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歸“網站分析在中國CWA”及其作者宋星,欲轉載,請聯絡作者

【本文談些什麼】

  1. ROI衡量電子商務線上營銷的不足;
  2. 如果ROI不是越高越好,那麼ROI能夠承受的最低限度是什麼;
  3. 如果毛利永遠是負數,如何依據投資金額設定ROI;
  4. 三種通向線上營銷成功的途徑。

【前言】(本文由NetConcepts的CEO Allen特邀而作。,本文的下篇請點選此處。)

在所有與電子商務有關的KPI中,沒有誰比ROI更驚心動魄的了。

2012年的春天,我應邀在北京和廈門做關於“傳統品牌商的電商化”相關話題的演講,結束之後,在我準備衝向機場的時候,有一些朋友圍住了我,他們感謝關於我對提升轉化率所做的論述,同時“質問”我ROI似乎不僅僅只是能夠通過增加轉化率就能提高的。

“當然不是……”我答到,“……但ROI真的很重要嗎?”

提問者略微遲疑了一下,但很肯定的回答我:“老闆要求我們的,我也沒辦法。”

哦,又一個身陷囹圄的可憐傢伙。

 

【正文】

大家都承認,對ROI的影響取決於三個重要的方面,流量本身的質量、流量的價格以及與網站內容(使用者將要消費的內容)的匹配程度。後者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轉化率。

按照這個邏輯,毫無疑問,百度的“品牌專區”具有最好的ROI。人們在百度中搜尋你的網站名稱然後連結到你的網站上,極有可能具有明確且強烈的動機,流量本身的質量和匹配程度毋庸置疑,而品牌專區的價格——道義上它應該是免費的,不過現在收費,儘管如此,單位流量的價格相對其他媒介渠道仍然算是便宜的。

這似乎是常識。我記得百度品牌專區有甚至能夠超過50:1(return:investment)的ROI(如無特殊說明,本文中return以商品銷售金額計,而不按照利潤計;investment僅指流量購買的費用。作者注)。

但常識有時候很可怕,我總是近乎偏執地想要開啟常識的黑箱。

狂熱追逐ROI如同飲鴆止渴

當我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覺得有些發愁——“Sidney,什麼樣的KPI是最好的衡量我們營銷效果的?”這個問題往往必然引出我的反問:“你覺得你們目前營銷上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一個組織的正常運轉,與人體的正常運轉十分類似,我們很難用某一個單一的指標去說明身體的健康狀況,同樣,一個組織的情況,也無法用某一個單一的指標去衡量。

ROI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另一個常識告訴我們,當一個網站獲得的流量增加到某一個臨界值之後,流量與網站內容的總體匹配程度必然會降低,在這之後,ROI也會隨著流量的增加而必然降低。

這不難理解。例如我有一個銷售旅遊產品的網站,極端情況下,當我把所有對旅遊感興趣的流量全部網羅之後,仍然繼續引入流量的話,購買流量的花費(investment)會繼續增加,但回報(return)則不會再繼續增加(新增流量都是對我不感興趣的),因此ROI肯定會降低。

一般情況是,我們購買流量的操作傾向於先購買更精準(與我們的網站最匹配的目標受眾)的流量,然後在逐步擴充套件到那些次精準的流量,在這個過程中,ROI肯定是逐步降低的。這也是很多電子商務常走的路——先把錢投在效果營銷(performance marketing)上,其次,如果資金充足,才會考慮做更燒錢的品牌營銷(branding)。

 

既然如此,如果我們需要維持更高的ROI,流量本身的選擇必須極為審慎,並且流量數量必然收到限制。如果我們狂熱的追求ROI,我們並非不能實現,選擇那些最屬於你的流量——百度品牌專區和品牌詞、與你有合作關係的返利網站或是發給那些忠誠的老客戶newsletter。只是,這麼做的結果是你必須承受流量增長緩慢甚至倒退,收入同時降低的危險。

只專注於ROI的結果,並不能幫你做大做強,卻反而讓你束手束腳,失去機會。這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

什麼KPI更重要?

你會問我,如果ROI不是衡量營銷績效的最重要KPI,那我們該怎麼衡量營銷績效?

我的一個同事曾經在一家外貿B2C電子商務公司工作,她談到了這家公司在考核營銷總監時所採用的方法:“我們的營銷總監被考核的點很簡單——他需要把這個月的預算都花出去,以及要達成的銷售額最低限,”她強調,“把錢花出去是第一重要的——因為ROI比較難以大幅度提高,所以能夠正常地把錢花出去,銷售額肯定就能夠達到了。”

這家公司的想法如此獨特,以至於我不得不沿著這個道路認真思考——把錢花出去以購買流量然後達成最低的銷售額,這實際上仍然是ROI目標的變體,不過,不同的是,他們沒有那麼刻意強調ROI,卻強調了銷售額,而用銷售額減去預算花費,實際上得到了營銷的毛利——他們把著眼點放在了毛利上。

電子商務的競爭環境困擾了所有的內貿電商從業者,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競爭者都不關注毛利,但外貿電商則不同,他們需要確保賣出商品這個行為本身是有銷售利潤的。

今天的內貿電商還能罔顧利潤摧城拔寨嗎?或許還能,但業已走向尾聲。ROI的追求反映了急功近利的心態,而對利潤的關注是迴歸商業的本源。

什麼KPI更重要?取決於老闆所處的境地和心態。如果VC或PE(投資者)給予瘋狂的資金支援,或許毛利沒有意義,ROI可能只對微觀渠道優化有價值,銷售額此時才是王道,以壓迫競爭者,但這樣的機會漸行漸遠;如果事業初創,資金有限,想要細水長流穩步發展,那麼ROI支配下的效果營銷是有意義的;再者,如那家外貿電商一樣,把電子商務看作與線下零售本質無異的靠賣貨賺錢,那麼你大部分的精力應該是追逐利潤。

 

當然,事無絕對,三種情況可能互相滲透,但需衡量的標的不會變化。

這三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ROI?

