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AN說,我能備份(18)--制訂備份策略
塗抹ORACLE試閱章節:第8章-Rman說,我能備份
===========================================================================
8.8 制訂備份策略
作為一名嚴謹的DBA,必須在資料庫正式上線之前就考慮到,資料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出錯的可能。出現錯誤本身並不可怕,但如果沒有對應的機制進行處理,那就有可能演變成災難了,對於Oracle資料庫來說,是否存在適當的備份,是能否最終修復資料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制訂資料庫的備份策略,就成了很多初學者最常提及的問題。
有很多技術書籍在談到策略之類話題時,往往是以非常全面、嚴肅的方式,詳盡闡述涉及這一話題的方方面面,恨不得把伺服器前蓋兒螺絲是否上緊都要扯進來漫談一通。當然不能說人家介紹的方式不對,但是我想,對於真正的應用者來說,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具有很大的意義,而且由於文字枯燥,看得雲山霧罩,特別是初學者,可能看了幾頁也不知道究竟應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針對這一問題,在此我想換一種表達的方式。你想知道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備份策略,以及當前制訂的備份策略是否合理?很簡單,只需要回答幾個問題就行了。
提示:
本小節闡述的內容僅從業務特點和Oracle自身應用的角度出發,不涉及硬體環境,如使用者使用的儲存裝置、磁碟陣列型別、伺服器配置及網路條件等方面話題。下列描述是建立在使用者系統資源充配,儲存空間充足的基礎之上的。1.備份的資料庫有可能進行恢復嗎
如果答案為否,請響應國家號召,自覺進行至少7天以上隔離。開玩笑,資料庫既然都不準備進行恢復操作,那還談什麼備份策略,甚至都不需要建立備份。
如答案為是,那麼請繼續回答下一個問題。
提示:
本題是讓大家認識到,備份的目的就是為了恢復,所有為建立備份而進行的準備、設計的方案、建立的策略等都是為了滿足恢復的需要。如果看到這裡,你終於恍然大悟、豁然開朗,恭喜,你已經開竅了,後面的問題不過是提醒你認識到這一點,既然你已大 - 徹 - 大 - 悟,修 - 得 - 圓 - 滿(注,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為師已經沒什麼可以再教你的了,你就下山去吧。O,錯了錯了,俺是說本小節三思該說的都說了,你就看下一章去吧。
2.最早希望恢復到什麼時間點
對於某些業務型別,使用者只關注資料庫當前狀態是否正常,至於資料曾經做過什麼操作,什麼時間做的並不重要;也有些業務型別可能會由於特殊的需求,希望看到之前曾經做過的操作,甚至要將資料庫恢復到之前的某個時間點。這兩種需求主要與備份的保留策略有關。對於前者,一般建議選擇基於冗餘數量的備份保留策略,如果只希望保證資料庫穩定執行,那麼可視資料規模的大小,適當儲存幾份最近的備份即可。例如,配置當前備份集的保留策略為保留最近的3份,執行語句如下:
RMAN> CONFIGURE RETENTION POLICY TO REDUNDANCY 3;
new RMA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CONFIGURE RETENTION POLICY TO REDUNDANCY 3;
new RMA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are successfully stored提示:
為什麼要儲存最近的幾份,一份不就行了嗎?
