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 table(表)

weixin_33976072發表於2018-10-11

Lua table(表)

  • 作者:楊夢鴿
  • 校對:翟舒青

table 是 Lua 的一種資料結構用來幫助我們建立不同的資料型別,如:陣列、字典等。

Lua table 使用關聯型陣列,你可以用任意型別的值來作陣列的索引,但這個值不能是 nil。

Lua table 是不固定大小的,你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進行擴容。

Lua也是通過table來解決模組(module)、包(package)和物件(Object)的。 例如string.format表示使用"format"來索引table string。

table(表)的構造

構造器是建立和初始化表的表示式。表是Lua特有的功能強大的東西。最簡單的建構函式是{},用來建立一個空表。可以直接初始化陣列:

-- 初始化表
mytable = {}

-- 指定值
mytable[1]= "Lua"

-- 移除引用
mytable = nil
-- lua 垃圾回收會釋放記憶體

當我們為 table a 並設定元素,然後將 a 賦值給 b,則 a 與 b 都指向同一個記憶體。如果 a 設定為 nil ,則 b 同樣能訪問 table 的元素。如果沒有指定的變數指向a,Lua的垃圾回收機制會清理相對應的記憶體。

以下例項演示了以上的描述情況:

-- 簡單的 table
mytable = {}
print("mytable 的型別是 ",type(mytable))

mytable[1]= "Lua"
mytable["wow"] = "修改前"
print("mytable 索引為 1 的元素是 ", mytable[1])
print("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 mytable["wow"])

-- alternatetable和mytable的是指同一個 table
alternatetable = mytable

print("alternatetable 索引為 1 的元素是 ", alternatetable[1])
print("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 alternatetable["wow"])

alternatetable["wow"] = "修改後"

print("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 mytable["wow"])

-- 釋放變數
alternatetable = nil
print("alternatetable 是 ", alternatetable)

-- mytable 仍然可以訪問
print("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 mytable["wow"])

mytable = nil
print("mytable 是 ", mytable)

以上程式碼執行結果為:

mytable 的型別是     table
mytable 索引為 1 的元素是     Lua
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前
alternatetable 索引為 1 的元素是     Lua
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前
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後
alternatetable 是     nil
mytable 索引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後
mytable 是     nil

Table 操作

以下列出了 Table 操作常用的方法:

<table>
<thead>
<tr>
<th style="text-align:left">序號</th>
<th style="text-align:left">方法 & 用途</th>
</tr>
</thead>
<tbody>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1</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p><b>table.concat (table [, sep [, start [, end]]]):</b>
</p>
<p>concat是concatenate(連鎖, 連線)的縮寫. table.concat()函式列出引數中指定table的陣列部分從start位置到end位置的所有元素,
元素間以指定的分隔符(sep)隔開。</p>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2</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p><b>table.insert (table, [pos,] value):</b>
</p>
<p>在table的陣列部分指定位置(pos)插入值為value的一個元素. pos引數可選, 預設為陣列部分末尾.</p>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3</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p><b>table.maxn (table)</b>
</p>
<p>指定table中所有正數key值中最大的key值. 如果不存在key值為正數的元素, 則返回0。(<b>Lua5.2之後該方法已經不存在了,本文使用了自定義函式實現</b>)</p>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4</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p><b>table.remove (table [, pos])</b>
</p>
<p>返回table陣列部分位於pos位置的元素. 其後的元素會被前移. pos引數可選, 預設為table長度, 即從最後一個元素刪起。</p>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5</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p><b>table.sort (table [, comp])</b>
</p>
<p>對給定的table進行升序排序。</p>
</td>
</tr>
</tbody>
</table>接下來我們來看下這幾個方法的例項。

Table 連線

我們可以使用 concat() 方法來連線兩個 table:

fruits = {"banana","orange","apple"}
-- 返回 table 連線後的字串
print("連線後的字串 ",table.concat(fruits))

-- 指定連線字元
print("連線後的字串 ",table.concat(fruits,", "))

-- 指定索引來連線 table
print("連線後的字串 ",table.concat(fruits,", ", 2,3))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為:

連線後的字串     bananaorangeapple
連線後的字串     banana, orange, apple
連線後的字串     orange, apple

插入和移除

以下例項演示了 table 的插入和移除操作:

fruits = {"banana","orange","apple"}

-- 在末尾插入
table.insert(fruits,"mango")
print("索引為 4 的元素為 ",fruits[4])

-- 在索引為 2 的鍵處插入
table.insert(fruits,2,"grapes")
print("索引為 2 的元素為 ",fruits[2])

print("最後一個元素為 ",fruits[5])
table.remove(fruits)
print("移除後最後一個元素為 ",fruits[5])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為:

索引為 4 的元素為     mango
索引為 2 的元素為     grapes
最後一個元素為     mango
移除後最後一個元素為     nil

Table 排序

以下例項演示了 sort() 方法的使用,用於對 Table 進行排序:

fruits = {"banana","orange","apple","grapes"}
print("排序前")
for k,v in ipairs(fruits) do
    print(k,v)
end

table.sort(fruits)
print("排序後")
for k,v in ipairs(fruits) do
    print(k,v)
end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為:

排序前
1    banana
2    orange
3    apple
4    grapes
排序後
1    apple
2    banana
3    grapes
4    orange

Table 最大值

table.maxn 在 Lua5.2 之後該方法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定義了 table_maxn 方法來實現。

以下例項演示瞭如何獲取 table 中的最大值:

function table_maxn(t)
  local mn=nil;
  for k, v in pairs(t) do
    if(mn==nil) then
      mn=v
    end
    if mn < v then
      mn = v
    end
  end
  return mn
end
tbl = {[1] = 2, [2] = 6, [3] = 34, [26] =5}
print("tbl 最大值:", table_maxn(tbl))
print("tbl 長度 ", #tbl)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為:

tbl 最大值:    34
tbl 長度     3

注意:

當我們獲取 table 的長度的時候無論是使用 # 還是 table.getn 其都會在索引中斷的地方停止計數,而導致無法正確取得 table 的長度。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代替:

function table_leng(t)
  local leng=0
  for k, v in pairs(t) do
    leng=leng+1
  end
  return leng;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