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七夕節中,原本是紀念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統節日,但在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如今卻只剩下商家制造噱頭、全民“買買買”的“浪漫節日經濟”。
與七夕節同屬於“浪漫節日經濟”範疇的還有“2·14”情人節、“5·20”和“11·11”光棍節,每當這些節日來臨,鮮花脫銷、餐廳排隊、電影院爆滿都成為了節日消費的典型現象。不少嗅覺靈敏的商家提前預熱,被瞄準的顧客群也已經不僅僅限於情侶,就連單身人士也加入了“買買買”隊伍。
對於這種逢節必買的現象,隨手記大資料研究院基於海量使用者資料釋出了《七夕大資料:揭祕中國人的撩妹形態》報告,通過多維度的資料分析,向大眾揭開“浪漫經濟”的神祕面紗。
蘇州浪漫節日消費最土豪
此次資料調研共抽取了10000個樣本,覆蓋全國90%以上的城市。資料顯示,七夕當天人均“撩妹”成本為409元,人均“撩妹”消費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蘇州、上海、寧波、杭州、南京、重慶、成都、北京、長沙、廣州。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資料調研中,江蘇省有兩城市入圍七夕消費榜前五,其中,蘇州更是以平均消費732.8元位列消費榜榜首,高於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被網友譽為“最浪漫城市”。
“七夕”商戰火爆 電影“套路”受歡迎
鮮花”、“玫瑰”、“巧克力”、“七夕禮物”,甚至是“開房”、“約炮”早已成為了“浪漫節日經濟”的特有標籤。在隨手記大資料的統計樣本中,七夕當天觀看電影的人數比例為19.5%,平均支出83元;購買鮮花的人數比例為8.3%,平均支出159元;購買情趣用品的人數比例為8.6%,平均花費95元;有開房支出的人數比例為10%,平均支出455元。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每當浪漫節日來臨,鮮花、珠寶、酒店開房、電影等市場都會迎來一個銷售小高峰。據悉,七夕當天,內地影市單日票房報收2.5億,重新整理了七夕票房紀錄。《盜墓筆記》更是以1.35億的票房成為最大贏家,完勝所有愛情片。此外,七夕期間酒店價格平均上漲25-45%不等,入住率也比平時高30%。作為傳統情人節禮品的鮮花也迎來銷售高峰,玫瑰花等鮮花的批發進價就上漲了兩倍,零售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金牛座更愛星級酒店
在有開房支出的樣本中,七夕當天居住酒店為星級酒店的人群比例為16%,平均消費為900-1500元;居住酒店為連鎖酒店的人群比例為56%,平均消費為400-600元;居住酒店為快捷酒店的人群比例為28%,平均消費為380元以下。
在酒店的選擇方面,金牛座的“土豪”行為位居十二星座之首。統計資料顯示,金牛座對酒店的級別要求較高,大部分金牛座的人在七夕當天選擇星級酒店。除了金牛座之外,雙子座、巨蟹座對酒店也有所要求,分別為連鎖酒店和經濟酒店。
收入低和收入高的人更注重情感消費
隨手記大資料顯示,收入及年齡不同,各類人群的戀愛消費觀也不同。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中,七夕平均開銷為317.5元;月收入5000~10000元,七夕平均開銷為323.8元,月收入10000~16000元,七夕平均開銷為531.1元;月收入16000~20000元,七夕平均開銷為323.8元;月收入20000元以上,七夕平均開銷為648.9元。從月收入低於5000元與月收入高於20000元的人群的七夕開銷資料可看出,收入低和收入高的群體,戀愛成本佔月收入比例則越高,戀愛支出剛需性更強。
除了收入高低影響戀愛消費外,各個年齡層的人群在戀愛消費支出以及消費方式也不盡相同。統計資料顯示,70後七夕平均開銷為739.0元,80後七夕平均開銷為520.0元,90後七夕平均開銷為265.8元。對於七夕的過節方式,各個年齡層的偏好也有所不同,70後更喜歡“送珠寶”、“送服飾”,80後則更喜歡“送花”、“送化妝品”,90戶則是“看電影”、“開房”。
對於傳統節日淪為商家與市民狂歡的現象,有網友坦言:“七夕節、情人節、520這種節日,說到底只不過是商家的促銷手段,本質就是買買買,但如果有比較給力的優惠,並不排斥這樣的節日,純噱頭麼,看過就算了。”有關係民俗專家則認為,節日經濟不能只貼個“愛情”的標籤,簡單的商品打折促銷就算過節。這樣的過節方式很快就會失去傳統節日內涵。以傳統節日為代表的民俗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還要充分挖掘節日的文化內涵,這樣不僅有利於繁榮商業,更有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