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順的專案操作

一個用整合概念考慮干係人的案例

短視造成的管理困難

在中國培訓專案管理比較困難。我們一般都關注專案當前的利益與效能,比較長遠一點的後果,大部分情況都看不清楚。比如評審,我們看到的是評審所需的額外工作量與時間,而看不到可能提高的產品質量。其實這個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因為眼前投資在評審的努力,如果操作不當,也的確未必能夠得到提高質量的回報。

藉助業界的經驗

這個不單是理解與否的問題。業界的專案管理理念已經非常成熟。CMMI裡面提到的用過程域來組織,並且專案管理與其它領域的過程域混在一起。如果這樣不夠明確,不夠系統,那麼,在6 Sigma裡,也制定了兩個型別的專案操作模型,作為一個很好的構架,收集到業界在各種活動裡的最佳實踐,作為充實執行效能的工具。如果有新的最佳實踐出現,6 Sigma是最能把它吸收到構架裡的模型。同時PMP的要求就係統與全面地描述了高效專案管理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有效的傳遞專案資訊。我們很多專案經理都已經拿到PMP的證書,也應該有一定的理解,就是在實際情況用不上,因為領導過分關注進度,對質量與效率不關心。這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確實不能檢查質量,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更重要的,可能是沒有監督質量的能力。

縮短週期的出路在於提高效率

其實要縮短週期,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效率。我們應該關注執行效率,否則越想縮短週期,越會造成混亂,容易犯錯,增加了返工量的比例,實際上反而導致無謂的延誤。如果專案經理的基本態度,就是按業界從提高管理效率出發來實施專案管理的理念,反而更可以縮短週期,滿足領導的要求的。
問題在於這個途徑不很直接,它的成功在於共同目標、及時地溝通,並且減少返工,如控制中間版本數量,等等。有關這些因素的策劃不簡單,需要經驗。所以能夠讓專案經理們接受的,應該是不要求太多的策劃與經驗,同時很快能讓他們感覺到效果的。我最近不斷思考這個問題。有一個可行的想法,就是把專案的操作做得暢順,因為這個境界容易理解,同時實施起來也不會太複雜、困難。

讓專案的執行更暢順

要一個專案的操作暢順,每一位專案成員都需要非常自然地知道每一天的任務與期待的活動,比如要參加什麼會議,處理哪些缺陷,開發什麼模組,等等。如果我們有一個軟體工具,在員工每一天上班的時候,第一次開啟電腦,就會自動地顯示這位員工當前需要處理的任務,以及每一個任務的要求,當前狀態,與任務和活動相關的資料,那就讓員工非常容易地完成這些活動與任務,讓專案的工作變得暢順。
我們通常就認為我們已經有任務指派的工具,就足夠了。這就是還沒有從員工的出發點看問題的結果。員工需要執行的,遠遠不止是正式的指派任務,其他的活動,最低限度包括需要參加的評審,需要解決的變更請求(缺陷),以及每一個專案會議裡面談到的,要處理的小事情。如果我們能夠把員工當成客戶,從他們的觀點出發,把所有這些都集中起來,對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效率,以至專案的總體效率,都是有幫助的。

用整合心態看待專案成員這個干係人

這是一個典型的“整合”的概念。CMMI的“整合專案管理”是一個特殊的過程域,我遇到過很多對“整合”這個概念的困惑,一般以為把不同的計劃,如專案計劃,QA計劃,配置管理計劃,合在一起,就是“整合”。也有比較好一點的,認為這幾個計劃相互“配合”才算“整合”。其實“整合”是一種考慮所有相關因素的心態。CMMI裡面提到“干係人”,一個具備“整合”心態的人,當然自然地會努力地識別任何可能的干係人,並且企圖瞭解每一個可能的干係人可以對專案造成的影響,須要參與的情況、途徑與條件等等。而且干係人對專案的影響很大,所以CMMI明顯提出來。但是這個“整合心態”,是需要在每一個事情的考慮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在CMMI的評審之中,如果專案曾經這樣考慮過,大家就可以非常自然容易地表達我們如何如何考慮了哪些干係人,然後這些考慮與他們的參與有什麼結果等等。專案成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干係人。這裡談到的,考慮如何把員工需要的資訊組織起來,讓員工工作的更有效,提高專案的效率,只是一個案例而已。我希望大家認識到,這樣的“整合心態”,是效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專案成員的整合資訊

