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為在手機制造上的日益嫻熟,看好它的人也越來越多。據CNBC 3月29日報導,華爾街投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師布萊恩·懷特(Brian White)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可能取代韓國三星,成為蘋果公司的最大競爭對手。

華為將取代三星

“我預計中國人會打敗三星,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華為,”他說,“我認為未來智慧手機市場,將是華為與蘋果的對決,三星和其他一些小型廠商只能跟隨在他們之後。”

懷特還預測,再過三到五年,一些智商手機品牌就會被淘汰。

根據IDC的資料,華為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生產商。去年第四季度,蘋果和三星在智慧手機市場都佔有18%左右的市場份額,華為的份額則是11%。

紀源資本(GGV)管理合夥人童士豪(Hans Tung)同樣對三星能否長期抗擊蘋果持懷疑態度,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日趨飽和,越來越難令消費者興奮,就像三星雖然為Galaxy S8的釋出準備了盛大的釋出會,但也難改這一局面。

童士豪表示:“想單靠一款手機來吸引消費者,太難了。”

不過童士豪同時表示,蘋果相對三星華為仍有自己的優勢,因為其裝置上軟硬體的控制權都在自己手上,“蘋果把軟、硬體結合起來就能產生真正的差異化,但三星做不到這一點,”他說。

他還說,為了贏得市場份額,智慧手機廠商必須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蘋果、三星、華為,乃至小米,都在努力。

童士豪說:“如果所有這些都無法整合,就不能提供卓越的消費體驗,而這些恰恰是目前智慧手機廠商需要提供給消費者的。”

華為美國受挫

上週五華為剛剛公佈了其2016年的年報,資料顯示,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為5216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包括智慧手機業務)收入增長44%,至1798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於此同時,華為為了研發新技術與產品,投入的研發費用也高達764億元。去年,華為智慧手機發貨量超過1.39億部。

雖然華為手機在全球熱賣,但一直沒有開啟美國市場,華為年報周顯示,去年美洲市場收入只在其收入中佔8%。而其中很大原因是受到美國政府阻擾。

2010年,華為曾試圖收購摩托羅拉無線網路業務,但美國政府最終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這筆交易。

2011年,華為又準備以200萬美元收購技術公司3Leaf Systems,但這筆交易同樣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擔憂“技術輸出”為名阻止。

對華為而言,難以開啟美國市場的另一大原因是缺乏大型運營商的合作,資料顯示,美國運營商渠道佔總出貨量的90%左右。

3月底,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華為正在嘗試與美國主流運營商之一的AT&T達成合作協議,從而進入美國市場。

AT&T是美國最大的運營商之一。資料統計機構Statista的報告顯示,2016年,AT&T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在33%左右。

The Information報導稱,華為希望AT&T同意華為專有的麒麟手機晶片使用AT&T的網路,不過雙方的談判剛剛開始。

蘋果中國飲恨

雖然在北美的競爭中受挫,但華為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越來越好,IDC的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華為的市場份額從從15.7%升至16.9%,而蘋果的份額在第四季度進一步下降,銷量為1,490萬部,同比下降約13%。除了再次輸給華為,還首次低於Oppo和Vivo。

上個月,騰訊通過8億使用者資料的大資料分析,選取去年第四季度華為、蘋果、三星的旗艦機種分析後發現。使用華為Mate 9的使用者特徵多以中青年男士、高階主管、高學歷、老闆等形象為主,年單身族群則明顯傾向蘋果iPhone 7和三星S7,尤其職場新人與女性最偏好蘋果手機。

按城市分佈來進行分析,華為Mate 9的使用者有54.8%分佈於一二線城市,三星S7 使用者則有51.9%分佈在三、四線城市,而蘋果iPhone 7則屆於兩者之間。

上個月,蘋果CEO庫克在清華大學演講訪談中,讚美了華為和小米,同時提出蘋果更多的是追求更好的產品,而不是出貨量。

自 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