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Con回顧(二): Ready for Production?

陳愷發表於2015-06-29

DockerCon第一天開場時,Docker CEO Ben Golub曾提及本屆DockerCon的主題是Docker在生產環境的應用。後來,由於Keynote上Solomon關於Open Container Project的宣佈過於重磅,一時間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容器開放性和標準化的話題上。到了DockerCon第二天,沒有Solomon來“攪局”,DockerCon也言歸正傳,回到了Docker在企業場景和生產環境應用這個主題上。而在更深的層次上,Docker也藉此逐漸展示其商業模式。估值10億美金的Docker究竟如何贏利?這是長期困擾Docker使用者及生態圈合作伙伴,也是多數基於開源專案公司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本屆DockerCon,這一問題的謎底正逐漸被揭曉。

本文總結了今天主題演講中圍繞Docker生產場景應用及商業模式的幾大熱點,在第一時間與讀者分享。

1. Docker Hub

一直以來,Docker Hub上使用一個以上的私有映象倉庫是要付費的,這也是Docker之前主要的收費途徑。Docker研發高階副總裁Marianna Tessel首先為來賓就Docker Hub最新動態作了深度剖析。單從資料上看,Docker Hub直接體現了Docker的受歡迎程度:

  • 24萬使用者
  • 15萬映象倉庫
  • 5億多映象下載次數

 

另外,官方映象下載次數也超過6000萬次,並有13000家企業使用Docker Hub。Marianna強調,為了更適應生產環境,最新版Docker Hub在質量和效能方面做了很多優化。例如,基於Registry 2.0,映象下載時的Request數量減少了80%,頻寬使用減少了60%,Docker Hub UI快了2倍,搜尋比之前版本快1.6倍。另外出錯率減少了幾個數量級。Docker Hub在安全性上也有所提升,提供了微服務認證,映象內容索位,一次性映象構建主機,持續審計等功能。最後,Marianna為大家揭示了全新Beta版的Docker Hub

2. Docker Trusted Registry

在眾多Docker開源專案中,Docker Registry非常受歡迎,下載量達到了650萬次。這讓Docker意識到私有Registry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很多生產場景中,私有Registry必不可少。經過6個多月的內測,在本次DockerCon上,產品高階副總裁Scott Johnston宣佈Docker Trusted Registry正式釋出。這是一個商業版的Docker Registry,可用於On-Premise部署,可與LDAP/Active Directory整合,支援Role-based Access Control、Auditing並可做到輕鬆部署,升級,回滾。

Scott提到,在內測階段Docker Trusted Registry已經聚集了800多家使用者,其中不乏企業級使用者。而Docker Trusted Registry的第一個正式使用者居然是美國政府。Scott調侃道:“這將意味著每年有超過1萬億美金的政府資源會流經Docker Trusted Registry。”Scott表示這毫無壓力,不知作為納稅人的在場聽眾作何感想。

3. Docker Commercial Subscription

經過Docker Hub和Docker Trusted Registry的鋪墊,Scott隨後正式宣佈了Docker商業版解決方案:Docker Commercial Subscription。該計劃涵蓋經過認證的Docker Engine、Docker Hub Registry(或Docker Trusted Registry)以及商業客服,起板價150美元/月。除了從Docker官方直接購買之外,還可從AWS、Microsoft Azure、IBM等渠道獲取。這一舉動標誌著Docker向生產場景及商用化邁進了一大步。

4. 分散式應用展望圓桌討論

大會進行到這裡,Scott邀請微軟Azure CTO Mark Russinovich、IBM Cloud CTO Jason McGee及Booz-Allen EVP Michael Farber上臺,就分散式應用展望這一話題展開圓桌討論。

首先,三位專家一致認為網際網路應用,唯“快”不破。當討論到企業擁抱微服務架構時如何對既有技術進行轉換,Jason強調了新技術連線過去的重要性。Mark將既有技術進行分類,一部分並非對業務至關重要的可以讓它自然淘汰,而與業務密切相關的技術則要作積極地轉化,以保持競爭力。在討論今後12個月容器技術的走向和看點時,Michael提到使用者體驗,希望聽到更多來自使用者的成功案例。Mark認為應用是驅動,並提及在這點上微軟會將其重點的微服務框架Service Fabric與Docker整合。

5. Docker + Windows

圓桌討論之後,Mark留在臺上,繼續為來賓介紹微軟與Docker的深度整合。MarkRuss是筆者昔日密切合作過的戰友,而Windows Container是靈雀雲創始人左玥當年主導的專案,所以這段也聽得尤其入神。

Mark先將一個ASP.NET容器部署到一臺Linux主機上,演示了.NET開源後對Linux的支援,又將一個Node.js容器部署到一臺Windows主機上,演示了新版本Windows Server對於容器的支援以及和Docker的相容。這標誌著容器應用已經能支援跨平臺的場景。

隨後,Mark演示了Visual Studio通過Docker實現的持續整合,包括容器化的測試,與Docker Hub對接,在Azure獲取Docker Machine,組建Docker Swarm叢集,以及用Docker Compose一鍵部署多容器應用。

最後,Mark演示了一個有趣的Docker黑客鬆小專案:Docker與Cortana的整合。Mark對Cortana用語音釋出指令:

Mark: “docker run redis”
Cortana: “OK, running container redis”

那麼,今後會不會看到Docker與Hololens的整合呢?戴著Hololens就可以直接窺測Docker容器內部細節。

6. Project Orca

大會的最後一個環節,Scott宣佈了一個處於早期的全新專案Project Orca,將容器執行場景中所有工具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技術棧。Docker一貫的做法是將一個大的問題分割成一系列小問題,然後針對每個小問題開發一套獨立好用的工具,同時確保這些工具可以方便地組合使用。之前Docker Engine解決了單一容器單機執行,Docker Machine解決了Docker Host配置,Docker Swarm解決了叢集管理和資源排程,Docker Compose解決了多容器管理,那麼Project Orca就是要把這些工具整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大會結束前再次點題:Docker: Ready for Production。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一同拭目以待。

作者:陳愷,2015年正式加盟靈雀雲,任技術長。攜其十數年大規模、企業級分散式系統/雲平臺研發經驗,打造基於容器技術、面向開發者的雲端計算平臺。加入雲雀科技之前,2004年在微軟從事Windows作業系統核心(Kernel)的研發,2010年出任微軟雲平臺Windows Azure首席架構師/軟體開發部經理,專注於雲端計算/分散式系統的研發,組建、帶領團隊開發Azure最核心的中控系統(Fabric Controller),管理並支撐整個雲平臺後端,承載千萬級規模應用。

本文為InfoQ中文站特供稿件,首發地址為:http://www.infoq.com/cn/news/2015/06/docker-open-container-project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