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狂潮》作者在《紐約時報》的訪談(2011年8月26日刊發)
《紐約時報》2011年8月26日刊發的對《蘋果狂潮》作者Brian X.Chen的採訪。原文連結。
Brian X.Chen是Wired.com的記者和編輯,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蘋果狂潮:iPhone開啟未來之門》(Always On: How the iPhone Unlocked the Anything-Anytime-Anywhere Future – and Locked Us In)。下面這個採訪我們談到智慧手機對社會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以及是否過不多久我們都會成為半人半機器的動物。
問:你的書為什麼叫Always On(始終連線)?
答:它想探討手機裝置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你無處不帶著它,經常性地接入因特網,可以用到數十萬的應用。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種現象會怎樣改變我們維持治安的方法,它又會怎樣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我其實是在探討一個始終連線著的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問:你認為始終連線對社會是好還是不好?
答:任何技術都有好和不好的兩面,並不是非此即彼。這個技術影響到我們社交活動,會帶來許多問題。我提醒讀者注意它是如何影響我們自己的,無論認為它是好是壞,無論我們是否需要倉促間得出幾點結論。
問:是什麼原因促使你寫這本書?
答:主要是因為我為連線工作,寫了太多關於iPhone的文章,而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一類文章。似乎每週都會有新的應用推出,對於我們日常生活如教育、健康、業餘愛好等都會產生一系列影響。我意識到這個領域已經可以寫一本書了。
問:你對於這個始終連線著的社會持樂觀態度嗎?
答:我傾向於樂觀地看這個社會,因為有這麼多人在利用這個技術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問:能舉幾個例子嗎?
答:例如,有個盲人就利用iPhone應用使自己能夠“看到”東西。他利用他的手機看出顏色並拍下照片。我還曾經介紹過一個警察用的應用,可以用iPhone掃描人的眼球找處嫌犯,而不需要把人帶回警察局去做這些。還有一個人利用iPhone上的一個應用成功地從海地地震中撿回性命。
問:全天線上會不會讓我們疏遠身邊的人?
答:我覺得目前人們和智慧手機正處於蜜月期。我們總是會在有人在場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須臾不能分開。但我認為社交禮儀並沒有改變,我們依然會把這樣的行為視為一種失禮。等到我們意識到許多人已經迷上這些裝置的時候,自然能夠找出更健康的使用方式。
問:人們這麼沉迷於手機,有什麼好辦法嗎?
答:我認為首先人們必須認識到問題,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數字生活方式。比如我自己,如果在和朋友吃飯或泡酒吧的時候,就會關掉手機,這樣顯得比較禮貌。
問:智慧手機生產商也應該有責任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答:我在書中確實敦促廠商們對於其裝置帶來的這些行為要更加敏感。我要求這些公司推出一些工具,幫助人們自我節制,克服上癮。比如,父母應該可以在晚餐前後關閉孩子們的手機。
問:你認為社會需要多久才能樹立數字邊界?
答:我比較樂觀。我想再過兩年我們就能找到平衡。那時我們也能看到關於數字裝置上癮問題的更多研究成果。目前智慧手機就像一種新出現的香菸,或者我把它比作口袋裡的數字吸毒管,人們總是忍不住要拿出來吸上幾口。
問:隱私權在我們的新世界裡起到什麼作用呢?
答:我認為連網在本質上就意味著我們要犧牲隱私權。我們在用自己的個人資訊佔用別人的空間,把資料不斷地投放到其他公司的伺服器上。
問:這麼說隱私權已死?
答:隱私權的舊定義已經被徹底拋棄了,新的定義則是,我們是否能控制各個公司拿我們的資訊來做什麼,以及我們是否知曉他們在怎麼使用我們的資訊。比如一款音樂服務,就說Pandora吧,就不應該跟蹤我們的位置,因為它並不提供基於位置的服務。他們就不應該知道我的位置。而像Foursquare這樣的應用就不一樣了,因為我允許它知道我在哪兒。
問:智慧手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嗎?
