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點評與智聯招聘聯合釋出了《2018年新職業人群工作生活現狀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此次調研覆蓋了全國主要的一二三線城市、800餘種新職業,主要針對美團點評平臺相關生活服務類商戶及從業人員,共收回有效問卷2778份,從職場現狀、職場心理、職業規劃以及生活狀態等維度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客觀反映新職業人群的工作、生活、心理及人群特徵。

作為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美團點評希望通過專業的調研洞察新職業人群,瞭解他們在職場、生活的真實狀況,可以更精準地幫助他們在便捷的移動網際網路世界裡發揮特長,同時,也希望通過這份《報告》影響更多人來關注新職業人群。

新職業是指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存在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職業技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的職業。作為一個新興群體,新職業人群工作、生活在全國各大城市,從事著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的、在近幾年湧現的新型生活服務類職業,他們是為城市商業發展貢獻力量的基層工作者,在全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堅持學習文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職業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擁有著積極向上、自信、有夢想的思想特徵。

生活篇:品質消費,尚有潛力

一、34.56%的新職業人群月收入8000元以上,北京平均工資最高

在大眾的傳統印象中,新職業人群普遍處於中低收入水平,然而隨著我國大量適齡勞動力從製造業向生活服務業轉移,以及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的需求日趨個性化、多樣化,新職業人群的收入也在水漲船高。調研資料顯示,5000元是一個顯著的分水嶺,新職業人群月收入高於5000元的已過半數,達到52.84%;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達34.56%,而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僅佔9.6%。

報告發現,在所有調研的新職業範疇中,以月收入5000元以上為基準線,位居薪資收入前三名的新職業分別是:寵物醫生、健身教練、調酒師。其中,寵物醫生平均月收入最高,有28.57%的寵物醫生月收入在2萬元以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造成的獨居老人增加、以及年輕一代的生活狀態相對獨立等現象,寵物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情感寄託。寵物行業的爆發迎合了消費升級大趨勢,消費者對品質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願意花更多的錢在寵物身上;我國每年動物醫學本科專業畢業生從事寵物診療的人數不足10%,寵物醫生還有極大的人才缺口,其專業性技術門檻較高,因此收入不菲也是順理成章了。

報告通過使用者調研問卷,並結合智聯招聘相關資料交叉比對後發現,新職業人群薪酬位列全國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寧波、東莞、南京、烏魯木齊、佛山。

二、最捨得花錢的新職業為月嫂,其中26.67%在休閒娛樂消費每月超2000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於娛樂方面的需求逐漸多元,巨大的市場購買力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消費潮流。新職業人群工資收入的上漲,直接影響著休閒娛樂方面的支出。在消費結構上,新職業人群在休閒娛樂方面的消費佔比不低,側面也反映出當下的消費趨勢。

調研報告發現,最捨得花錢的新職業為月嫂,他們通過“買買買”為自己減壓,有26.67%的月嫂每月在休閒娛樂上消費2000元以上。在所有調研的新職業範疇中,以平均每月休閒娛樂消費不低於500元為基準線,前三名的新職業分別是:寵物醫生、調酒師、月嫂。其中,寵物醫生和調酒師這兩個新職業同樣處於收入排行前列,工作地點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他們對生活質量、生活情調也都有自己的追求,因此在休閒娛樂消費水平上高於其他新職業。

三、近四成每月儲存2000元以上,足療按摩師最愛存錢

伴隨著新職業人群薪資水平的提高,對儲蓄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調研報告顯示,多數新職業人群有日常儲蓄的習慣,佔比達到66.97%。其中,每月儲蓄1000元以上的有45.25%,每月儲存2000元以上的達到35.16%,只有14.89%的每月儲蓄不足500元。

在所有調研的新職業範疇中,以平均每月儲蓄1000元以上為基準線,在新職業人群中排名前三甲的新職業分別是:足療按摩師、調酒師、健身教練。較高的工作變動頻率、相對保守的消費觀念和對未來生活的危機感,是他們具備良好儲蓄意識的主要原因。

