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以下簡稱《爸爸2》)火爆登場,締元信.網路資料顯示,在6月20日至7月20日播出期間,《爸爸2》網民關注度持續上升。
瞭解受眾,大資料更精準
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他們或許不會知道大資料與他們的關係。但事實上,他們觀看各類電視劇、娛樂節目時的行為及展現出來的喜好,正是當前大資料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2013年,美國網劇《紙牌屋》熱播,成為推動大資料認知度的事件。這部用大資料“算”出來的電視劇,包含了3000萬使用者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尋。最終,拍什麼、誰來拍、誰來演、怎麼播,都由數千萬觀眾的客觀喜好統計決定。
雖然具有媒體屬性,但影視節目同時也可視為內容生產商,大資料應用是促進生產更“適當”的過程。電視的收視率是以抽樣調查為基礎,是受眾的主觀記憶,而全樣的網際網路資料更強呼叫戶的客觀行為——也許自己都沒意識到,但資料已經瞭解。傳統的電視劇製作業對收視率捉摸不定後知後覺,而利用資料分析,一切都可“適當”進行:在適當時機,以適當方式,把適當資訊傳遞給適當受眾,達到適當結果——所有“適當”都服務於受眾。

描繪使用者畫像,推送更有效

在初步瞭解使用者關注度的基礎上,掌握細分使用者的差異化資料,則更可真正去了解、預測使用者的網路行為、消費習慣,針對特定使用者及其需求展開內容推送、營銷行為。
締元信.網路資料發現:女性使用者以57.72%的佔比成為主流關注群體,而男性使用者也以42.28%的佔比不甘示弱。從學歷及購買力上來看,本科以下低購買力佔比最大。這一群體的興趣喜好上,體育、娛樂、時尚分列前三位。
如果說好的內容、情節設計、創意等是影視節目成功必要條件的話,那麼資料分析就是充分條件。當資料越來越多地介入到影視節目的生產中去時,節目的目標受眾、目標客戶是“誰”(用人口學特徵描述的目標受眾或目標客戶)將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偏好特徵和傳播時機,即根據資料去判斷TA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有了“大資料”,影視節目的創作者能做到比觀眾更瞭解觀眾,並在此基礎上更加精細化生產過程。
資料發揮影響力的不僅在影視節目生產領域,從海量資訊中挖掘出使用者感興趣的資訊並把這些資訊推送給使用者,將越來越成為生產、營銷及社會、政務服務的常態。無論在各領域的品牌或企業,未來都需要跳出資料蒐集、資料整理等底層的資料應用,以在使用者和企業關係管理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