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貨幣如果和美元直接掛鉤是怎樣實現的?

weixin_34185560發表於2017-08-29

轉載自知乎周召的回答,這個回答解決了我很長時間的困惑,在此謝過!

港幣是典型的與美元掛鉤的貨幣,與美元的兌換實行1比7.8的固定匯率,這樣發行的每一元的港幣背後都要有相應的美元資產支撐。

這裡要提一下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稱三難選擇,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開放經濟下的政策選擇問題所提出的,其含義是: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不能同時實現,最多隻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中國貨幣政策獨立,匯率也是管制,但是放棄了資本的完全自由的流動,而港幣則是放棄了獨立的貨幣政策,選擇了固定匯率與資本的自由流動。因此人民幣要與美元掛鉤,要做的就是:要麼像香港一樣放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麼讓資本放棄完全自由流動,實際上人民幣在兌美元1:8的時代,央行正是這麼做的,那個時候是單一盯住美元,05年匯改後改成叫參考一籃子貨幣,不再完全與美元直接掛鉤。

香港的聯絡匯率制度屬於貨幣發行局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必須有充足的外匯儲備支援,透過嚴謹和穩健的貨幣發行局制度得以實施。

香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發行局,紙幣大部分由3家發鈔銀行即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香港)發行。法例規定發鈔銀行發鈔時,需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並記入外匯基金的帳目,以購買負債證明書,作為所發鈔紙幣的支援。相反,回收港元紙幣時,金管局會贖回負債證明書,銀行則自外匯基金收回等值美元。由政府經金管局發行的紙幣和硬幣,則由代理銀行負責儲存及向公眾分發,金管局與代理銀行之間的交易也是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以美元結算。

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資金流入或流出會令利率而非匯率出現調整。若銀行向貨幣發行當局出售與本地貨幣掛鉤的外幣(以香港而言,指美元),以換取本地貨幣(即資金流入),基礎貨幣便會增加,若銀行向貨幣發行當局購入外幣(即資金流出),基礎貨幣舊會收縮。基礎貨幣擴張或收縮,會令本地利率下降或上升,會自動抵消原來資金流入或流出的影響,而匯率一直保持不變。這是一個完全自動的機制。為了減少利率過度波動,金管局會通過貼現窗提供流動資金。

這種制度的利弊都很明顯,好處是減少了因投機而引起的匯率波動,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使個人、企業、政府都有穩定的預期,從而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因為港幣本質上就是美元的代金券而已。此外,它還可以束縛著政府,使其理財小心謹慎;缺點是喪失了鑄幣稅,放棄了獨立的貨幣政策,意味著香港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利率水平必須跟著美國走,如美國降低聯邦基金利率,香港也必須同時降低基準利率,保持利率政策的高度一致性。

假設人民幣與美元掛鉤,那麼中國央行就不能隨便印鈔票了,人民幣的增加與減少都必須伴隨著美元的流入與流出,對於巨集觀經濟就少了一種調控手段,不能自主地根據本國的經濟週期來調整貨幣政策,我認為一個政府實際上最大的權力就印鈔的權力,中國這種大國不可能放棄的,所以要與美元掛鉤,只要像1:8的年代一樣,管制住匯率和資本流動就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