職場篇:因為熱愛,所以存在

一、7成新職業人群,選擇工作最大原因來自內心喜歡

據智聯招聘《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在跳槽頻率方面,有19.1%的白領表示,平均1年以內就要跳槽一次;34.8%的白領表示自己1-3年內會跳槽一次,即53.9%的白領不滿3年就要跳槽一次。而此次針對新職業人群的調研資料,卻得到了一些不一樣的資料。報告顯示,有34.45%的新職業人群,入職以來從未跳槽過;平均跳槽頻率在3年以上才會跳一次的,佔比達62.06%。

報告分析,這充分表明了相較於白領,新職業人群對工作“忠誠度”更高,同事之間的關係也非常良好,對自身所在崗位有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專家表示,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新職業的出現與科技進步緊密相關。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投身於新職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職業人群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認同感,因此新職業人群的工作“忠誠度”更高。

入職原因資料充分佐證了這一結論。報告發現,“喜歡這個行業和職業”,這是新職業人群最普遍的入職原因。73.67%的新職業人群,是因為內心喜歡而選擇這份工作。談及對當前工作的熱愛程度,50.54%的人對工作表示“非常喜歡”,對工作表示“喜歡”的有33.62%;對當前工作表示不喜歡的,佔比僅有1.81%。

不同的新職業,對工作最看重的能力亦有不同。在新職業人群中,普遍認為工作中最需要的前三種能力是:經驗豐富、抗壓能力強、能說會道。報告發現,對銷售業績有要求的新職業,非常看重語言表達能力;需要給消費者帶去美麗的新職業,則對自身的美麗也有要求。資料顯示,在新職業人群中,70%的真人CS教練最看重的能力是口才好,而美容師普遍認為“顏值即正義”,有49%的美容師為此“打call”。

二、新職業人群普遍壓力較大,裝修設計師平均工作時長排名第一

儘管新職業人群因為“喜歡這個行業和職業”而加入,但對更高薪資待遇的追求,與白領是一致的。談及對工作的不滿之處,儘管他們對工作有一些抱怨,在此項調研上有多重表達,但最大的不滿還是直指薪酬水平。報告發現,被新職業人群認為對工作不滿的前三大原因是:賺錢少、壓力太大、工作時間太長。

對比智聯招聘《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來看,他們的不滿原因也與普通白領大體相近,他們不僅關注薪酬,也關注個人成長、工作壓力、沒時間陪家人問題。但整體來看,新職業人群在經濟基礎仍屬薄弱的情況下追求加薪和減壓,更多的聚焦在個人問題上,而普通白領還關心企業發展前景和職位晉升空間是否受限等問題。

報告發現,新職業人群的工作強度相當大,平均一週要工作50個小時以上的佔比達75.34%,加班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值得關注的是,有46.45%的新職業人群每天工作不少於10小時,有17.56%的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而超長“待機時間”正是新職業人群認為賺錢不符合預期、壓力太大的原因。

在所有調研的新職業範疇中,以平均工作日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為基準線,工作時長排名前三新職業分別是:裝修設計師、桌遊教練、足療按摩師。

三、新職業人群對未來堅定,八成以上計劃在現居城市繼續打拼

基於對自身所在行業和職業的強烈認同感,新職業人群對未來職業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資料顯示,面對未來發展,65.70%的新職業人群希望“成為行業頂尖,繼續在這一行做資深”,打算轉行的僅佔比1.13%。

報告發現,談及對未來工作生活的城市要求,81.91%的新職業人群選擇“我喜歡目前工作城市,打算長期定居這裡”,希望回家鄉發展的佔比為9.07%。相比回家鄉發展的輕鬆安穩,八成以上的新職業人群計劃在現居城市繼續打拼,即使面對更高的挑戰與困難,也不願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

人群篇:緊跟社會腳步,符合時代變遷

一、31.22%的新職業人群,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近幾年,隨著生活服務業的不斷升級,對從業人員的文化層次要求也越來越高。調研資料顯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新職業人群,佔比達60.27%;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佔比為31.22%,僅有11.76%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報告發現,新職業人群接受教育程度逐漸上升,一方面是其自身渴望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和完善知識結構,善於抓住機遇和整合資源實現持續的自我迭代;一方面由於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變多,2010-2017年的畢業人數以近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白領崗位的競爭愈演愈烈,加之相關崗位的需求缺口和不菲收入的刺激,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轉向服務業崗位就業成為必然。

