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Premises+Cloud:平滑實現IT應用雲轉型

Cloud_Architect發表於2017-07-04


雲端計算是IT領域過去10年最熱門的詞彙,實現了IT資源的共享和服務按需提供,使得企業具備了低成本、敏捷的創新能力。雲端計算技術不僅僅改變了網際網路產業,也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各行各業、各個企業的業務模式和運作模式,甚至競爭格局,雲端計算逐漸成為企業走向數字化的引擎。

企業應用雲化是必然方向,這已經成為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共識。隨著雲端計算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雲、融入雲。2016年華為全聯接大會預測:“到2025年,所有企業都會用到雲的技術和雲的模式;過去10年只有20%的企業應用執行在雲上,到2025年,85%以上的企業應用將部署在雲上”。大多數企業都在探索應用雲化解決方案,開始引入SaaS雲應用或者基於雲技術和雲架構構建和部署IT應用。未來,企業應用的雲化程式將越來越快,從非關鍵業務應用的雲化逐步過渡到生產系統和關鍵業務應用的雲化。

傳統應用平滑演進:企業雲化的首要挑戰

過去20多年,企業的流程和運作模式大多都是基於“軟體包驅動的業務變革PEBT”實現的,軟體包固化了最佳實踐以及特定的行業要求,大多數企業IT系統基本都是基於ERPCRMPDM等成熟軟體包構建的。軟體包承載了企業的關鍵業務交易活動和客戶資料,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IT應用的“骨幹”和重要資訊資產。在華為公司內部,經過長期的投資和建設,以EBSSiebelPLM3大軟體包為核心構建了上百個IT應用,軟體包在主幹應用中佔比超過80%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社交的興起,企業IT使用者要求應用能夠具備實時、易用等特點,傳統軟體包在響應時間、效能和擴充套件性等方面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同時,傳統軟體包緊耦合的架構造成IT應用間整合關係非常複雜、功能難以共享,往往會導致應用“牽一髮而動全身”。基於軟體包進行應用實施和業務創新的週期較長,傳統軟體包應用在適應企業業務需求的靈活性和快速創新等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難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此外,目前業界還沒有出現能夠提供成熟可靠、可大規模部署的雲化軟體包應用的新供應商,而傳統主流軟體包供應商的雲化進展也非常緩慢,並未出現重大突破和進展。因此,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內部的On Premises軟體包應用升級為雲化的應用,也找不到全新的雲化方案進行替換,再加上企業多年積累下來的流程和資料,以及對成本問題的考慮,傳統IT應用向雲架構演進既沒有“銀彈”助推,也不可能隨便就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那麼,如何相容和協同On Premises軟體包應用和創新的Cloud應用,將是企業IT面臨的一個長期挑戰,企業在擁抱雲、融入雲的過程中首先要應對和解決3個問題:

·        傳統On Premises應用和創新應用的定位,未來在企業IT架構中扮演什麼角色?

·        如何更好地發揮傳統On Premises軟體包應用的價值?

·        如何快速建立和部署創新的Cloud應用?

OnPremises+Cloud策略:企業IT應用雲化基本原則

企業IT一方面要不斷利用IT技術助力業務創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IT的一個重要使命是保障IT系統的穩定和連續執行,在創新的同時要兼顧穩定,保障核心業務不能中斷或停止。

因此,企業IT應用雲化和架構升級將是一個長期且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現階段看,堅持On Premises+Cloud策略會是一個既能保護現有投資和保障業務穩定,同時又可以平滑完成企業IT應用雲轉型一個較好的選擇。在應用雲化程式中,On Premises軟體包仍將作為IT應用的主幹保留下來併發揮重要作用。On Premises軟體包和雲化的Cloud應用將長期並存,在企業IT內部形成On Premises+Cloud混合IT架構。

傳統應用與雲化應用:5方面實現相容與協同發展

制定分層、分級的IT應用策略

2011年,Gartner釋出了Pace-layered ApplicationStrategy,根據支撐業務的標準化程度將IT應用劃分為前、中、後3層,具體包括(參見下圖):


·        最下一層System of Record是後臺主幹應用,以On Premises軟體包為主構建企業IT“主幹”,通過標準功能支撐標準的業務流程和運作模式,以及滿足特定的行業要求,比如ERP財經模組就整合了行業標準的會計準則。

·        中間一層System of Differentiation是差異化應用,主要滿足企業的特殊需求和構建差異化的企業競爭力,企業可以在軟體包的基礎上構建差異化IT應用。

·        最上一層System of Innovation是前臺創新應用,主要面向客戶接入或新的高價值領域,為滿足實時業務體驗和使用者對易用性的要求,利用雲端計算等IT技術構建創新的IT應用,以形成企業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

