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快速發展應用領域廣闊

朗銳智科1發表於2018-01-30

國內物聯網產業經過近十年發展,目前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物聯網產業鏈現在包括晶片、元器件、裝置、軟體、系統整合、運營應用等具體細分領域。2017年,國內物聯網產業規模基本突破9300億元,同比增長9.31%。展望未來,物聯網作為新興戰略產業,伴隨著國家政策加碼,前瞻認為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繼續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

物聯網方案

  從產業發展過程來看,中國移動作為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積極推動者,從運營商角度對物聯網的發展路徑進行了預測,認為物聯網發展將經過機器通訊(M2M)、物聯網及泛在網的三個發展階段,目前我國還處於M2M的應用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來自GSMA Intelligence的資料顯示,中國物聯網網路部署已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移動M2M連線數達到24920萬,而世界連線數為55500萬,中國佔到世界總連線數近45%,佔據全球物聯網半壁江山,前瞻認為未來中國的物聯網裝置佈局將會呈進一步加速狀態。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在物流、交通、建築、醫療等行業資訊化中,已出現物聯網的雛形。在智慧交通、物流、製造、能源等對智慧化要求較高的領域,當前的資訊化應用已處於物聯網的初級階段,相當於分散的、小規模的類似於“區域網”的區域性的物聯網形式。換句話說,當前物聯網的應用仍是零散的,還遠未形成規模,處於閉環狀態。目前已經出現的物聯網形式有企業專用的無線感測網,有基於公眾通訊網路的M2M網路,還有RFID類的短距離識別網路;物聯網的應用形式也很多,例如高速公路ETC收費、門票銷售與檢驗,以及零售RFID/條形碼、車輛排程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無線POS機系統、自動化生產系統以及各種物流管理和安防系統等。而且,應用的種類還在迅速增加。

  從網路架構上來看,在業界物聯網大致被公認為有三個層次,底層是用來感知資料的感知層,第二層是資料傳輸的網路層,最上面則是內容應用層。三層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感知層相當於人體的皮膚和五官;網路層相當於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於人的社會分工,具體描述如下。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識別物體,採集資訊。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籤和識讀器、RFID標籤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主要作用是識別物體,採集資訊,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資訊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訊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和資訊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資訊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慧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慧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在各層之間,資訊不是單向傳遞的,也有互動、控制等,所傳遞的資訊多種多樣,這其中關鍵是物品的資訊,包括在特定應用系統範圍內能唯一標識物品的識別碼和物品的靜態與動態資訊。目前,我國各個層級的市場份額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物聯網感知層、傳輸層參與廠商眾多,成為產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

  從產業鏈來看,可以將物聯網所處產業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為接入層廠商,包括晶片、感測器和其他接入硬體以及相關配套的元器件廠商;另外還包括延伸的終端裝置廠商。產業鏈中游環節:包括網路裝置提供商、軟體及應用開發商、系統整合商。產業鏈下游環節:包括網路提供商、網路運營與服務提供商等。目前,中國多個裝置企業橫跨產業鏈上游和中游,以此為代表的有遠望谷等。但是從整體實力上,目前還未培育出可以與英特爾等國際大公司抗衡的本土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