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內軟體公司為何無法做大做強?

發表於2011-09-18

注:轉載自風吹髮型不亂的部落格

縱覽國內比較大的軟體公司(以下統一簡稱“國軟”),清一色都是做政府專案的(他們能做大的原因我就不用說了吧),真正能做大的國軟又有幾家呢?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下:

1. ”作坊”式管理

”作坊”往往是效率最高的,國軟幾乎都是從作坊走過來的,但把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套用到一個不斷壯大的公司中顯然是不行的。組織架構到達一定程度後就必然要進行分工的細化,依靠作坊式的”暴力開發”是行不通的。

2. ”法制社會”

上班必須打卡,遲到要扣錢,還一次比一次多,加班沒有加班費,反正算下來就是,只有扣錢的專案,沒有加錢的專案。

比起外企,人家上班不打卡,遲到不扣錢,加班有加班費,這樣寬鬆點的環境不好嗎?

3. 自生自滅

國軟一般沒有師徒制,有的話也只是形式上的,公司基本沒人管你,你也不用去管別人,

新進的員工,不管會不會,先丟個東西給你做,自己研究,不懂的google去。

這也是為什麼國軟喜歡招有經驗的人,因為沒經驗的人熬不住,跑了幾個以後,國軟就不招了。

4. 銷售、開發、維護脫節

這點是非常嚴重的,會直接導致專案流產的。國軟的典型的做法是,銷售為了業績,在沒有調研的情況下就簽了合同(這裡主要是指專案型的,產品型的一般可以控制),而且合同的範圍也非常模糊,可大可小,接下來就是調研人員上場,調研後發現,10w塊錢的合同,調研出來了100w的需求,接下來就是和客戶扯皮, 最後直接導致專案流產,甚至打上官司。專案或產品上線後,維護人員對系統不瞭解(一方面是沒有文件,另外一方面維護人員一般沒有參與到開發中),接下來往往就會發生兩種情況:

a. 維護人員在不瞭解系統的情況下擅自修改,結果導致系統越改問題越多。

b. 維護人員一不做二不休,所有客戶反饋的問題全部打回給開發人員,於是開發人員就生不如死,在做別的專案的同時還要維護以前的專案,結果就是導致幾個專案都失敗。

5. 缺乏規劃

今天要用這個,明天想用那個(筆者就經歷了公司在半年的時間內對框架進行了兩次大的變動,導致開發人員都必須重新學習框架)

產品也接,專案也接,大的也接,小的也接。

今天領導說往左走,明天說往右走,也不能怪領導,他也沒經驗,我們就是他的DEMO。

公司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做成什麼樣,只是一味的提出做大做強,但是沒有規劃出如何做大做強。(和我的標題一樣哦)

6. 三無:無需求,無設計,無測試。

a. 沒有文件是國軟的通病,曾幾何時,產品經理丟過來的那一句話:”喂,**,給我做一個**模組來”,然後開發人員就開始埋頭苦寫了。

b. 當然如果你天資聰慧,可以輕易理解出產品經理的意思,那有沒有設計都無所謂了,但是,當有一天別人要維護你的程式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沒有文件,程式碼又那麼天馬行空,怎麼維護?改了這個地方,又影響了那個地方。

c. 其實程式設計師都懂得測試的意義,可以工時安排的那麼緊,哪來的時間測試?測試又沒有算工時。所以幾乎所有的程式設計師的做法就是,直接丟給使用者測試。這時候有人肯定要問:那專案經理呢?他不是可以測試嗎?請記住這是國軟,剛才寫程式碼的那個人就是專案經理,還是售前,還是設計人員,還是維護,還是……

歸結還是成本問題,在外資軟體公司中,做文件的工時是比做開發的工時更多的,國軟為了節省成本,這塊當然要CUT掉了。不必去追去文件有多麼詳細多麼美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平衡點,一份適合自己的文件。

7. 員工都是”十項全能”

在國軟裡面的員工各個都是十項全能(筆者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從系統調研分析設計,到進度管理,開發,測試,驗收,實施,維護,甚至拉給客戶拉網線都需要我去。)

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員工每過多久就直接出來自己開公司了……嘿嘿又一家作坊誕生了……

這樣做對員工個人其實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企業本上來說是沒有好處的,並不是說員工成立了作坊,成為了你的競爭對手,而是讓員工各個都是十項全能的結果就是

