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印度考察報告:中國軟體產業發展8大建議
新浪科技
文/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新技術處副處長 陳雙
軟體產業是北京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撐,為促進北京乃至全國軟體產業的專業化、國際化,打造軟體之都,2004年10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科委下屬的北京軟體產業促進中心、中關村軟體園等政府部門及企業聯合對印度軟體產業進行為期半個月的考察工作。
[@more@]考察歸來後,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陳雙與其他專家在對比分析了印度與中國(尤其是北京)軟體產業現狀的基礎上,分別撰寫了系列考察報告,對中國軟體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穎獨特的觀點,並獨家提供予新浪科技釋出。此為系列報告中的第四份。
以下為其報告全文: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資訊產業結構性調整步伐加快,資訊產業由硬體主導型向軟體和服務主導型發展,全球軟體市場將進入較快增長時期。中國軟體產業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成為世界軟體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北京軟體產業孕育著蓄勢待發的良好機遇,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現實矛盾。
一、軟體產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佔全球軟體產業份額不斷加大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全球資訊化浪潮和政府的強力推動,軟體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最具活力的產業。2003年全球軟體產業銷售額為74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39%。份額分配大致為美國40%,西歐30%,日本10%。中國、印度、韓國軟體的份額為分別2.58%、2.14%、2.69%,比上年上升了0.67、0 .39、0.27。美國依然處於高階霸主地位,擁有全球三分之一頂尖軟體人才,印度軟體和辦公支援服務出口增長迅速。
目前我國電信使用者數(6億戶)、網際網路使用者數(9000萬戶)和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1.88萬億元)規模分別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資訊服務和產業基礎預示著我國未來軟體需求將高速增長。
(二)北京軟體產業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1、北京軟體產值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2003年北京軟體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85.3億元(不含整機產品中的嵌入式軟體產值),約佔全國軟體產業銷售收入總量的34%,並保持連續幾年發展速度超過30%的業績。
2、北京軟體出口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2003年北京透過海關的軟體出口額1.38億美元,佔全國透過海關的軟體出口額的37%。
3、北京軟體企業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北京的軟體企業3400家,佔全國34.5%;國家規劃佈局內的重點軟體企業北京有31家,佔全國18%。
4、北京軟體產品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北京軟體產品5000多個,約佔全國總量的30%。北京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數量佔全國43%。
(三)在軟體人才和軟體內需拉動方面北京對全國貢獻率為50%
全國軟體人才50%來源於北京,北京是軟體人才培養的高地。全國軟體市場訂單50%來源於北京,北京是軟體投資與決策地。如全國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和金融、電信等行業的軟體系統解決方案由北京決策,推動全國實施。
(四)軟體從業人員佔全市從業總人數1.7%
軟體從業人員12.1萬人,佔我市從業人員的1.7%。2003年北京軟體產業實現增加值100.3億元,佔全市GDP總值的2.8%。軟體人均創造的增加值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二、軟體產業發展的幾個基本判斷
(一)軟體產業依然是我國的幼稚產業
1、我國軟體產業規模比較小
2003年我國的彩電、彩管、鐳射視盤機、收錄機、電話機、程控交換機、行動電話手機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印表機、光碟驅動器等產品也名列前茅,我國境內生產的顯示器、手機、彩電、鐳射視盤機、膝上型電腦分別佔全球總產量的50%、31%、43%、80%和40%。中國軟體產業銷售收入佔電子資訊產業的8.5%,只佔全球軟體產業總額2.58%,規模較小。
小型軟體企業居多。國內軟體企業人員一般在30-100人之間,最大的不過千人左右。據業內人士說,要進入歐美外包市場,500人的公司規模是一個基本的門檻。
2、高階軟體控制在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家手中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市場,以微軟、IBM、甲骨文(Oracle)等跨國公司為龍頭的軟體企業壟斷著全球90%以上的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軟體及網路瀏覽器等基礎軟體、高階軟體產品,絕大部分產品標準的控制權掌握在美國,他正利用其壟斷地位獲取豐厚的超額利潤。在部分中低端應用軟體外包的同時,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軟體產品出口國。
日本軟體產業是依靠國內巨大的軟體市場快速發展的,在物流、交通、製造、通訊和半導體等領域對企業級軟體需求很大,其國內軟體市場僅次於美國。為降低成本,日本的企業把很多定製軟體外包給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的軟體設計技術先進,松下、東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國公司都有相當規模的軟體公司,他們研發的軟體產品往往隨著企業的各類產品(通訊、計算機、家電、精密電子裝置等)出口世界各地。
美國、西歐和日本軟體產業佔有全球80%份額。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處於軟體產業低端和初級階段。
3、我國軟體企業利潤率不高
2003年我市大型軟體企業利潤率為9.25%,中關村的軟體企業平均稅後利潤率只有4.5%,而美國微軟、甲骨文和IBM的利潤率均超過30%,甚至達到70%以上。
(二)兄弟省市軟體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深圳軟體產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2003年深圳軟體產值為291億元(含嵌入式軟體),比上年增長45.5%,增速超過北京。華為、中興、金蝶是深圳軟體產業的骨幹力量。
上海軟體產業連續三年增長超過50%。2001年上海軟體產業增長52%,2002年為61%,2003年達到72%,經營收入為201億元,實現了高速增長。
大連重點發展對日軟體出口。2003年大連軟體產業銷售收入為4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出口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0%,出口佔軟體總銷售收入22%,比上年增長4個百分點。軟體園建設極具特色,對日軟體出口能力不斷增強。