在所有調研的新職業範疇中,以擁有本科以上文憑的比例為基準線,位列頭籌的新職業分別是:早教師、密室遊戲指導員、健身教練。這些技術類崗位對綜合文化素質要求相對較高,需具備高超的技術水平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高學歷者集中於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在新職業人群中,婚姻狀態符合社會趨勢,調酒師單身率最高

據《人民日報》報導,近30年來,年輕人晚婚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新職業人群中,婚姻狀態也符合了這一社會趨勢。資料顯示,在新職業人群中,僅僅有34.67%的90後(23-28週歲)已經結婚,85後(28-33週歲)的已婚率則達到了66.04%,到了80後(33-38週歲),已婚率提高到了77.29%,這個資料符合大眾的普遍認知。

報告發現,調酒師單身率最高,達到25%,每四個調酒師裡就有一人是單身。儘管衣裝華麗外表光鮮,但長期晝夜顛倒的生活和有限的接觸人群,導致單身率遙遙領先其他新職業。

在所有調研的新職業範疇中,單身率排行位居前三名的新職業則分別是:調酒師、裝修設計師、早教師。高強度的工作負荷、有限的社交範圍,是這幾類工作的一致標籤,想要“脫單”只能依賴個人的主觀發揮了。

三、新職業性別標籤逐漸弱化,33.33%的育嬰師竟然是男兒身

隨著社會觀念的發展進步和就業群體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興趣為導向”,堅持“自我”、“率性”、“不畏人言”,其就業觀與傳統大眾視角逐漸形成反差。報告發現,寵物醫生、全屋定製設計師、汽車美容技師等新職業,儘管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體力消耗嚴重,但已經有大量的女性涉足。資料顯示,在男性標籤更強的汽車美容技師中,女性佔比達到了23.08%;在勞動強度較大的寵物醫生中,女性佔比高達42.86%。

與此同時,被大眾普遍認為是“女性職業”的工作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男性從業者加入其中。資料顯示,育嬰師、早教師、美容師、化妝師等新職業,不乏男性從業者。其中,男性育嬰師佔比達33.33%,成為反差最強的一組資料。有專家表示,育嬰師工作其實強度很大,男性相對而言在體力上有優勢;針對越來越多的產後抑鬱症的發生,男士性格開朗、大度、寬容,男育嬰師可以從男性角度提供建議,對產婦抑鬱心情進行疏解;此外,男育嬰師所具備的陽剛之氣也會對嬰兒形成堅強、獨立的性格產生一定影響。

隨著“95後”逐漸成為職場主力軍,他們更具獨立意識、思想觀念也更開放,同時招聘單位越來越傾向根據應聘者的個人能力來定崗定責,相信新職業的性別標籤將持續淡化。

四、新職業也有地域屬性,43%的北京健身教練籍貫是東北

勞動力的地域流動總是和時代發展、產業變遷息息相關。在服務業大批量吸納勞動力的時期,新職業人群在區域上呈現高度聚集的特徵。作為我國主要的三個大型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對周邊勞動力有極強的“虹吸效應”。

報告發現,從地域分佈來看,新職業人群雖然遍佈全國各地、來自五湖四海,但主要來自於勞動力輸出大省,如東北三省、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不僅從事的職業類目較多,區域聚集特徵也十分明顯。“就近擇業”成為大多數新職業人群的就業首選,如北京的新職業人群除了來自北京之外,主要來自河北、山東等周邊省份;上海則更多吸引來自安徽、江蘇等省份的勞動力。

資料顯示,在北京工作的新職業人群中,來源地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河北、山東、黑龍江、安徽;而在上海工作的新職業人群中,來源地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是:上海、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其中,43%的北京健身教練籍貫是東北三省;而在上海,37.3%的健身教練來自於安徽。

作為大城市的“土著”,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的本地居民,選擇何種新職業亦有所不同。資料顯示,北京人最喜歡從事的新職業是美容師,有24%的北京人選擇該工作;上海人中擔當早教師的佔比最高,達到21.4%。廣州人最喜歡從事的新職業是美甲師,有28%的廣州人入行其中;而同樣在廣東的深圳人,則和北京人有相同的偏好,有31.6%的深圳人進入美容師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