這種前、中、後分層、分級的策略對IT應用架構演進有很好的啟示,後臺以On Premises軟體包為主構建主幹,支撐訂單處理、供應和交付等核心流程和資料。其他業務如銷售、客戶服務和製造等可以單獨部署差異化應用和創新的Cloud應用,構建企業差異化競爭力。未來,後臺應用會基本保持穩定,差異化和創新的Cloud應用在企業IT內部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大。

On Premises迴歸本質,並實現功能服務化

一方面,對On Premises軟體包的使用要“揚長”,迴歸其本質,重點發揮其業務邏輯和資料邏輯的優勢。在企業IT應用內部軟體包被定位為後臺,也就是System of Record,通過直接使用標準化軟體包實現交易模型和主資料模型,保障企業業務流穩定。

另一方面,對On Premises軟體包的使用同時也要“避短”,由於企業IT內部沉澱了數百個應用,為避免相同功能和應用的重複開發,實現各個軟體包功能共享,可通過應用架構解耦以及引入SOA服務化理念,將軟體包的功能暴露出來並封裝成一個個單獨的服務。軟體包通過封裝和服務化後,可以實現面向業務服務全面開放,為前端構建差異化應用和創新應用(System of Innovation)提供豐富、多樣和共享的業務功能服務,避免“重複造輪子”。

構建承上啟下的“中臺”,實現On Premises軟體包和雲化應用的協同

隨著軟體包功能服務化,以及雲化的創新應用數量越來越多,企業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如何有效共享和使用分散在不同的IT系統中應用服務?如何實現前臺應用和後臺軟體包快速對接?這時需要在前臺創新應用和後臺軟體包應用之間,構建和引入一個強大的中臺,管理和利用業務引用服務進行快速創新,以及實現前臺和後臺的快速對接。

比如,過去如果要在第三方網站上開通一個網店,打通與後臺應用的整合通常需要耗時36個月,而通過構建中臺實現與後臺軟體包以及第三方進行標準化對接,開通一個網店僅需12個星期。同時,通過中臺還可以固化業務規則,將例行化的訂單處理和審批等業務操作通過“中臺”自動履行,訂單審批由過去人工處理的約2天縮短到了系統處理下的數秒級別,實現了業務流程自動化和快速交易處理。

中臺作為企業IT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前端業務敏捷和後端穩定的粘合劑和加速器,未來的IT應用架構會呈現“前臺輕、中臺強、後臺穩”的特點。前臺面向業務和業務物件,敏捷、快速地創新,以提升業務效率和使用者體驗;中臺共享能力、業務服務和IT服務,並固化交易規則,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和快速交易處理;而後臺則以軟體包為主幹,承載標準化的業務模型和主資料模型,保障業務穩定。

應用向微服務架構演進,降低雲轉型難度

過去,企業IT應用過於龐大,同時架構上緊耦合,不利於應用的快速構建和持續部署,這給應用雲轉型帶來很大困難。近幾年,AmazonNetFlix等網際網路公司採用微服務架構解決了應用的複雜性問題,他們開發的不再是一個巨大的單體應用,而是將一個大型的單體應用拆分成了多個較小的微服務,一個微服務一般只完成某個特定的功能,比如下單管理或客戶管理等,多個相互關聯的微服務實現應用的整體功能。

單個微服務可以作為一個應用單獨開發、部署和維護,不需要再考慮其他服務部署對其的影響。由此,微服務架構使得應用基於雲技術和雲架構進行持續構建和持續部署成為可能,大幅降低了應用雲轉型難度。

雲化的IaaSPaaS作為基礎,支撐應用雲化

應用雲化,需要強大的技術平臺進行支撐,雲化應用要基於雲化的IaaSPaaS進行構建和部署。通過IaaS層的雲化和服務化,能夠縮短計算、儲存和網路資源的獲取週期,並滿足應用對IaaS資源的彈性擴充套件訴求。在企業內部,建立統一的PaaS平臺並實現PaaS的雲化和服務化,能夠解決應用公共功能重複開發、多個應用不同的中介軟體和資料庫,以及應用部署耗時和效能難以擴充套件等問題。企業IT面向業務和應用提供靈活和彈性的IaaSPaaS服務,實現讓業務部門更多地聚焦在業務創新上,不用再花時間考慮如何獲取底層資源。

企業IT應用走向雲化是一個長期過程,企業IT通過制定分層、分級的應用策略,長期堅持On Premises+Cloud策略作為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On Premises軟體包和雲化應用各自的優勢,這樣將會平滑、穩健地實現企業IT應用的雲轉型。

蘇立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