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Mashable 的這幅資訊圖形象地反應了蘋果公司各個時期釋出的產品,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拿它做手機桌面背景很不錯。

1976 年:Apple I 由創始人Steve Jobs,Steve Wozniak 和 Ronald Wayne 製造,從此拉開蘋果公司的序幕

1977 年:Apple II 這款經過改良的產品被稱為:締造家庭型電腦市場的產品。

1983 年:Apple Lisa 問世。很難揣測當時賈伯斯的心情,但不管如何這臺電腦和他的女兒同名。

1984 年:Apple Macintosh 隨著超級碗上的廣告問世,這款帶有 GUI 的產品震驚了世界。

1987年:ImageWriter LQ 上市,這臺專為 Macintosh 打造的印表機的速度為 3分鐘/頁。

1989 年:Macintosh Portable 作為蘋果公司在移動電腦上的首次嘗試充滿了痛苦。

1990 年:Personal LaserWriter SC 推出,精度達到 300DPI,列印速度提高到 3頁/分鐘

1991 年:在吸取了 Macintosh Portable 的教訓之後,PowerBook 的推出奠定了現代移動電腦的雛形

Macintosh Quadra 家族上市,這是蘋果公司第一次推出塔式電腦。

1993 年:Newton PDA 在這年上市。同年釋出的還有 MacTV 和 Portable StyleWriter 印表機。

1995 年:Newton PDA 繼續進化為 MessagePad 120。

1996 年:Newton PDA 進化為 MessagePad 130 加入背光。

1997 年:Apple eMate 300 是 Newton 系列中唯一自帶鍵盤的型號。

作為第一臺搭載 PowerPC 750 處理器的 Mac 電腦,Minitower 比前任快上 10% 。

Twentieth Anniversary Macintosh 上市,標誌著蘋果公司走過20年。

1998 年:iMac 的誕生是蘋果作為千禧年的獻禮產品,是面向低端市場的大眾型產品。

全新設計的 PowerBook G3 上市。

1999 年:第一款 AirPort Base Station 上市,為配合 iBooks 系列提供達到 11Mbps 的連線速率。

擁有透明外殼易於開啟的 Power Macintosh G3 是第一款搭載 FireWire 技術的電腦。

同年釋出的兩款 PowerMac G4 分別擁有 PCI 和 AGP 介面的顯示卡。

2000 年:驚豔的 Power Mac G4 Cube 上市,顛覆性的外形設計使得它沒有 PCI 插槽也不支援標準尺寸的 AGP 顯示卡。

2001 年:帶有操控輪盤的 iPod 上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一開始只屬於 Mac 使用者的 mp3 會有怎樣的成就。

同年釋出的 iBook 將 PowerBook G4 的優秀設計帶到普通消費市場。

同年 PowerBook G4 帶著低耗能版本的 G4 晶片和鈦合金材質以 1英寸的身段問世。

2002 年:專供教育市場的 eMac 也配備上了 G4 晶片,顯示器達到了 17寸。

同年搭載15寸液晶顯示器的 iMac 以一盞檯燈的形象問世,賈伯斯在釋出會上說: CRT已亡。

2003 年:使用 Dock 連線的 iPod 問世,從此 PC 使用者不必為了擁有一臺 iPod 而購買一臺 Mac 電腦了。

同年 PowerMac G5 的問世標誌著 PowerPC 系列進化到第五代。G5 的塔式機箱設計堅固、美觀、實用。

2004 年:AirPort Express 難分充電插座和無線路由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

iPod Mini 上市,提供了銀、金、藍、粉、綠,五種顏色。

iMac G5 一體式的設計丟到了連線線,丟掉了贅肉,引領了此後的一體機設計風尚。

iPod Photo 上市,iPod 系列從此不在黑白。

2005 年:iPod 5 上市,320*240 的解析度,具備 MPEG-4 、H.264 的視訊播放能力。

同年 iPod nano 問世,以快閃記憶體介質代替小容量的硬碟播放器 iPod Mini。

同年 iPod Shuffle 上市,沒有螢幕,快閃記憶體介質,蘋果也有了低端 mp3 播放器。

Mac Mini 問世,蘋果公司將其新的低端電腦做到和高校飯盒一樣的體積引起了一整騷動。

接下來蘋果開始全面發力了。

2006 年:iPod nano 2nd 上市,迴歸之前 iPod Mini 的五色系。

iPod Shuffle 減肥,變成一個小夾子。

iMac 成為一個獨立的產品線,全線升級到雙核處理器,顯示器達到24寸。

Mac Pro 問世,以 Intel 處理器全面代替使用 PowerPC 處理器的前任 PowerMac G5。

MacBook 上市,全線使用 Intel 處理器,提供黑白兩種顏色,塑料材質製成。

MacBook Pro 15寸顯示器起跳,金屬材質。

2007 年:iMac 換了金屬質感的新設計,全線升級配置。

AirPort Extreme 問世,提供 802.11n 的無限接入,保持了蘋果產品的特色:發熱,但很穩定。

Apple TV 上市,它是蘋果公司對於機頂盒產品的第一次嘗試,鎩羽而歸。

iPod Classic 上市,更輕,容量更大,使用時間突破40小時。

iPhone 問世,蘋果公司進入陌生的手機領域,祝你好運!

iPod Touch 上市,是去掉電話功能的 iPhone ,是蘋果公司佈局在移動市場的重要棋子。

iPod nano 3rd 問世,新的設計讓它看起來象一個可愛的胖子。

2008年:Time Capsule 問世,Mac 使用者從此有了後悔藥,或者說:時間機器。

iPod nano 4th 問世迴歸窄瘦型的設計。

MacBook 13 寸型號引入了高階 Macbook Pro 的金屬材質。

MacBook Air 上市,被蘋果成為下一代電腦的它,夠輕,夠薄。

2009 年:MacBook Pro 產品線延伸到 13 英寸。

iMac 產品線繼續升級配置,並在細節部分調整外形設計,變得更為硬朗。

iPod nano 5th 問世,搭載攝像頭,具備重力感應功能。

iPod Shuffle 繼續瘦身,採用窄瘦設計,並使用金屬材質。當然,它依然是一個夾子。

iPhone 3GS 上市,在速度上明顯超越前面兩款產品,當之無愧的 Speed 型號。

Mac Mini Server 上市,內建 2 塊 500GB 硬碟。

2010年:Apple TV2 問世,巴掌大小,A4 處理器,憑藉 iTunes 的影音資源,蘋果再次嘗試機頂盒。

iPad 上市,打了雞血的 iPod Touch 最終創出了一片天:個人平板電腦時代到來。

iPhone 4 視網膜屏,A4 處理器,新的玻璃材質外殼。在智慧手機領域,蘋果儼然成為風向標。

iPod Touch 4 緊隨 iPhone 4 的步伐,第一次全線搭載前後攝像頭。

iPod Shuffle 繼續瘦身,微縮為一枚正方形,帶有按鈕的夾子。

iPod nano 形狀體積與 Shuffle 雷同,提供顯示器,並具備多點觸控功能。

Mac Mini 升級,採用 Unibody 設計,開始走金屬質感道路。

MacBook Air 採用 Unibody 設計,全線使用固態硬碟代替機械硬碟,更輕,更薄,更快。

2011年:iPad 2 釋出,A5 雙核處理器,配備攝像頭,將個人平板電腦帶入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