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了多久,新近組建但尚未正式命名的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就將得到中央政府的正式批准。金融企業家唐寧是這麼看的,他是個人對個人貸款(P2P)平臺宜信公司(CreditEase)的創始人。這一訊號反映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短短几年間取得的長足發展。

網際網路正在賦予中國內地煥然一新的面貌。而金融行業的變化比任何其他行業都更為顯著。中國最高領導層提出要推進改革,為私營企業家提供更大施展空間,改變資金配置方式,使貸款向國企以外的其他企業傾斜。雖然國企在總產出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小,但國企目前仍拿走了大部分貸款。

但最終促使中國市場環境公平度大為提高的是網際網路。All-Stars Investment的科技類對衝基金經理季衛東(Richard Ji)表示:“過去,只有太子黨才有條件搶先抓住機遇,現在普通人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季衛東曾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駐香港的科技行業分析師。

中國領導人呼籲,大型國有金融機構、以及與其共同投資所謂村鎮銀行的境外金融機構,應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如在印度一樣,“普惠金融”在中國也已經成了一個熱門的時髦詞。但事實上,在改變中國信貸和投資運作方式方面,最令人矚目的那部分工作是由網際網路企業完成的。

在這場悄無聲息的變革中,唐寧是一個頗有代表性的人物。唐寧的業務模式本質上是將擁有閒餘資金的人和需要資金的人帶到一起,使雙方都能實現比其他渠道更加有利可圖的利率。(由於僅單純提供平臺,唐寧並不擁有、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政府頒發的任何牌照。)

這類業務為通常沒有資格獲得銀行貸款的小型初創企業提供融資,例如美容沙龍或洗車公司。而這反過來促使唐寧與裝置製造商展開合作,將業務擴充至小微租賃這一在國企看來規模過小、因此沒有興趣涉足的領域。唐寧擴充業務範圍的另一個例子是,他推出了面向職業培訓的助學貸款,並與多家高校合作,開發實用教育線上課程,以滿足相關人群需要。

包凡是這場變革的另一個代表人物。為搶奪國企在中國境內或者海外市場的上市業務,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海通證券(Haitong Securities)以及現由私募股權基金參股的中金公司(CICC)等傳統證券公司爭得頭破血流,而包凡則選取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包凡的客戶是中國的科技行業企業家。他的公司華興資本(China Renaissance)是一家商人銀行,一方面對新經濟企業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向這些企業提供傳統證券服務。例如,在電商京東(JD.com)最近與騰訊(Tencent)建立戰略伙伴合作關係的交易中,包凡任京東的財務顧問;京東今年5月首發上市時,華興資本將是承銷商之一。

事實上,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等企業在改變中國金融執行方式方面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了中國中央政府的任何行政命令。這些科技企業聚集客戶手中的資金,投入貨幣市場基金;憑藉龐大的規模,這些基金能夠獲得較高利率。阿里巴巴旗下的網際網路貨幣基金餘額寶從開始募資到現在尚不滿一年,而僅這一隻基金的使用者數量眼下已超過中國股民人數總和。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傳統銀行支付系統(這一系統很不發達)的“攪局者”,迫使銀行大幅降低此類服務收取的手續費率。

這些科技企業擁有令人震驚的龐大客戶群。據包凡估計,海通證券共有400萬個客戶賬戶,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Alipay)則擁有1.8億個活躍賬戶。

在某些憂心忡忡的官員看來,部分科技企業在金融領域的嘗試類似旁氏騙局——之前的客戶通過之後的客戶帶來的資金得到償付,最終可能釀成苦果。或許令人有些吃驚的是,監管當局似乎願意容忍科技企業對金融領域的“入侵”,認為這能夠迫使國有銀行打起精神應戰。

與此同時,市場門檻也在降低。包凡說:“中國正在逐步開放證券行業。現在即使是私營企業也能獲得證券牌照。我將通過網際網路戰勝競爭對手。”

這或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又或許不是。但包凡所說的“私營部門的逆襲”無疑是正確的。這一天早就應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