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給使用者帶來很多改變。使用社交網路,使用者可以與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進行溝通,分享知識,分享心情等。不僅如此,社交網路還可以通過人際的溝通,進行商務的活動,或者招聘或者找工作,還可以進行電子商務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社交網路,社交網路已經成為一個線上虛擬社會,這裡的人五花八門,於是,人們開始對個人在社交網路的資訊開始關注,擔心個人隱私外洩或者個人資訊被人利用。
回想一下你是怎麼加入某一個社交網路媒體的。一封好友的郵件邀請?還是一次QQ或者MSN彈窗?“我最近加入了一個很不錯的社交網站,呵呵,感覺很不錯哈。在這裡結識了許多與我共同興趣朋友,並經常參加他們舉辦的聚會活動……邀請你加入:http://www……網站。”
對於來自朋友的邀請,使用者當然不用懷疑連結的可信度。於是使用者開始點開連結,註冊賬號,填寫個人資訊,手機、即時通訊工具、出生地、生日等個人資訊,於是使用者開始寫部落格、傳照片、音訊以及視訊等,而這些以個人為中心的相關資訊,有自己的資訊和自己關心的資訊,這些個人關聯資訊通過社交網路傳遞給其他使用者,可能是使用者的朋友,也可能是其他人。
據國外媒體報導,因擔心隱私外洩或者只是厭倦了使用社交網站,英國上月有十萬人登出了Facebook賬戶。美國也有六百萬人永久登出了賬戶。加拿大使用者量也減少了大約150萬人。在俄羅斯和挪威,使用者量也減少了超過10萬人。
隱私問題
在社交網路的個人檔案中,有很多使用者個人的真實資訊,比如電話、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還有部落格、照片、音訊以及視訊等包含了很多真實的個人資訊,甚至是隱私的資訊的內容。
此外,社交網路還包括了使用者的人際關係的隱私資訊,比如說,社交網路還知道使用者的行為軌跡,比如我邀請了誰,我對哪位使用者感興趣,誰跟誰成為了好朋友,誰評論了誰的文章等等。
使用者雖然可能通過設定好友級別的方式來控制某些資訊顯示和流動,但是即使是好友之間也不是所有的資訊都需要共享和公開的。在不同的好友之間,資訊流動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還有,使用者釋出的一些文字,比如心情或者日誌,一旦被轉載或者被人複製黏貼之後,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留在網際網路上,但有些圖片或者文字使用者其實並不想儲存,這些都可能成為不可控的因素。同時,平臺提供商可以記錄我“社交”的所有行為軌跡,包括我的飲食喜好,經常出現的地點,甚至是作息時間等資訊。
這樣一來,別人只要通過社交網路分析使用者,使用者就完全成了一個透明人了,這是每一個使用者都無法接受,也是最擔心的問題。
安全問題
更壞的是,使用者在社交網路上留下個人的真實資訊,可能還遭遇被詐騙、算計的風險,這些資訊包括個人的出生日期,身份證號,電話號碼,飲食習慣、工作以及家庭地址等,使用者可能將這些資訊作為密碼,這樣有可能被網路詐騙者利用,並以使用者的名義獲得服務或者訪問網上個人銀行帳戶等。
同時,社交網站往往也容易成為******的物件,比如利用ActiveX控制元件進行***,比如***曾經通過Myspace進行***,當使用者訪問一個被修改的網頁時,會看到安裝Windows更新軟體的提醒訊息,誘使使用者點選,使用者點選之後,就會進入一個受惡意軟體感染的網站。對於網頁數量龐大的社交網站來說,要找出所有潛藏在頁面上的安全威脅,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隨時提高警惕。
此外,使用者還存在被假冒身份進行詐騙的風險,由於社交網路個人身份並不能完全認證,有些詐騙者則假冒名人的身份,號召大家捐款或者其他方式進行經濟的詐騙活動等,或者假冒朋友身份進行詐騙,有的詐騙者甚至直接盜用社交網站的名義以中獎作為誘餌進行詐騙活動等等。
如何保障使用者資訊保安,這是從網際網路誕生以來都是一直存在的問題,這需要使用者和網站雙方共同提高安全意識和採取適當的措施儘量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對個人來說,請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認為網路是虛擬的,其實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可見可分析的。
2、對社交網路不要太過依賴,他是好工具,也可能成為壞工具。
3、提高個人安全意識,加強對釣魚網站的辨別學習。
4、密碼不要使用生日、身份證常用資訊、使用一段時間後記得修改,加強安全防範。
5、不要輕易相信網路上的私信、站內、線下中獎通知,儘量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從今天開始,請提高個人資訊保安意識,加強社交網路個人資訊保安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