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和蘋果在智慧手機整體市場上已經採取了明顯不同的方法。一方面,蘋果以硬體為中心的視角通向市場(畢竟,蘋果主要出售硬體),谷歌則將硬體元件外包,而是專注於硬體所提供的內容以及相關搜尋和廣告機會。這兩種方法的核心是利用生態系統通過智慧手機連線消費者,但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尤其是當Android和iOS消費者涉及到一個更廣泛的品牌忠誠度時,便超出了裝置本身的意義。基於NPD關聯情報的智慧測量,2012年11月的月資料顯示,對於iPhone和Android智慧手機使用者,存在5個(或者6個,如果我們包括郵箱或者是Gmail)核心需求需要應用程式去滿足,包括:社交(Facebook),天氣(本機應用程式),視訊(YouTube),購物(Amazon),和音樂(Pandora)(見下表)。我們已經包括了排名前11的應用程式,就像——天氣——而關鍵的,則是利用裝置上的本地天氣應用程式。(注:不包括iOS排行榜,僅使用本機的郵件客戶端,有94%的使用者使用它,絕大多數用來訪問Gmail。)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看這條為Android使用者而設的排行榜,大約有一半(包括YouTube)是谷歌擁有且屬於谷歌品牌的使用者體驗。此外,儘管沒有出現在這榜單前11中,但是在Android智慧手機使用者中排名第12的是另一個谷歌體驗——谷歌音樂(排名僅落後於Pandora,達到22.8%)。這並不意味著iOS使用者沒有訪問谷歌應用程式和得到的經驗,包括Gmail(如電子郵件帳戶設定在iOS原生郵件應用程式中,被94%的iPhone使用者使用,大多數可能使用Gmail),或者谷歌搜尋(這是第12個最常用的應用程式,僅次於Instagram的24%)。這只是說明Android使用者可以得到更好的谷歌使用者體驗或是對於Android使用者而言,僅僅是個開始。同樣值得注意的是,Android使用者相對於iOS使用者對於YouTube的較高使用率可能部分歸結於這一事實:iOS6排除YouTube,這意味著iOS使用者需要把應用下載到裝置上(與之前的軟體版本在裝置上預裝YouTube相比)。此外,蘋果地圖的崩潰,以及隨後谷歌針對iOS推出的谷歌地圖(2012年12月),仍不能等同於平行的跨作業系統體驗谷歌服務,同時也可能繼續影響谷歌服務的使用。

總而言之,谷歌對於Android採用的目的,不就是谷歌在移動裝置上的擴充套件和對於谷歌品牌體驗的高度利用?

總的來說,資料(對於服務提供商、裝置製造商、內容所有者、出版商、應用開發商、廣告商等人而言)是有借鑑意義的通過跟蹤Android和iPhone智慧手機使用者如何在他們的裝置上花費時間來獲得不同的應用體驗。

199it編譯自NPDBob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