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應用測試》筆記(五)

chszs發表於2006-11-16
版權宣告:本文為博主chszs的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https://blog.csdn.net/chszs/article/details/1387012

 《WEB應用測試》筆記(五)
第三章 軟體測試基礎

5、迴歸測試:用來確定已修正的程式錯誤是否得到了修正,在修正過程中是否引入了新的錯誤以及經證明功能正確的特性是否受到了影響。
根據專案的規模,迴歸測試周期可以在每個里程碑或每個構造版本處執行一次。
某些錯誤的迴歸測試還可以在每個驗收測試周期內進行,只需關注最主要的錯誤。
迴歸測試也可以進行自動化處理。
1)問題修正週期:開發組修正了問題後,就可以進行迴歸測試。
2)開啟狀態的迴歸週期:可以對問題跟蹤資料庫中所有處於開啟狀態的問題進行定期的迴歸測試。
3)關閉修正的迴歸週期:在測試的最後階段,應實現完整的迴歸測試周期以確認所有修正關閉問題的狀態。
4)特性迴歸週期:每當新的構造版本出來或在測試的最後階段,根據組織的規程,應實現完整的迴歸測試周期以確認業已證明運轉正確的功能仍然能夠正常運轉。
6、相容性和配置測試:用來檢查應用系統在各種硬體和軟體環境中是否都能正常執行。
通常採取的策略是對一系列的軟體和硬體配置執行FAST和TOFT的子集。
有時另一種策略是結合與配置有關的錯誤風險來建立具體的測試。
7、文件測試:對參考手冊和使用者手冊的測試是檢查所有的功能都已文件化。有如下項:
(1)對每個事實陳述的準確性;
(2)每張螢幕抓圖、圖形和圖解的準確性;
(3)圖形和圖解位置的準確性;
(4)每個教程、提示和用法說明的準確性;
(5)銷售說明的準確性;
(6)可下載文件的準確性。
8、聯機幫助測試:檢查幫助內容的準確性,幫助系統功能的正確性以及幫助系統的功能等方面。
9、實用工具/工具包和附屬品測試
應該進行適當的分析以制定合適的測試策略。
10、安裝/解除安裝測試:對安裝程式的測試主要是檢查所安裝的功能特性是否正常——包括圖示、支援文件、README檔案、配置檔案和註冊鍵值。
11、使用者介面的測試:對使用者介面易用性進行測試主要是評價系統的直觀感覺是怎樣的。
應考慮有關導航、可用性、命令和可訪問性等問題。
使用者介面的功能性測試主要是檢查使用者介面操作對規格說明的符合程度。
測試涉及的內容:
(1)可用性;
(2)外觀和感覺;
(3)導航控制/導航條;
(4)使用說明和技術資訊風格;
(5)影像;
(6)表格;
(7)導航分支;
(8)可訪問性。
12、可用性測試:由一系列設定產品、給使用者分配要執行的任務、讓使用者執行任務、觀察使用者互動和收集資訊的情況以度量使用的難易程度或滿意度的方法組成。
13、可訪問性測試:驗證該應用滿足可訪問性標準與實踐。
14、外部B測試:外部B測試向開發人員提供了使用者如何與程式相互動的初次感覺。
B測試是現實世界的黑盒測試。
B測試很難管理,它所產生的反饋一般都遲於開發過程,從而對提升程式的可用性和功能並無貢獻。
15、日期測試:主要是測試是否有2000年問題。
16、安全性測試:為了確定應用特徵是否按涉及的那樣實現了。
應該找出由程式設計實踐引發的安全隱患和資訊洩漏,以及在某種程度上,Web伺服器和其它應用特定的伺服器的錯誤配置。
對由功能實現引發的安全副作用和隱患進行測試,同時對由安全實現引發的功能方面的副作用進行測試。
需要進行安全性測試的主要元件包括:
(1)客戶和伺服器軟體,資料庫和軟體元件;
(2)伺服器;
(3)客戶工作站;
(4)網路。
17、單元測試:是在軟體程式碼單元與其它單元整合之前對它的完整性進行評價的測試。
單元測試代表了首輪軟體測試,期間開發人員測試各自的軟體並修正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