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CSS3網頁設計入門必讀》——第1章 標記簡史1.1 從IETF到W3C:HTML4的誕生過程

非同步社群發表於2017-05-02

本節書摘來自非同步社群《HTML5+CSS3網頁設計入門必讀》一書中的第1章,第1.1節,作者: 【英】Jeremy Keith , 【美】Dan Cederholm 更多章節內容可以訪問雲棲社群“非同步社群”公眾號檢視。

第1章 標記簡史

HTML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統一語言。通過它所提供的標籤,人類已經建立了各種各樣令人驚奇的超連結文件網路。從Amazon、eBay和Wikipedia,到個人部落格和貓咪主題網站,這些無一不是HTML的傑作。

HTML5是這門通用語言的最新版。自誕生之日起,這門語言一直在不停地發展。雖然這次升級的變化之大史無前例,但HTML已經不是第一次進行更新換代了。

在發明Web的同時,蒂莫西·約翰-伯納斯—李爵士建立了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字標記語言)。1991年,他撰寫了一篇名為“HTML Tags”的文件,在該文件中,他推薦了將近20個用來編寫網頁的元素。

使用尖括號包圍文字這種形式的標籤並不是蒂姆先生的首創。在此之前,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標準通用標記語言)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標籤了。蒂姆先生並沒有發明新的語言,而是利用已經存在的技術—在HTML5的發展過程也體現了這種傾向。

1.1 從IETF到W3C:HTML 4的誕生過程

實際上,根本不存在HTML 1。最早的HTML官方規範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網工程任務組)釋出的HTML 2.0。這一規範中的許多特性都是在已有實現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例如,1994年居於市場領導地位的Mosaic瀏覽器提供了標籤,開發人員可以通過該標籤在自己的文件中嵌入影像。後來,img元素就出現在了HTML 2.0中。

繼IETF之後,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全球資訊網聯盟)成為了HTML後續標準的制定者。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W3C對HTML進行了幾次升級,直至1999年釋出的HTML 4.01。

此時,HTML的發展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