俗話說得好,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裡,備份本身就是在做冗餘,那麼從可靠的角度考慮,對於備份當然也要有冗餘,至少要保證有兩份備份嘛,這樣即使由於某些原因損壞了一份,還能有個替補的。對於後者,如果希望能夠看到之前曾經做過的操作,那麼至少歸檔檔案的儲存時間需要適當的延長,因為在對使用者所做的操作進行分析時,LogMiner是最為常用的工具,而LogMiner分析的正是目標資料庫生成的歸檔檔案。
如果不僅要看到,還要能將資料恢復到之前的某個時間點,那麼就必須要保證存在目標時間點(或之前)建立的備份,以及相關的歸檔檔案。基於這類需求建議選擇基於冗餘時間的備份保留策略,備份的保留時間設定為最早恢復到的時間即可。例如,設定備份集至少保留7天,執行語句如下:
RMAN> CONFIGURE RETENTION POLICY TO RECOVERY WINDOW OF 7 DAYS;
old RMA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CONFIGURE RETENTION POLICY TO REDUNDANCY 3;
new RMA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CONFIGURE RETENTION POLICY TO RECOVERY WINDOW OF 7 DAYS;
new RMA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are successfully stored由於備份集也是要佔用儲存空間(往往還不小),因此基於時間的備份保留策略,必須要考慮到儲存裝置空閒空間的問題。
3.系統什麼時間比較空閒
由於系統需要涉及大量資料的讀寫,這期間必然會佔用較多的系統資源,如果在資料庫繁忙時段執行備份任務,那麼不僅僅備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還有可能對正常執行的業務系統造成影響。
目前通常的做法都是將備份的任務放到凌晨時段執行,對於大多數業務,這個時間系統的訪問量最少,當然DBA在設計備份任務執行時間時,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
4.資料庫的資料規模有多大
三選一:超大(>1TB)、一般(<1TB and >200GB)、小(<200GB)。
雖然前面說不考慮硬體因素,不過備份操作本身,考慮到執行效率的因素,想完全跳過硬體是不可能的,上述選項是建立在使用者使用獨立儲存(或磁碟陣列的讀寫效能不低於100M/s)的基礎上的。按照磁碟讀寫大概每秒百M的速率計算,200GB左右資料執行備份僅僅寫操作需要半個小時左右(對應的恢復操作也差不多是這個時間,一般會更長,因此恢復時還需要應用重做日誌),就備份操作來說,每天在系統不繁忙的時間分配幾個小時專門執行,這個時間對於大多數應用都還可以接受。如果當前使用儲存的效能很好,如讀寫效率超過百兆/秒,甚至能達到千兆/秒,或者可以接受更長的備份/恢復時間,那麼資料規模稍大也可以,本例中列舉的選項僅供參考。
三個選項中,後兩個選項可以每次都進行全備份,請接著看第6條,而對於第一個選項,也許增量備份更適合,請繼續看第5個問題。
5.資料是否被頻繁修改
還是三選一:
(1)是:每天資料量中都有超過10%以上的資料修改。
(2)否:每天資料基本沒變化,只偶爾有極少量修改。
(3)一般:每天資料都在變,但量並不大。
對於選項(1),基本上不建議使用增量備份,除非管理的資料庫規模非常非常大。
對於選項(2),強烈建議使用增量備份,除非管理的資料庫規模非常非常小。
對於選項(3) ,都行啊,建議根據資料庫的規模,再結合問題3來定是否啟用增量吧。
提示1:選擇增量備份的話,記得要啟用塊修改跟蹤特性喲。
提示2:增量備份也有兩種不同型別,在處理增量資料時邏輯並不相同,詳細請參考8.7.4小節。
提示3:如果資料庫中每天變化的資料量雖然很大,但基本上都只是系統中某個或某幾個表空間的資料在變化,那麼可以在制定備份策略時,只定期備份該表空間中的資料,其他的表空間以不那麼頻繁的週期建立備份。6.能否預估可能給予的恢復操作時間
一般情況下正常的系統不會執行恢復操作,當需要對資料庫系統做恢復操作時就代表著系統中出現了問題,雖然說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偶發性的,但處理問題所需要的時間有可能是確定的,比如資料量確定的情況下,恢復資料檔案和應用日誌的時間是可以估算出來的。
對於某些核心的業務系統,任何無公告通知的短暫停止服務甚至都是災難,那麼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重大問題,僅依靠RMAN想做到快速恢復是不可能的(前面討論過磁碟讀寫速率與資料庫規模的關係),DBA需要通過其他途徑確保系統的高可用性,而不能僅僅是依靠備份。
而有些非核心的業務系統,可能每週甚至每個月只有某個時段需要用到(如員工薪資系統),對於這類資料庫系統,由於其執行恢復的時間非常富裕,相對來說制訂備份策略時也就可以更寬鬆。比如並不需要每天都建立備份,而僅在有資料修改發生時執行備份任務。
7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錯誤