(三)印度軟體出口發展咄咄逼人
經過十幾年努力,印度在相對貧瘠的國內經濟基礎上實現了軟體產業的騰飛,在高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的核心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
印度軟體出口規模是中國的6.5倍。2003年,中國軟體產業總額為1600億元人民幣,其中軟體出口20億美元;印度軟體出口為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0.26%。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模式是出口導向型,以定製軟體開發和服務出口為主,2003年印度軟體和服務出口額在軟體產業總額的比重為81%。
印度軟體出口業務正在走向高階。印度軟體企業在國際上已經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國外客戶特別是歐美客戶的認可,美國是印度軟體最大出口國,佔印度軟體出口額的58%。全球500強企業中有200多家企業採用印度的軟體(日本是中國軟體最大出口國,佔中國軟體出口額的61%,多數為低端軟體編寫)。
印度擁有一批軟體出口龍頭企業。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軟體企業(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額之和超過2003年中國軟體出口總額。印度有8家軟體企業出口超過1億美元,中國目前沒有一家軟體企業出口額過1億美元(隨裝置出口的嵌入式軟體除外),中國的軟體企業國際競爭力與印度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四)國際服務業向我國的轉移明顯加快
近幾年,隨著製造業的國際化大規模轉移,國際服務業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成為重要趨勢,資訊產業服務專案外包是專案外包中的熱點,全球僅軟體外包市場每年就有1300億美元的規模,印度是最大的軟體外包承接國。業務集中在電話客戶服務(呼叫中心call center)、金融保險、人力資源、IT服務等行業。北京、上海、大連、杭州、濟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瞄準了軟體外包市場,制定了各自的軟體外包發展計劃。
(五)國家已確定軟體產業為發展戰略重點
黨的十六大提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加快推進國民經濟與社會資訊化程式,必將進一步促進全社會對軟體的巨大需求。
2000年國務院釋出《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2002年又釋出了《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軟體產業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了對軟體產業的扶持力度。綱要提出到2005年我國軟體產業銷售額將達到2500億元,國產軟體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1500億元,出口達到50億美元,軟體人才達到80萬人。這為我國軟體產業發展明確了近期奮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實施的各項政策措施,將帶來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新高潮。
三、北京軟體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注重引進製造業,忽視軟體產業(包括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國際服務業大規模轉移的興起,軟體產業正在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的新熱點。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招商引資工作大多是圍繞製造業開展的。
2、注重開發國內低端市場,忽視國際化能力的提高。我國國內軟體市場較大,大多數軟體企業,如中軟公司、用友公司均是以國內市場為重點,努力開發自己的產品替代國外進口軟體,沒有把精力用於開拓國際市場。資訊保安軟體、用友的財務軟體、金山的WPS軟體最為典型,與跨國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國際軟體業務相對不足。
3、注重扶持自有技術,忽視服務型業務的發展。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援一直傾斜於自有技術的專案,忽視IT服務型業務的發展。軟體企業的認定是從自產軟體產品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等方面來界定的,而將佔軟體產業總量近50%份額的軟體服務業排除在外。如市場較大、高階的金融業務服務型軟體和通訊業務服務型軟體專案,企業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援。
4、注重產業推進,忽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盜版軟體實際上助推了國內資訊化發展”,這個論調由來已久,加上90%以上的作業系統、通用型應用軟體(如辦公軟體、遊戲軟體)來源於國外,這些年盜版猖獗,打擊力度不夠。對智慧財產權的侵害,也嚴重影響了國內軟體產業的發展。
5、注重人才總量,忽視軟體人才質量和結構。北京軟體人才呈橄欖型結構,高階國際化軟體經營人才、高階產品設計專家(架構設計師)和低端技術工人相對不足,中間層程式開發人員較多。因此在承接跨國公司個性化較強的軟體定單時,綜合能力明顯低於印度公司。
6、注重自有資金投入,忽視金融和資本市場的支援。由於軟體企業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比重大,很難透過資產抵押爭取到銀行貸款。軟體企業規模小,前期研發投入過大,與傳統制造業的贏利模式有所不同,在上市發行股票和發行企業債券方面存在實際困難。國務院《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中規定的由國家扶持的軟體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和投資基金至今尚未組建,實施難度很大。
四、北京發展軟體產業目標和政策措施建議
(一)發展思路與目標
發展思路:抓住全球資訊化浪潮和軟體等服務業伴隨跨國公司製造業轉移中國的新機遇,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軟體產業國際化為突破口,引進國外先進的軟體開發過程管理技術與風險投資,迅速提升軟體企業的綜合實力,提高軟體產業對首都經濟的貢獻能力,推動軟體產業成為首都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初步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發展目標:到2010年北京軟體產業銷售收入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率,軟體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軟體產業實現增加值佔當年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比2003年翻一番,超過6%,力爭達到8%;海關出口額比2003年翻三番,超過10億美元,力爭達到12億美元;軟體從業人員達到45萬人;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軟體企業集團超過30家。
發展重點:軟體產業基地、軟體出口基地;軟體外包,重點行業應用軟體、資訊保安軟體、嵌入式軟體、國產基礎軟體、遊戲軟體。
(二)措施建議
