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習改進記憶的科學方法

Jodoo發表於2016-05-15

兩位心理學教授亨利·羅伊迪傑 & 馬克· 麥克丹尼爾,在2006年揭示了一個學習科學領域的新發現。在這項為期一年半的研究中,他們把一門六年級的社會研究課程劃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習內容,在每堂課開始時,安排一次多項選擇題測驗(根據課前佈置的閱讀任務),在每堂課結束時,安排一次多選選擇題測驗(基於講課內容),在單元考試前一天,安排一次多項選擇題測驗。另外三分之一的學習內容只進行簡單複習和回顧,但不安排測驗,在每次小測驗期間,它們會以事實陳述的形式穿插其中,以此提醒學生關注這些知識點。最後三分之一的內容,採用正常教學模式,但是不對其進行測驗。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偏見,授課老師對內容的具體劃分情況也不知情,而且,在每次測驗期間,老師會離開教室,讓兩位心理學教授獨立開展工作。

亨利·羅伊迪傑 & 馬克· 麥克丹尼爾按照三個部分的內容比較了單元考試的成績。最終結果顯示,凡是採用測驗方式的學習內容,單元考試成績都要優於沒有安排測驗的學習內容。而且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不是一個短期效應 – 這一效應會持續數月時間,直至期末考試。

但是這還不是最令人吃驚的部分。

Knowledge Tree
Knowledge Tree

更加令人吃驚的部分 – 甚至對於我們這些不再需要進教室上課的人都有重要的意義 – 學生們在第二部分學習內容上的考試表現與第三部分學習內容上的考試表現幾乎一樣糟糕。主動積極的學習模式和被動消極的學習模式在學習效果上產生了巨大差異。從長期來看,被動應對式學習,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和好處

這項研究以及相關其他研究都向我們表明,目標明確的學習活動對於學習來說遠遠不夠。學習方式與時間安排同等重要。如果我們在學習期間沒有有意識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和技巧,最終來看,我們可能會自欺欺人。但幸運的是,過去十年學習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經向我們展現瞭如何有效學習的途徑。

消除知識幻象

如果你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你可能在大多數時間裡,一直遵循傳統的學習方式,我當然也是如此。我絕大部分孩童時代的教育主要強調背誦和記憶。即使我在麻省理工學院上學期間,在每次考試之前,我也會倍加用功 – 反覆閱讀學習資料、課堂筆記、各類習題集,而且儘量達到自我感覺完全熟悉為止。但是無論我準備得有多充分,這些學習內容,特別是計算機專業之外的課程內容,總是會在考試結束的若干天之後,對我來說再一次變得陌生。

我對此非常無奈,感覺所有努力都是白白浪費時間。

甚至那些專業課程內容也是如此。我通過參與很多活動收穫的大量知識和資訊,無需很長時間,我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我閱讀一本二十四小時學習 Ruby on Rails 的書,我參加線上課程學習 iOS 開發,我出席週末研討會或者技術交流會,幾乎每一次,我都會在幾天之內將這些通過填鴨方式學到的知識完全忘掉。

這項研究成果向我們揭示了其中的內在奧祕。填鴨式學習法 – 根據不同語境,我們也稱之為“大規模練習(massed practice)” – 從長期來看,是一種無效學習方式。我們獲得的知識只是臨時存放在我們的短期記憶中,它們永遠不會轉化為長期記憶。當我們被動地複習回顧學習材料時,我們僅僅創造了一種知識幻象 – 快速提升知識熟悉和熟練程度,但是我們會以同樣速度將它們遺忘。

但是有一種學習技巧,可以幫助你改進這種狀況。我們絕大多數人或許對此並不瞭解。一般情況下,我們稱之為“自主尋回學習法(active retrieval)”。

自主尋回學習法的巨大能量

在 Make It Stick 一書中,作者彼得·布朗、 亨利·羅伊迪傑 & 馬克·麥克丹尼爾解釋了這樣一個原理:你在學習一個東西上花費的精力越大,你學習的效果越好,而且,相應記憶也會越持久。當你需要絞盡腦汁回憶這些知識和資訊時,你實際上是在你的長期記憶之上重構知識,在這一點上,與從短期記憶直接獲取資訊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很多人認為測驗或考試只是一種評估我們學習進度的工具,實際上,相關研究已經證明,測驗或者考試,也是一種自主尋回學習方式,它們是極其有效的學習工具。

