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平臺過度開放 遭遇成長煩惱

發表於2012-03-11

來源:中國經營報

“在Android上掙錢真的很難,很難。”很多Android開發者都發出這樣的抱怨。

Android平臺爆發式增長,但超過80%的開發者卻表示前景無望。同時,越來越多的後繼者仍紛紛踏入這座圍城,加入的“玩家”持續暴增,於是,錢也就更加難掙。

艾媒諮詢的一份最新調查資料顯示,2011年全球Android開發者數量達100.1萬名。而隨著Android陣營的擴大和Android移動終端的普及,到2012年開發者數量增至約220.8萬名。另一個資料卻讓我們看到了龐大的Android開發者陣營中存在的問題,艾瑞的另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超過63% Android開發者最為頭疼的問題是Android終端碎片化,其次是版本不相容、解析度多樣化、支付困難和應用商店過多等問題。同時,只有13.8%的軟體開發者對收入情況表示滿意,而感覺較差甚至很差的開發者,接近71%。造成這一現狀的,就是谷歌當初對於Android定下的“全開放”政策。

生態亂:泱泱大軍難逃炮灰命運

在提供開放平臺和超低創業門檻的同時,這些便利條件也逐漸衍生為Android創業的噩夢。

相對於蘋果的iOS平臺,Android陣營的資金匱乏、創意雷同、盈利困難等難題正讓全球超過200萬移動應用開發者舉步維艱,他們其中有的能在iOS上掙到錢,但是在Android平臺,多數開發者都很難看到“錢景”。

實際上,Android系統面臨的困境從一開始就埋下隱患。在提供開放平臺和超低創業門檻的同時,這些便利條件也逐漸衍生為一個個噩夢。

首先是盜版和免費問題,即便Android全球已經擁有了20億使用者,但是有付費習慣的非常少。當他們把免費當成習慣,再加上眾多開發者之間競爭激烈,同質化產品過多,這一噩夢將會始終困擾Android開發者。

其次是相容性問題,Android軟體版本不同,硬體的配置各不相同,而且還有眾多企業基於Android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所以開發者有時候需要開發出幾十種版本的應用去適應不同的終端產品,使得開發成本和時間都遠遠高於iOS平臺。

此外,Android應用軟體的分發渠道過於分散。在蘋果的生態裡,蘋果應該只有一個商店,終端產品的硬體配置都是一致的,但Android的情況不同,很多企業都想控制Android的入口,造成作業系統有幾十個,應用商店有幾十個,幾千萬使用者被分散到各個渠道中。一個新的應用如果想被使用者找到或發現,就需要在多個渠道里做推廣。

中國Android應用開發者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實力雄厚的開發公司、新創業的開發團隊和衝動創業的個人開發者,他們的現狀更不樂觀。手機中國CEO於忠國發出這樣的感慨,“在蘋果的iOS平臺上推廣應用相對容易,如果應用好的話,能馬上賺到錢,但Android還要讓我等待,我不知道要等多久。”

 

給Android應用開發人員的10個建議

 

這種情況並不只限於小團隊,即便是實力雄厚的企業也難逃窘境。《中國經營報》記者從金蝶友商網副總裁穀風那裡瞭解到,他們推出的一款記賬產品“隨手記”,目前在Android平臺上已經有了幾百萬元的收入,但與上千萬元的開發成本相比,這點收入難以支撐。“但是在iOS平臺上的收入情況,卻超乎我們預期。”

Android平臺上的小公司、個人團隊所佔比例極高,他們基本上都面臨開發資金匱乏,推廣實力單薄的困境。對於絕大多數規模並不大的國內開發者來說,再要去創造類似“憤怒的小鳥”那樣低成本、高收入的案例已經不可能。有業內人士這樣分析,“中小開發者沒有渠道和資源,就算有好的應用,但推向市場之後也很難賺到錢。畢竟只有積累了一定的使用者使用量才能獲得收益。易觀高階分析師孫培麟一語中的:“Android的門檻不高,但競爭卻很殘酷,國內幾十萬的開發者,幾十萬的應用,但真正優質的開發者只有幾千,更多的是分母,是炮灰。”

擠泡沫:定位準確方能質變

隨著LBS、二維碼等技術的引入,使得移動廣告的形式開始多元化,加之更便宜的平板電腦銷售增長,Android開發群體賺錢比例低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Android開發者現在遇到的這些困境,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產業鏈沒有閉環。”孫培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市場Android產業鏈支付這個環節是沒有的,沒有連結上。電信運營商可以做到閉環,但因為其暗箱、拖賬期、不透明等原因,開發商多數不願意在運營商那裡完成支付。而通過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很麻煩,使用者又不接受。就好像,運營商的路很好走,但要收很貴的過路費,大家就不願意走。第三方支付的路便宜,但繞遠,大家也不願意走。

但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看來,以上這些產業困境都是產業初期的必然過程。Android市場真正起來也就是2010年,到現在也才不過兩年多的時間。“這個階段先起量。”李開復認為。

孫培麟也非常認同關於“量”的理論,“在中國市場,流量可以轉化為現金,這已經是被驗證過的。”

過去有投資者的錢在推動,Android的創業者越來越多。但投資者一般都會早於市場看到競爭過於激烈的情況,未來的投資不會過熱。“Android現在還處於圈地階段,有兩個關鍵節點:一是投資人什麼時候不輸血了,二是支付這個造血功能什麼時候完善。”孫培麟認為,投資人的輸血會越來越少,Android市場開始擠泡沫的過程。造血,是Android企業一兩年內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面對如此浩瀚的開發者大軍,投資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國內Android應用市場特色,讓不少開發者開始另闢蹊徑,琢磨更可行的盈利模式。最近,不少創業團隊開始向第三方移動應用廣告平臺發力,比如新創的多盟、有米等。而原本專注於網際網路營銷的公司,也“平移”開拓移動應用廣告平臺,比如指點等。還有類似豌豆莢這樣的公司,一開始就踩點踩得很準,就是搶入口。但它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在Android工具的流量不能變現的情況下,要把PC上的流量導到無線端。可以說豌豆莢的做法非常聰明,一開始走的就是聚合型的路線,本質跟百度搜尋是一樣的,搜尋的邏輯是資訊服務的不對等性,你想要什麼,我可以給你什麼,也可以不給你什麼,我給你什麼,你就要給我錢。它第一步是導流量,第二步按搜尋的玩法玩就行了。另外,一些應用商店也試圖進入這一領域,比如應用匯宣佈正式推出的廣告平臺“有魚”。

這一切背後的推手正是使用者量的上升。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使用的Android裝置超過8000萬部。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的資料,現在已有1.5億使用者在應用商店進行了註冊。有了量也就等於有了潛在機會,指點傳媒創始人曹彤表示:“近半年以來,整個移動廣告行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的成長期,廣告主比以前更容易接受移動廣告了,廣告的滲透率提高了很多。”有業內人士樂觀預估,雖然國內Android應用平臺開發群體中能賺錢的比例很低,但隨著LBS(基於位置的服務)、二維碼等技術的引入使得移動廣告的形式開始多元化,加之2012年預計更便宜(千元左右)的平板電腦將會大量上市,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量變才能引發質變。Android的美好前景是誰也無法否認和忽視的。高風險預示著高回報,這個市場無疑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未來的競爭激烈程度對於開發者和應用商店而言都會比現在更加殘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