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網路卡繫結模式詳解
概覽:
目前網路卡繫結mode共有七種(0~6) bond0、bond1、bond2、bond3、bond4、bond5、bond6
常用的有三種:
mode=0:平衡負載模式,有自動備援,但需要”Switch”支援及設定。
mode=6:平衡負載模式,有自動備援,不必”Switch”支援及設定。
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想做成mode 0的負載均衡,僅僅設定這裡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是不夠的,與網路卡相連的交換機必須做特殊配置(這兩個埠應該採取聚合方式),因為做bonding的這兩塊網路卡是使用同一個MAC地址.從原理分析一下(bond執行在mode 0下):
mode6模式下無需配置交換機,因為做bonding的這兩塊網路卡是使用不同的MAC地址。
七種bond模式說明:
第一種模式:mod=0 ,即:(balance-rr) Round-robin policy(平衡掄迴圈策略)
二種模式:mod=1,即: (active-backup) Active-backup policy(主-備份策略)
特點:只有一個裝置處於活動狀態,當一個宕掉另一個馬上由備份轉換為主裝置。mac地址是外部可見得,從外面看來,bond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避免switch(交換機)發生混亂。此模式只提供了容錯能力;由此可見此演算法的優點是可以提供高網路連線的可用性,但是它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只有一個介面處於工作狀態,在有 N 個網路介面的情況下,資源利用率為1/N
第三種模式:mod=2,即:(balance-xor) XOR policy(平衡策略)
特點:基於指定的傳輸HASH策略傳輸資料包。預設的策略是:(源MAC地址 XOR 目標MAC地址) % slave數量。其他的傳輸策略可以透過xmit_hash_policy選項指定,此模式提供負載平衡和容錯能力
第四種模式:mod=3,即:broadcast(廣播策略)
特點:在每個slave介面上傳輸每個資料包,此模式提供了容錯能力
第五種模式:mod=4,即:(802.3ad)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IEEE 802.3ad 動態連結聚合)
特點:建立一個聚合組,它們共享同樣的速率和雙工設定。根據802.3ad規範將多個slave工作在同一個啟用的聚合體下。外出流量的slave選舉是基於傳輸hash策略,該策略可以透過xmit_hash_policy選項從預設的XOR策略改變到其他策略。需要注意的 是,並不是所有的傳輸策略都是802.3ad適應的,尤其考慮到在802.3ad標準43.2.4章節提及的包亂序問題。不同的實現可能會有不同的適應 性。
條件1:ethtool支援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和雙工設定
條件2:switch(交換機)支援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條件3:大多數switch(交換機)需要經過特定配置才能支援802.3ad模式
第六種模式:mod=5,即:(balance-tlb)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介面卡傳輸負載均衡)
特點:不需要任何特別的switch(交換機)支援的通道bonding。在每個slave上根據當前的負載(根據速度計算)分配外出流量。如果正在接受資料的slave出故障了,另一個slave接管失敗的slave的MAC地址。
該模式的必要條件:ethtool支援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
第七種模式:mod=6,即:(balance-alb) Adaptive load balancing(介面卡適應性負載均衡)
特點:該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時加上針對IPV4流量的接收負載均衡(receive
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換機)的支援。接收負載均衡是透過ARP協商實現的。bonding驅動截獲本機傳送的ARP應答,並把源硬體地址改寫為bond中某個slave的唯一硬體地址,從而使得不同的對端使用不同的硬體地址進行通訊。
來自伺服器端的接收流量也會被均衡。當本機傳送ARP請求時,bonding驅動把對端的IP資訊從ARP包中複製並儲存下來。當ARP應答從對端到達時,bonding驅動把它的硬體地址提取出來,併發起一個ARP應答給bond中的某個slave。使用ARP協商進行負載均衡的一個問題是:每次廣播 ARP請求時都會使用bond的硬體地址,因此對端學習到這個硬體地址後,接收流量將會全部流向當前的slave。這個問題可以透過給所有的對端傳送更新(ARP應答)來解決,應答中包含他們獨一無二的硬體地址,從而導致流量重新分佈。當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時,或者某個未啟用的slave重新 啟用時,接收流量也要重新分佈。接收的負載被順序地分佈(round
robin)在bond中最高速的slave上當某個鏈路被重新接上,或者一個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接收流量在所有當前啟用的slave中全部重新分配,透過使用指定的MAC地址給每個 client發起ARP應答。下面介紹的updelay引數必須被設定為某個大於等於switch(交換機)轉發延時的值,從而保證發往對端的ARP應答 不會被switch(交換機)阻截。
必要條件:
條件1:ethtool支援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
條件2:底層驅動支援設定某個裝置的硬體地址,從而使得總是有個slave(curr_active_slave)使用bond的硬體地址,同時保證每個 bond 中的slave都有一個唯一的硬體地址。如果curr_active_slave出故障,它的硬體地址將會被新選出來的 curr_active_slave接管其實mod=6與mod=0的區別:mod=6,先把eth0流量佔滿,再佔eth1,….ethX;而mod=0的話,會發現2個口的流量都很穩定,基本一樣的頻寬。而mod=6,會發現第一個口流量很高,第2個口只佔了小部分流量
Linux網口繫結:
透過網口繫結(bond)技術,可以很容易實現網口冗餘,負載均衡,從而達到高可用高可靠的目的。前提約定:
2個物理網口分別是:eth0,eth1
繫結後的虛擬口是:bond0
第一步,修改設定的檔案:
-
[root@woo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
DEVICE=bond0
-
BOOTPROTO=none
-
ONBOOT=yes
-
IPADDR=10.10.10.1
-
NETMASK=255.255.255.0
-
NETWORK=192.168.0.0
-
-
[root@woo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DEVICE=eth0
-
BOOTPROTO=none
-
MASTER=bond0
-
SLAVE=yes
-
-
[root@woo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
DEVICE=eth1
-
BOOTPROTO=none
-
MASTER=bond0
-
SLAVE=yes
