車軟體來說,也不再僅僅滿足載人服務,或許以後,叫車軟體會成為生活方式與運輸方式的交會點。不過,在中國,通過平臺用私家車作為營運,目前在法律上並不被允許,這或許會限制很多新服務的產生。
via:IT時報記者 潘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