當你學習的時候,如果你能有意識讓你的大腦忘記一些東西,你可能會在學習上得到更多。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主動加固和重新組織你大腦中的知識的可能和機會,而不是一味地依賴短期記憶。這就是為什麼填鴨式學習模式,在花費了這麼多時間,收穫瞭如此多資訊之後,對於長期記憶沒有任何幫助。填鴨式學習模式在感覺上效率可能更高,但是實際效果並不是這樣。

其他一些研究同樣支援這樣的論點。在一項1978年的研究中,一組通過事前填鴨模式準備考試的被試人員,在隨後舉辦的考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考試結束之後,他們很快忘記了曾經學過的50%的內容。另一組人員,採用自主尋回學習方法,僅僅忘記了13%的學習內容。在另一項2005年的研究中,那些事先閱讀一篇文章,再進行考試的學生,在考試結束一週多的時間裡,知識的保留率超過那些沒有進行考試的學生百分之五十。考試這種強制模式下的自主尋回學習方式,大幅度地降低了學習者的遺忘比率。

如何應用這項研究使你的學習更加有效

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才更為有效呢?在這裡的關鍵點是,充分認識被動學習或者回顧複習學習材料是一種無效的學習方式,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地利用我們的大腦。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學習策略,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幫助我們開展自主尋回模式的學習活動,從而讓這些知識和資訊最終變成我們的長期記憶:

  • 通過閱讀學習時,一定要安排週期性的停頓以此反思你所閱讀的內容。如果你的學習目標是為了記憶你所閱讀的東西,你需要將這樣的學習方式轉換為主動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你需要在每一章節給你自己安排一次測驗,而且還要反思你所學習的內容。如果你的學習目的只是出於好奇,你當然可以像海綿一樣,儘可能自由地吸收知識。但是除非你花費一定時間用於主動重新獲取,否則絕大多數的資訊將無法保留下來。
  • 安排時間用於反思和記錄你所學到的東西。寫作會強制你從你的長期記憶中重新獲取重要的細節,並且會將這些細節轉變成文字。寫部落格 – 分享知識給他人 – 將會讓此類活動更加深入,當你以這樣的方式寫作和分享你所理解的內容時,就是對此類活動的強化。這也許沒什麼奇怪的,我自己在過去兩年的寫作經歷就幫助我提煉和強化了許多我在過去工作中積累的工程經驗和技巧。
  • 找到主動應用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師,正在學習一種新的程式設計框架、程式設計庫,或者新程式語言,編寫程式碼就比單純地閱讀技術文件更為有效。記得要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自己選擇的專案中。如果你參加一門線上資料科學的專業課程或者研討會,一定要找到適當的資料集合,將其用於你新學到的新技能之中,這樣的話,你就不會輕易忘記它們了。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外語,計劃一次海外之旅,或者出席一場語言交流會,對你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強化和實踐機會。
  • 在尋求幫助之前,先要自行解決問題。相比那些來自外部的建議和幫助,我們學習和記憶我們自己生成的辦法和思路更為有效。這一點被稱之為“生成性效應”。所以,自行解決問題與其它方式相比,對你形成的影響可能更大更長久。但是也要注意一點,自主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宜過長 – 知道什麼時候尋求幫助同樣也是一門重要的學習技巧。
  • 解釋和教授他人。如果你最近正在學習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或者新程式設計框架,分享你之所學給你的同事或夥伴。如果你想出了一個新的設計,把你的想法解釋給你的同學或同事聽聽。這樣做會要求你主動重新獲取和格式化你的想法,為了幫助別人更好地理解你對問題的處理方式。經常出現的情景是,你的解釋往往會暴露你在一些理解上存在的邏輯或知識漏洞。
  • 不要對自己太刻薄,每次學習內容不宜過多。深陷多個專案和過多內容意味著,你無法在任何一項上取得有效進展。填鴨式學習模式經常會出現一種現象,你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消化這些知識。把你的學習劃分為不同等級和層次,按部就班地學習它們。

你在學習一個東西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你所收穫的知識和技能的保留率就會越高。訣竅就在於,找到正確的平衡點。過少的努力,知識就會快速遺忘。過多的努力,你將觸及投入遞減效應,因為你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

如果你能掌握自主尋回學習技巧和策略,你就會自如地運用這個工具,並且知道應該如何取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