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資料庫服務的工作過程與原理

eric0435發表於2012-12-03
1.使用者在計算機上執行基於oracle的應用程式,即啟動使用者程式。
2.在客戶機、伺服器之間建立建立連線(connect)。
3.在建立連線的基礎上為使用者建立會話(session),併為該回話建立一個PGA區,儲存與該回話相關的資訊,在同一個連線中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會話。(一個連線可以對應多個會話)
4.伺服器啟動伺服器程式,由該伺服器程式負責執行會話的各項任務。
5.使用者程式傳送SQL語句(如SELECT、UPDATE、COMMIT)等。
6.伺服器程式解析、編譯、執行SQL語句,並將結果寫入資料快取區同時返回給使用者程式。
7.使用者程式接收返回的SQL執行結果。
8.在應用程式中顯示SQL語句執行結果。

從作用和工作原理上看,可以將oracle總體結構分成三個部分:
1.記憶體結構:包括SGA、PGA。使用記憶體最多的是SGA,同時也是影響資料庫效能的最大引數。
系統全域性區又稱SGA (System Global Area)是Oracle Instance的 基本組成部分,在例項啟動時分配。是一組包含一個Oracle例項的資料和控制資訊的共享記憶體結構。主要是用於儲存資料庫資訊的記憶體區,該資訊為資料庫進 程所共享(PGA不能共享的)。它包含Oracle 伺服器的資料和控制資訊,它是在Oracle伺服器所駐留的計算機的實際記憶體中得以分配,如果實際記憶體不夠再往虛擬記憶體中寫。
oracle為每個使用者程式建立一個PGA(Program Global Area,程式全域性區),用於儲存與該使用者程式相關的資訊(如繫結變數、會話變數等)。
2.程式結構:包括前臺程式,後臺程式。前臺程式是指服務程式,使用者程式。前臺程式是根據實際需要執行的,並在需要結束是立即結束。後臺程式是指在oracle資料庫啟動後自動啟動的幾個作業系統程式。
3.儲存結構:包括控制檔案、資料檔案、日誌檔案等作業系統檔案。
oracle資料庫例程由SGA(System Global Area)和後臺程式組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6015009/viewspace-7504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