1、確定一個地位:統一思想,確定軟體產業在我市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由於土地、水、電、油、運等資源匱乏,生產性資源不足,從未來工業發展趨勢看,我市制造業難以保持長期高速發展。北京有著人才智力優勢,我們認為軟體產業發展最能體現“五個統籌”的思想,因此建議揚長避短,集中政府資源,著力打造軟體產業之都。
2、抓住一個基地:抓住機遇,加快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建設。抓好“點、線、面”,形成大企業—產業鏈—產業群的基地產業格局,充分利用好中關村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和軟體出口基地的集聚效應,以中關村地區為重點,培育一批軟體業旗艦企業,建設好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和軟體出口基地,加速軟體出口增長,促進產業集聚。
3、營造一種氛圍:創造環境,營造一種“搞軟體,在北京”的國際氛圍。與製造業相比,現代服務業國際轉移對投資環境的要求更高。北京集聚著大量服務業資源,借鑑製造業引進技術和外資的經驗,進一步加強軟體產業的規劃、政策研究,完善和落實出口扶持、境外投資、外匯管制、境外上市、智慧財產權保護、政府軟體採購等政策,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和服務支援體系建設,創造國際化、專業化的投資環境。
4、培養一批人才:促進跨國公司、大企業與學校的結合,培養適用性軟體人才。全國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北京就有6家學院。以重點發展領域的人才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大型軟體開發人才、國際化軟體人才為重點,積極引進和整合教育資源,使北京軟體人才結構更加合理。
5、提高一種能力:走國際化道路,提高軟體過程管理能力。與印度相比,我市許多軟體企業的開發和生產處於“技術少標準、開發缺規範、生產無檢驗、質量無保障”的狀態,成為軟體產業快速發展、軟體產品走向高階的最大障礙。透過引入印度公司等一批國際知名軟體外包公司,加快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提高企業軟體開發過程管理能力。
6、引導一批資金:疏通資金渠道,促進軟體產業與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對接。軟體產業的資金瓶頸主要是投資制度的制約,要努力研究軟體產業的新特點,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向銀行和資本市場披露產業發展資訊,促進金融業、投資業和企業的對接,促進軟體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十個部委共同起草的《創業投資企業暫行管理辦法》已上報國務院,這個辦法的頒佈將進一步促進社會資金投入軟體產業。
7、擴充一個市場:加快資訊化建設,創造更大的軟體內需。以電子政務、“數字奧運”、城市資訊化和企業資訊化為切入點,以軟體正版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政府採購方式創造更大的市場拉力,擴充更大的軟體市場。
8、促進一種融合:利用製造業規模優勢,促進軟體、硬體融合發展。我國製造業龐大,尤其是電子資訊製造業,位居世界第三。硬體產品中嵌入著軟體,硬體製造中的技術支援和售後服務又離不開軟體外包服務。就像手機和簡訊、彩信服務,以及1860服務一樣,產品圍繞服務,服務圍繞製造,融合發展,互為促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07/viewspace-79101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產業
- 數說安全:中國網路安全產業發展報告產業
- 中國石化: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產業
- 中國移動:中國5G產業發展與投資報告產業
- BCG罕見病產業報告: 產業發展篇產業
- 2015年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完整版PPT產業
- 2014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分析報告產業
- 從全球視野破解中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之道產業
- 中國電子學會:2021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機器人產業
- 2019中國移動遊戲產業發展報告(產品篇)遊戲產業
- 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軟體創業必看的10大建議創業
- 2015年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產業
-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2023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概況回望報告產業
- 工信部:202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產業
-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2019中國企業數字化採購發展報告產業
- 生態環境部:2020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產業
- 藝恩: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2012年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綜述報告產業
-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2
- 按市場經濟規律發展中國ERP軟體產業(轉)產業
- 數字中國聯合會:2014年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中國遊戲產業發展軟硬兼施 NVIDIA RTX促產業升級遊戲產業
- CiC工信安全:2019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指數報告人工智慧產業
- 中國信通院:2021年產業雲發展研究報告(附下載)產業
- 財立方:2022中國酸辣粉產業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生態環境部: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產業
-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行業
-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2(二)
-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資料猿:2021中國資料智慧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附下載)產業
- 清科研究中心:中國數字科技產業投資發展研究報告(附下載)產業
- 中國信通院:2021全球產業創新生態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2014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總規模近9000億產業
- 雲端計算開源產業聯盟:2022年勒索軟體發展報告(附下載)產業
- 工信部:2020年中國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
- 國家資訊中心:2021中國網路媒體發展報告
-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2022年全球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