所謂的恢復其實就是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的一個計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處理,這中間還要兼顧恢復技術的可靠性及恢復的成本。
- 使用者誤操作導致的錯誤。使用者被動造成的也好,應用程式不嚴謹導致的也好,總之就是前面的操作導致資料不正確(或者誤刪了資料,或者更新了錯誤的資料),為了應付這種問題,Oracle自身提供了多種修復方式,包括:
- 使用Flashback進行快速恢復。
- 通過之前建立的備份,恢復到錯誤產生之前的時間點。
- 邏輯匯入正確的資料。
- 介質操作導致的錯誤。如果是磁碟損壞(代表硬體),或是誤刪檔案(代表人為)。如果是前者,能否聯絡廠商進行快速維修,對於大型資料庫來說,有可能廠商修復硬體的時間會比執行恢復要快得多;如果是後者,首先檢查是否有作業系統級的檔案冗餘(如聯機重做日誌檔案、控制檔案這類檔案,Oracle自身都提供了冗餘),如果有,則首推使用冗餘的檔案恢復,如果沒有,再考慮使用備份的方式進行恢復。
- 資料塊損壞導致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RMAN的備份進行塊級的修復,效率高並且速度快。
備份和恢復之間絕對不是各自孤立存在,恢復依賴於備份,備份策略基本上也就決定了恢復方式、能恢復的資料及恢復的效率等。因此備份策略的制訂要視你的恢復需求,以及恢復策略而定(當然同時還受限於軟硬體的實際情況)。
在制訂恢復策略時,根據假定可能遇到的那些問題,羅列出的能夠幫助我們修復錯誤的解決方案(通常都不會只有一種選擇),以及實際情況(在建立備份策略的時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作業系統的資源配置,資料庫系統的執行要求等都會對備份策略產生重要影響),來實施具體的恢復方案了。
最後一個問題,當備份策略設計完成,並且也按照該備份策略建立了備份,但如何確保該備份策略可靠、有效呢?方式只有一個,實踐測試,因此當備份建立完成之後工作並不算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測試建立的備份是否能夠真正滿足需求。
=================================================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607759/viewspace-62930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RMAN說,我能備份(9)--RMAN增量備份與備份保留策略
- RMAN說,我能備份(14)--實戰RMAN備份
- RMAN說,我能備份(18)--RMAN中的加密備份和CATALOG加密
- RMAN說,我能備份(5)--RMAN備份歸檔檔案
- RMAN說,我能備份(3)--RMAN全庫備份和表空間備份
- RMAN說,我能備份(11)--RMAN中的備份集屬性
- RMAN說,我能備份(2)--熟悉RMAN操作~
- RMAN說,我能備份(13)--RMAN中的備份壓縮和加密加密
- RMAN說,我能備份(4)--RMAN備份資料檔案和控制檔案
- RMAN說,我能備份(16)--RMAN中的SET命令
- RMAN說,我能備份(7)--RMAN常用命令
- RMAN說,我能備份(12)--RMAN中的恢復目錄和備份優化優化
- rman 備份策略
- RMAN說,我能備份(8)--RMAN常用命令續
- RMAN 備份策略 scripts
- 【RMAN】RMAN的備份保留策略
- Oracle備份及備份策略及基於Linux下 Oracle 備份策略(RMAN)OracleLinux
- 【rman備份策略】實驗
- rman備份集的保留策略
- RAC模式下的備份策略以及RMAN備份指令碼模式指令碼
- 塗抹ORACLE-第8章-Rman說,我能備份(1) 進入RMANOracle
- Backup And Recovery User's Guide-備份RMAN備份-使用RMAN備份備份集GUIIDE
- RAC模式下的備份策略以及RMAN備份指令碼(轉)模式指令碼
- RAC模式下的備份策略以及RMAN備份指令碼(ZF)模式指令碼
- RMAN說,我能備份(15)--RMAN中的字串定義和CONFIGURE命令字串
- oracle rman備份及策略設定Oracle
- Backup And Recovery User's Guide-RMAN備份概念-備份保留期策略-備份冗餘GUIIDE
- Backup And Recovery User's Guide-備份RMAN備份-用RMAN備份映象拷貝備份GUIIDE
- rman備份和增量備份指令碼指令碼
- Backup And Recovery User's Guide-RMAN備份概念-備份保留期策略GUIIDE
- oracle10g RMAN增量備份策略Oracle
- 三種Oracle RMAN備份加密策略(上)Oracle加密
- 三種Oracle RMAN備份加密策略(下)Oracle加密
- RMAN 常用操作命令二(備份保留策略)
- 一次rman備份 策略調整
- 探索ORACLE之RMAN_05備份策略Oracle
- RMAN備份原理
- Backup And Recovery User's Guide-備份RMAN備份-關於備份的備份GUI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