各種情況下的ROI邊界

或許我們需要用一點點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分析這個問題。

我們有下面的假定(這些假定其實是真實的狀況的抽象)。

假定一:隨著流量的增加,流量花費逐步增加,並且當流量超過某個臨界值後,隨著流量的增加,單位流量的花費越高(邊際成本升高)。

假定二:隨著流量的增加,收入逐步增加,並且當流量超過某個臨界值後,隨著流量的增加,單位流量產生的收入將越來越低(邊際收入降低)。

在此假定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成本-收入”曲線。

image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那麼顯然,我們的流量大小應該在虛線所示的位置上。在這個位置之後,流量成本的增加將會超過商品銷售的收入,利潤開始成為負數。

在這兩個假定下,只要ROI>0,就應該繼續投入營銷費用。當然,這是廢話,這是沒有考慮到其他成本的理想狀況。事實上,採購(或是生產)產品本身以及運營都需要成本,因此我們需要把這個事情考慮進入:

假定三:商品採購成本和運營成本與商品的銷售額成正比。——這不是一個完全符合現實的假定,但為了簡化問題,我們不多在此處過多討論。

新的假定下,我們的曲線會發生一點點變化。如果產品和運營成本與商品銷售額相比微不足道的話(例如只佔商品銷售額的10%),那麼上面的曲線會變成下面的樣子:

image

  在這種情況下,衡量媒介支出和收入的ROI是多少呢?如下面與上圖曲線相對應的資料表中紅色的資料行:

image

  這種情況下,ROI低至1.2:1都可以賺錢。

可是,對於那些“很重”的生意,情況也許不同,假如一個生意的產品和運營成本佔到產品銷售金額的50%,那麼曲線又會發生變化。

image

  這種情況下,ROI是2:1就可以支撐生意正常運轉。如下表:

image

  不過,接近50%的毛利對於中國的電商來說實在是太奢侈了,我們大部分的電商,因為商品過於同質化,因此毛利水平實在很低。假如一個生意的產品和運營成本佔到產品銷售金額的90%,那麼曲線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image

  看起來似乎無論怎麼樣都無法賺錢,商品每銷售出去一件,就會增加一份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獲得外部的投資——既然在流血,那就必須得有人心甘情願的不斷輸血。這是2010年下半年開始到2012年的現在,大部分內貿電商的真實寫照。

不過,倒是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無論有沒有外部投資,我們都可以考慮利潤曲線,從而決定我們合理的ROI範圍。如果無論怎樣都不可能通過賣貨賺錢,那麼把外部投資中的合理額度也算作利潤吧,這樣綠色的利潤曲線可以有機會成為正數,並且最終我們同樣能夠找到那個與0點相交的那個點,並計算ROI。下面的例子中,本來完全不應該有任何流量花費的公司,在外部投資的幫助下,可以支撐任何大於2.3:1的ROI的流量投放。

image

image

三種通向成功的途徑

上面的圖給了我很多啟示。我們的營銷,本質上是在不斷改變上面曲線的過程。我們有多種可以追求的努力,體現在下面三種途徑。

其一,我們可以拼命降低流量的成本,藍色的曲線向右下方移動。不過,能把流量的成本大幅降低的高人鳳毛麟角,這個不是大多數營銷負責人能夠左右的選項,但卻是老闆最為逼迫我們去做的選項。想當初為了爭奪hao123的一個“破爛”位置已經是“頭破血流”了,中國的流量好資源集中度這麼高,想要流量價格下降,就跟讓別人直接給你錢一樣難以啟齒。

image

  其二,我們增加流量,只要我們的利潤仍然是正數,我們就應該持續投入流量,直到邊際利潤為“零”時為止。這時我們所有營銷人最常用的方法了,這方法好使。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在一開始購買那些高ROI的流量源,當把這些流量打盡了,再去弄那些ROI次高的,依此類推。不過,這方法其實存在著侷限和隱患,這裡按下不表,我們在(下)中,將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image

  其三,我們還有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意義重大。如下圖所示:

image

  如果我們能想辦法讓在流量選擇既定的情況下,收入得以提高,我們的利潤自然就將提升,並且ROI會同樣獲益。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一招,換成我們網際網路營銷分析上的大白話,就是通過“修煉內功”——提升網站的轉化率、增加老客的回頭率等方法來促使我們能在既有流量下,獲得更高的收入。

 

當然,我很難說上面三種途徑哪種更好更有效,事實上,第一種途徑和第三種途徑同樣有效,而第二種途徑對於尚未形成流量瓶頸的中小電商來說也具有操作性。不過,一個組織對於三種方法的重視程度,卻和三種方法的難易程度不一致。我總是認為,對大多數電子商務網站而言,對於流量本身的優化(第一種途徑),其實要遠遠難於對網站和使用者的優化,畢竟我們能夠選擇的流量渠道是有限的。但電商的總指揮們,反而常常對第一種途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施加了遠超實際的壓力,卻輕視甚至忽略第三種途徑,乃至一些能夠很輕鬆提升第三條路徑的方法都完全不予採用,實在是非常可惜。

via:http://www.chinawebanalytics.cn/roi-s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