  • 員工都是”十項全不能”。
  • 員工一旦離職,他手頭的專案必定流產。
  • 對公司的發展是不利的(細化分工)。

8. 莫不關心

老闆並不知道員工在做什麼,員工也不知道老闆在做什麼。

上級很少去關心下級的工作,更別說去關心下級的生活,一個東西丟給你,一個月後交差,中間不管你任何事情,交不了差就唯你是問。

下級也不知道能為上級分擔什麼,只有等著上級分配任務。

甚至還有些老闆都不不知道員工的名字,在這樣的國軟的,每個人都是孤立的,又怎麼能做大做強呢?

9. 企業文化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軟的企業文化表面功夫算是做的很好的了,什麼”為客戶創造價值”,”做最好的行業解決方案”,”軟體公司的最大資源就是人才”等等,要多華麗有多華麗,

重複體現了”口號文化”。真正做到企業文化又有多少呢?有多少僅僅是為了做給客戶看的呢?

10. 盲目跟風

很多國軟看到人家外企軟體公司最近在搞什麼推進活動,就跟風,效仿外企做,可是無法領悟精髓,純粹只是在模仿。

(外企集體笑:”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做完了也不知道這麼做的意義,勞民傷財。

11. 缺乏”執行力”

國軟的通病,就是”執行力”,國軟的學習勁頭很足,今天提出要完善測試標準,明天提出要每週寫工作報告,可是又有哪些東西能真正的去執行呢?
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 a. 提出來的東西到底有沒必要做,還是隻是應付領導走個過場。
  • b. 誰來跟蹤這些東西?員工寫了工作報告,領導沒有去檢視,去反饋,員工覺得寫的也沒意義,自然不會繼續執行下去。

12. 管理混亂

沒有劃分清楚員工的歸屬組織,員工並不明確他的上級領導是誰,導致有的員工處於遊離狀態,有的是員工又是多個領導,不懂要聽誰的,有些人忙的要死,有些人又閒的要命,最後搞的最痛苦的就是員工,導致員工離職。

13. 缺乏團隊精神

為什麼會缺乏團隊精神呢?並不是國軟沒有這方面的概念,國軟也很希望培養員工的團隊觀念和精神,

無奈因為國軟,一般都是一個人負責一個或者多個專案,連團隊都沒有,何來的團隊精神?

14. 無法做到補足

一個專案一旦中途有人辭職,這個專案就會流產。
一個員工一旦辭職,會有N個專案沒人維護。
A組的員工無法勝任B組的工作,歸根結底就是組織上根本沒有考慮過組織變動對專案的影響,沒有提前培養人員。

15. 一成不變和隨心所欲

有兩類人一種是把前輩的東西COPY過來,不作任何修改,因為他深信,前輩的一定是對的,

還有一類是不管前人怎麼做的,一律不要,全憑自己的”經驗”,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的進行自主研發,

造成的結果就是錯的還是錯的,亂的更亂了。

16. 人才育成

成本,還是成本,培養一個人要多少成本?
這就是國軟做不大的原因,永遠只能停留在”作坊”的原因。

17. 向心力

老闆做的是事業,員工做的是事情,這是國軟員工的一致觀點。

18. 惡性迴圈

  • a. 人員力量不足 -> 接不了專案 -> 收入少 -> 人員流失。
  • b. 人員力量不足 -> 強行接專案 -> 虧本 -> 破產。

最後我想說一句的是:成也國軟,敗也國軟。

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出,或者補充下沒說到的地方。

PS:沒想到我的第一篇帖子能能收到這麼多評論,我並不是在抱怨,而是提出現在企業中有存在這些問題,目的是想給大家一些提醒和幫助,讓大家能夠更好的發現問題,認清問題,才能去改善這些問題。

有人問說有什麼解決方法,其實我並沒有希望有什麼方法能夠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這裡的每一個問題都深入下去都是很大很複雜的問題,只能考慮如何一步一步的去改善和減少這些問題,這也是一個企業壯大的必經之路。

要想做好做大一個企業固然是十分困難的,需要的是管理層的意識和員工的響應。管理層多為員工考慮一點,員工多為管理層分擔一些。一個企業有了向心力,大家都是在做事業的話,又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