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對於個人來說已經日薄西山

發表於2013-12-03

你上一次給好友發電子郵件是什麼時候?即時通訊工具、社交網路已經在個人通訊領域大範圍取代了電子郵件。曾在蘋果公司工作過20年的蘋果前銷售主管、現任 國外知名科技網站ReadWrite編輯大衛-索伯塔(David Sobotta)日前撰文對電子郵件在工作領域之外的現狀進行了一番剖析。在他看來,雖然目前市面上擁有著無數的檔案分享、協同工作應用,但使用純文字電 子郵件形式進行溝通仍然是最容易令人接受、穩定的溝通方式。


https://i.iter01.com/images/dc43ebf6c5f2136aeef36886a1eddf4c0079e43dd0e772a4b39ffb298fc983af.jpg

風光不再

在2012年哈佛大學舉辦的一次名為“電子郵件未死,只是在不斷進化”(E-Mail: Not Dead, Evolving)的商業研討會上,與會人員發現電子郵件的最基本的“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平臺”的屬性已經被不斷削弱,這一屬性甚至已經不再是人們使用電子郵件的最主要動機。

我自1982年以來就一直在科技界打拼,甚至曾經成為了一家電子郵件公司的副總裁。就我個人的工作而言,我對於電子郵件服務十分依賴,但我同時也意識到了電子郵件對於我個人生活重要性的逐漸變化。比如,我和我的好友斯蒂芬現在最主要的溝通方式是Twitter,此前經常同我保持電子郵件聯絡的朋友現在也開始主要通過Facebook和我聯絡,因為他們都假設我已經不再經常檢視我的電子郵箱了。與此同時,我的家人也開始通過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簡訊和即時聊天應用同我保持聯絡。

顯而易見的是,電子郵件對於我個人生活影響的變化恐怕也是許多人所正在經歷的變化。就這一情況來看,電子郵件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然而,對於企業公司使用者來說,電子郵件的重要性仍然無可比擬。有資料顯示,48%的消費者更喜歡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同自己心儀的品牌展開溝通。

大約在6個月前,我被選舉成為當地業主協會的董事。之後,該業主協會的主席決定今後協會內部的溝通全部通過電子的方式進行。事實上,我被成功選舉成為業主協會董事也主要是因為我提倡對業主協會和業主之間的溝通方式進行改變,並提出了建立一個線上日曆和電子郵件系統的想法。因此,這件事情也讓我對電子郵件在工作之外的重要性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那就是“雖然該系統可能已經沒有像從前那般的活力,但顯然還沒有到達所謂的‘電子郵件已死’的階段”。

對於在科技領域工作的人們來說,我們的工作性質要求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同他人分享檔案。在我現在的公司WideOpen Networks,我們每天都會使用諸如Skype、Dropbox和Highrise這些平臺分享文件資料。而在我撰寫文章的時候,我也通常會使用谷歌(微博)文件進行編輯,然後通過附件的形式使用協同工作軟體Trello進行修改。平心而論,對於深諳科技發展之道的人士來說,這樣的工作方法無疑是高效、便捷的。

但是,這樣複雜的溝通形式對於年齡較大,或者“科技小白”來說或許並不合適。

電郵“附件”之殤

比如,我有時會需要給業主協會中一些的長者分享檔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通常更喜歡通過分享文件連結(甚至在郵件中附上資料原文)的形式進行溝通。但即便是這樣,我依然收到了不少抱怨,因為他們之中的有些人甚至表示無法開啟這類檔案(當然,這也令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在經過一番研究後我發現,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電子郵件的重度使用者,並會通過諸如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各種終端來查閱自己的電子郵件,但並非每種終端都能夠支援我所傳送的文件連結形式。

在最近的一次業主會議上,由於我們的祕書安妮要送自己的兒子就醫,我就臨時擔任起了會議記錄員的工作。在會議結束的當天晚上,我便使用谷歌文件整理出了此次會議紀要,並將這一文件儲存為Word Docs檔案的形式傳送給安妮進行修改。

幾天後,安妮給我發來了修改後的會議紀要,但我發現該文件的字尾被刪除了,只有我在手動新增“.Rtf”的字樣後才能被正常開啟,而且這一檔案還無法同Nisus Writer Express或者Page 5這些軟體相容。

為了保險起見,我在將會議紀要傳送給其他業主協會董事的同時還列印了一份質版,並親自給他們送了過去。其中有一位董事跟我說,他依舊無法在自己的Android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中開啟會議紀要郵件中的附件。在研究了一段時間後,我給他的手機安裝了一款名為“OfficeSuite”的免費應用,直到這時他才能夠順利的開啟附件。但事實上,移動裝置中的應用依舊有可能在下次收到附件檔案的時候自動刪除字尾而導致無法開啟檔案。

因此,在下次需要同朋友或者社群鄰里、業主協會進行溝通的時候請儘可能避免使用電郵附件,你需要做的就是僅僅將內容複製到郵件正文區域,因為你永遠無法確保所有人都能夠像你一樣熟練的使用Dropbox、Google Drive這些軟體。

稿源:騰訊科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