答:我認為智慧手機革命史無前例。它使得你自己的口袋裡就一直開著因特網連線。重要的是軟體終於進入了主流,我們現在叫它們應用(app),以前我們沒有這麼親熱地叫過。
問:是不是過不多久,我們除了攜帶智慧手機外,還得穿上計算機了?
答:我認為這個現象正在發生,雖然還不太明顯。有個裝置叫Up,是Jawbone公司推出的,是個手鐲樣的東西,裡面有各種感測器,可以記錄你的睡眠模式、運動方式和種種其他活動。然後它會建議你如何健康地生活。
問:似乎健康監控是穿戴計算技術的主要推動力?
答:這方面未來會有更加顯著的進步。我的書中有個例子是數字鏡片,它從你眼球的表面採集資訊,包括血糖、血壓和膽固醇指標,然後把資料無線傳輸到智慧手機上。
問:我們未來是否都像機器人一般?
答:穿戴計算要想進入主流,廠商們一定會讓這些裝置不易被察覺,或者至少看上去很時尚。我們不會戴著碩大的潛水鏡招搖過市。可能也就是一副手鐲,一副太陽鏡,鏡片或鏡框上嵌著個小螢幕。我們頂多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不會是畸形的怪物。
相關文章
- 《蘋果狂潮》引發的暢想蘋果
- 《JavaScript Web應用開發》作者Nicolas Bevacqua訪談問題徵集(圖靈訪談)JavaScriptWeb圖靈
- 《R包開發》作者Hadley Wickham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Flask Web開發》作者Miguel Grinberg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FlaskWeb圖靈
- 《提升敏捷回顧》作者訪談錄敏捷
- 《JavaScript快速全棧開發》作者Azat Mardanov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JavaScript全棧圖靈
- 《七週七併發模型》作者Paul Butcher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模型圖靈
- 《機器學習》作者Peter Flach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機器學習圖靈
- 《特斯拉》作者卡爾森教授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釋出!》作者Michael Nygard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CSS揭祕》作者Lea Verou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CSS圖靈
- 《鳳凰專案》作者基恩·金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Android系統服務開發》作者金大佑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Android圖靈
- 《矽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演算法圖解》作者Adit Bhargava訪談問題徵集(圖靈訪談)演算法圖解圖靈
- 有獎 |《人工智慧簡史》作者尼克訪談話題徵集(圖靈訪談)人工智慧圖靈
- 《AngularJS 2 權威指南》作者Nate Murray訪談問題徵集(圖靈訪談)AngularJS圖靈
- 《跟阿銘學Linux》作者阿銘訪談話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Linux圖靈
- 《禽獸心理學》作者Anna Salter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Python Web開發:測試驅動方法》作者Harry Percival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PythonWeb圖靈
- 《你不知道的JavaScript》作者Kyle Simpson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JavaScript圖靈
- 《圖靈的祕密》作者Charles Petzold訪談問題徵集圖靈
- 讀《蘋果狂潮:iPhone開啟永遠線上的時代》蘋果iPhone
- 《J2EE 最佳實踐》作者訪談錄
- 《用資料講故事》作者Cole Knaflic訪談話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使用者思維+》作者Kathy Sierra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Jolt大獎獲獎作者Venkat Subramaniam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譯後訪談《Scratch少兒趣味程式設計》作者阿部和廣(圖靈訪談)程式設計圖靈
- 《Swift基礎教程》作者Boisy Pitre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Swift圖靈
- 訪談《敏捷和精益專案集管理》的作者Johanna Rothman敏捷
- 伯樂訪談:吳博 - WordPress主題作者的絕境與重生
- [英]專訪《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作者Robin Williams(圖靈訪談)圖靈
- 有獎 |《Lua設計與實現》作者codedump訪談話題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演算法新解》作者劉新宇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演算法圖靈
- 《精益資料分析》作者Alistair Croll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AI圖靈
- 《CSS設計指南》作者Charles Wyke-Smith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CSSMIT圖靈
- 《黑客與設計》作者David Kadavy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黑客圖靈
- 《社會媒體挖掘》作者劉歡教授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