第二步,修改modprobe相關設定檔案,並載入bonding模組:
-
1.在這裡,我們直接建立一個載入bonding的專屬設定檔案/etc/modprobe.d/bonding.conf
-
[root@woo ~]# vi /etc/modprobe.d/bonding.conf
-
alias bond0 bonding
-
options bonding mode=0 miimon=200
-
-
2.載入模組(重啟系統後就不用手動再載入了)
-
[root@woo ~]# modprobe bonding
-
-
3.確認模組是否載入成功:
-
[root@woo ~]# lsmod | grep bonding
- bonding 100065 0
-
[root@db01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Shutting down interface bond0: [ OK ]
-
Shutting down loopback interface: [ OK ]
-
Bringing up loopback interface: [ OK ]
-
Bringing up interface bond0: [ OK ]
-
-
[root@db01 ~]#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4.0-1 (October 7, 2008)
-
-
Bonding Mode: 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
-
Primary Slave: None
-
Currently Active Slave: eth0
-
MII Status: up
-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
Up Delay (ms): 0
-
Down Delay (ms): 0
-
-
Slave Interface: eth0
-
MII Status: up
-
Speed: 1000 Mbps
-
Duplex: full
-
Link Failure Count: 0
-
Permanent HW addr: 40:f2:e9:db:c9:c2
-
-
Slave Interface: eth1
-
MII Status: up
-
Speed: 1000 Mbps
-
Duplex: full
-
Link Failure Count: 0
-
Permanent HW addr: 40:f2:e9:db:c9:c3
-
[root@db01 ~]# ifconfig | grep HWaddr
-
bond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40:F2:E9:DB:C9:C2
-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40:F2:E9:DB:C9:C2
-
eth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40:F2:E9:DB:C9:C2
從上面的確認資訊中,我們可以看到3個重要資訊:
1.現在的bonding模式是active-backup
2.現在Active狀態的網口是eth03.
3.bond0,eth1的實體地址和處於active狀態下的eth0的實體地址相同,這樣是為了避免上位交換機發生混亂。
任意拔掉一根網線,然後再訪問你的伺服器,看網路是否還是通的。
第四步,系統啟動自動繫結、增加預設閘道器:
-
[root@woo ~]# vi /etc/rc.d/rc.local
-
#追加
-
ifenslave bond0 eth0 eth1
- route add default gw 10.10.10.1
------------------------------------------------------------------------
留心:前面只是2個網口繫結成一個bond0的情況,如果我們要設定多個bond口,比如物理網口eth0和eth1組成bond0,eth2和eth3組成bond1,
多網口繫結:
那麼網口設定檔案的設定方法和上面第
1步講的方法相同,只是/etc/modprobe.d/bonding.conf的設定就不能像下面這樣簡單的疊加了: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 sbonding mode=1 miimon=200
alias bond1 bonding
options bonding mode=1 miimon=200
正確的設定方法有2種:
第一種,你可以看到,這種方式的話,多個bond口的模式就只能設成相同的了:
-
alias bond0 bonding
-
alias bond1 bonding
- options bonding max_bonds=2 miimon=200 mode=1
第二種,這種方式,不同的bond口的mode可以設成不一樣:
-
alias bond0 bonding
-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 install bond1 /sbin/modprobe bonding -o bond1 miimon=200 mode=0
後記:
簡單的介紹一下上面在載入bonding模組的時候,options裡的一些引數的含義:
miimon 監視網路連結的頻度,單位是毫秒,我們設定的是200毫秒。
max_bonds 配置的bond口個數
mode bond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在一般的實際應用中,0和1用的比較多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0674423/viewspace-12868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網路卡繫結七種模式模式
- 七種網路卡繫結模式介紹模式
- 深度分析Linux下雙網路卡繫結七種模式 多網路卡的7種bond模式原理Linux模式
- 剖析網路卡繫結模式模式
- linux繫結網路卡的幾種模式說明Linux模式
- Liunx 網路卡繫結
- 雙網路卡繫結
- Linux下雙網路卡繫結bond配置例項詳解Linux
- Linux網路卡繫結Linux
- linux 網路卡繫結Linux
- CentOS 5.4上雙網路卡(多網路卡)繫結CentOS
- Linux(09):網路卡繫結Linux
- linux雙網路卡繫結Linux
- Oracle RAC 與 網路卡繫結Oracle
- redhat 6.3 雙網路卡繫結Redhat
- Linux 繫結雙網路卡Linux
- Linux 雙網路卡繫結Linux
- Redhat AS 5.4 雙網路卡繫結Redhat
- centos 6.5 雙網路卡繫結CentOS
- linux rac 網路卡繫結Linux
- 【轉】redhat 雙網路卡繫結Redhat
- liunx下雙網路卡繫結
- linux6.5 網路卡繫結Linux
- RHEL6 雙網路卡繫結
- 關於AIX雙網路卡繫結AI
- linux redhat 雙網路卡繫結LinuxRedhat
- NIC bonding 雙網路卡繫結
- 【LINUX】Linux網路卡繫結探析Linux
- Linux 雙網路卡繫結實踐Linux
- 繫結2網路卡為bond0
- 虛擬機器雙網路卡繫結虛擬機
- linux6.5 雙網路卡繫結Linux
- Linux 雙網路卡繫結技術Linux
- Redhat Linux網路卡配置與繫結RedhatLinux
- RedHat Linux 5 雙網路卡繫結RedhatLinux
- Solaris下網路卡繫結多個IP
- RHEL5.6 多網路卡bond 繫結
- OSI七層網路結構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