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角度分析風車網專案被終止的原因

發表於2012-07-24

來源:孫慶新

人人網曾與藝龍戰略合作,啟動六位價收購的域名qingting.com蜻蜓專案,並重金成立獨立公司、封閉開發,專案幾度搖擺,長期消耗不上線,最終產品方向變化,改為風車。我沒有參與風車,但是我在蜻蜓呆過,也正是因為產品意見分歧時變動較大離開的蜻蜓。看到曉峰寫的總結,我作為曾經的旅遊創業者、蜻蜓的產品經理、現在的旁觀者,從產品角度分析一下風車專案擱淺的原因。

首先宣告我本人很喜歡風車的設計和風格,風車上線後,我看到也很歡喜,這版的設計超出了我的想象,應該是劉舟和@小公主clair 的力作,到搜狐之後,搜狐的設計師看過風車也表示很贊。但是隻靠UI和UE設計,無法力挽狂瀾,曉峰總結的很好,但是有一段值得推敲,不能一棒子打死social travel: “旅遊和大眾點評(包括團購)非常不同。前者一年一次,一次掏很多錢,有點像結婚,一輩子隆重一次,砸鍋賣鐵;後者一週一次,一次幾塊錢,有點像生活,茶米油鹽。前者使用頻率很低,後者使用頻率很高。對於使用頻率很低的東西,做社交不是很合適.. ”

長途旅遊是低頻,但關注旅遊並不一定是低頻,而且短途和周邊遊是高頻,(“廣義的旅行包括日常的出行”by蜻蜓產品總監邱惠),而且風車最後已經不是在做旅遊了,而是做活動的review,那麼活動其實並不是剛需也不是高頻也非大眾。

人人旗下風車網產品經理的創業失敗教訓總結

言歸正傳,用詞嚴肅直接,無意傷害到相關同學多包涵:

1、活動本身不是一個強需求,對於出行或者活動,決策的過程才是強需求。風車產品不解決決策,只為記錄和分享活動,風險生來就很大了。

2、風車做活動和活動的review,沒有抓住使用者的需求點而是去滿足一個需求鏈。“出發前召集、途中、回來後、長久的回憶”。整個過程時間軸過長需求點分散,任一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專案低迷。美好的產品理念很難被傳達。51. com開始採用了擦邊球,滿足了人們對異性的需求;校內網開始也是滿足了大“同學錄”的需求。

3、直接做活動社群,存在最大的風險是不可控。如果玩不起來,沒人互動,很可能束手無策。如果能先以工具為主,通過解決出行查詢決策、分享好玩的地方、增加互動分享等方式,相對更可控。

4、活動依賴大家的分享,分享的驅動力在於衝動衝動行為要抓準時機,而活動的環節過長,會使這種衝動不可控。現在試想如果人人網直接做個應用或相簿分類,圈人更快、點評更方便、share更直接、關係獲取更通暢,是否會好些呢?

5、實名活動社群,參與者可以在活動前、中、後隨時加入活動,這讓別人很迷茫,申請加入活動是什麼意思,也許感興趣的人也會點“加入此活動”。很多陌生人進入活動,會讓活動真正的參與人很糾結,讓不讓沒參加活動的人加入?不讓,打擊使用者、互動不足;加入,不真實、影響小圈子氛圍,強弱關係混亂。

6、當時人人網總裁james做蜻蜓的重點在手機客戶端,商業目標是與藝龍聯合銷售酒店。所以風車也做了客戶端,但是卻無法商業化,變現困難。因為這種產品形態的天生小眾,大部分使用者不會選擇在一個新產品、人氣低的平臺分享東西,會選擇微博、QQ空間等。

7、使用者群問題。人人網主力依然是學生,活動想變現,還需依靠白領消費主力,人人網使用者雖然白領多,但是活躍使用者依然集中在學生,(學生畢業就成了白領,但是並不比學生時代活躍),而最嚴重的問題是:同事之間很多並不是人人網好友,所以他們去了這個網站會看不到同事關係的好友,也就是說:玩不起來。風車當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計劃從校園入手培養使用者,但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拿幾年時間從校園開始培養使用者,風險非常大!

8、強關係SNS活動是少部分人可用,大部分人觀望的產品,我認為更合理的模式應該是:大部分人可用,少部分人互動,慢慢擴大互動群體比較穩妥。

9、產品規劃週期太長。我走之前已經不參與風車工作了,因為我覺得這是職業操守,已經要走了,就不要涉及他們的商業機密,避免嫌疑。但是畢竟人還在那,偶爾看到他們的產品週期規劃,已經好幾期到幾年後了,我頓時就石化了.. 當時就感覺,可能第一期的目標都無法實現。用facebook 歸來的@王淮Harry哥 的話來說吧,“facebook工程文化:快,一般project2~4四周,最長不超過六個月。因為六個月後都變了”

10、風車變成了大相簿,技術做PM是否有風險?相簿的味道太重了,迎合讀圖時代,受Pinterest和instagram鼓勵…還有個原因恰被曉峰側面言中“不愛攝影、不玩單反的同學,別做相簿產品”,風車的PM就是單反、攝影發燒友,所以風車做成大相簿也合乎情理。其實他們不是PM,風車的產品理念是由2位技術同學策劃、加上曉峰認同,算是3個技術做產品,而這也正是蜻蜓變風車的關鍵轉折點,他們私下說服了人人網總裁變更產品方向,否掉了蜻蜓模仿Gogobot的產品方案,我和邱惠也因此事離開,在曉峰的眼裡也許我們是一群“操蛋的PM”,但是技術直接代理PM的工作實現個人的產品理想,這讓我當時就覺得很不妥。(補充圖片:人人網副總裁的個人狀態簽名,我表示很欣慰)

產品角度分析風車網專案被終止的原因

其實在我眼裡,風車也並沒有失敗,專案之所以終止,是因為與公司商業化目標不符,公司不會重金、長期培養一個小眾的產品。這裡還有一個教訓非常受用,用鼎暉投資合夥人@張平合的話說:“產品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如何盈利”,這方面,風車顯然設計的太晚了,甚至素手無策,導致人人網高層失去耐心,終止專案。

by @孫慶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