資訊有效的釋出與傳遞,可以使用工具。我發現我們有很多工具,主要的目的在於限制行為,比如這個欄位沒有填寫,就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等等。有時候這個是需要的,因為這個欄位的資訊是下游工作所需要的。但是如果限制的目標在於強迫員工填寫資訊,這個就不必要。要求員工填寫不必要的資訊就是有問題的。工具的目的,應該是執行需要頻繁、重複、精確的工作,而不是需要判斷的工作。如果真的使用工具來判斷,如醫學的診斷工具,也應該必須人工審批,否則風險很大。資訊的釋出與傳遞就是這樣一個工具的合理應用。一句話,工具只能是輔助與提供參考,不應該主宰員工行為。

員工活動資訊的釋出與共享

假設我們已經具備一個員工活動資訊的工具。讓我們考慮一下以下的活動:
·         任務指派
員工的任務指派,可以與專案計劃關聯起來。這個自然不過。要留意的,就是我們習慣不做專案的總體計劃,只做周計劃、月計劃等這型別的時間段計劃。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習慣。我們應該使用總體計劃,並且從總體計劃裡指派員工的任務。實施方面,如果能夠把微軟Project 一類的工具裡的資料,共享到我們的員工活動資訊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向員工提供他們需要知道的資訊了。要留意的,就是每一次Project裡的資訊修改,受影響的員工,需要得到比如郵件這樣的主動通知。
<!–[if !supportLists]–>·         <!–[endif]–>評審會議
評審活動需要預早策劃。評審的日期、評委名單、評審重點與目標、評審物件的分發等等資訊,都需要主動通知相關員工,也需要與員工活動共享。
·         變更處理
處理變更的指派,通常是通過一個如ClearQuest之類的工具完成。值得留意的是這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它的功能遠遠不止修改缺陷的任務指派,它還是一個有效的配置控制工具,也是一個專案重要資料的收集工具。我們需要把變更的指派與記錄工具,關聯到檔案存放的控制與產品(尤其是軟體)的構建上,才真正地可以保證產品基線的完整性,構建的產品內容與質量才能保證。任務指派需要立刻主動通知相關人員,並且與員工活動資訊工具共享。
其實變更控制系統不但能夠處理修改缺陷,也可以處理新增的功能等等需求。再進一步,如果我們勇敢一點,想象一下,把任務作為一個“變更”項通過變更系統下達,就可以節省了整個任務下達的系統的成本。但這是有點跑題了。
·         專案問題跟蹤
在專案裡一定會有很多與工作有關的會議,包括策劃的、行政的、技術的、等等。這些會議通常都會發現一些問題,需要員工處理。比如,有一些小技術問題,需要找其他專案的人員協調一下;或是一些專案依賴其他單位的事情快要到期,需要監督一下,保證如期實現;甚至有重要的會議需要召開,誰需要安排場地,誰要負責設施,誰要安排運送,等等。這些事情,通常都不會在專案的正式計劃與任務下達工具裡記錄。所以專案需要有一個(是獨一無二的一個,不多不少)問題跟蹤單。上面的每一項都會有負責人。這些資訊也需要主動通知負責人,並且與員工活動工具共享。
·         專案活動
專案將會有很多會議與其他活動,包括培訓、例會、技術會議、研討會、文娛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等。其中培訓與專案例會尤其重要,我們不希望員工缺席。這些資訊,都需要主動通知相關員工,並且與員工活動工具共享。

工具的實施

這些工具可以是很簡單的。網頁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實施方法。每一個專案都需要有自己的網頁。員工上班時一登入網頁,就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共享資訊。每一位員工就會非常容易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這些任務什麼時間需要完成,它們的相對重要性與緊急程度。網頁上也可以建立與專案其他重要資訊的連線,讓員工容易找到需要的資訊。這樣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好,相互配合,高效完成專案的活動,保證最短的週期。
當然,這個不是唯一的實施方法。我鼓勵大家更能建立一個“整合心態”。用中文表達,就是整體考慮問題。然後利用大家自己的創新能力,建立最有利專案提高效率的方法與工具。這才是我在這個部落格與大家溝通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