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伺服器吧,屋裡有點冷

盼盼姐發表於2011-11-28

(本文譯自紐約時報科技版)作者:Randall Stross, 是一位現住在矽谷的聖荷西州立大學的教授, E-mail: stross@nytimes.com.原文連結

為了滿足對於計算能力不斷增長的需求,許多科技公司把他們的工作轉移到聚集了成千上萬臺伺服器的資料中心。這些伺服器聚在一起產生了巨大的熱量。用於給它們降溫的能量大約有執行它們所花費能量的一半——這就是把資料搬到所謂的“雲”需要支付的環境代價。

Nick Iluzada,作為一名研究人員,對於這些浪費的熱量已經想到了一個更妙的主意:讓它們在人們的家中物盡其用。

兩名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員和四名微軟研究院的研究員在今年的雲端計算熱點話題(Hot Topics in Cloud Computing)中的Usenix Workshop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探討了伺服器——仍然由它們的公司來運營——如何放在家中並提供熱量。作者們管這個概念叫做“資料暖爐”。

他們也知道,資料暖爐一旦被採用,肯定最先放置在辦公室或是公寓的地下室中,而不是個人家裡。但是作為“激發思考的練習”,作者們對於家庭的關注度最高。

如果一個家庭有寬頻網路連線的話,它可以作為微資料中心。一櫃、兩櫃,或三櫃的伺服器可以被安裝在火爐的位置上和迴圈風機還有管道系統相連。比如,每一櫃都可以有很多槽用來放置40個主機板——每一個都是一個伺服器。天氣最冷的時候,110個主機板就能保證家裡溫度和使用常規火爐的效果差不多。

一年中的其他時間中,伺服器也會執行,但是所產上的熱量會通向外邊,和乾衣機的破壞力差不多。研究人員建議只有當地溫度達到95華氏度(35攝氏度)以上時,才需要關閉機器,防止過熱。(當然,在房子外面增加一個通風裝置可能會使有些房主猶豫起來)。

根據研究者的計算,一個常規資料中心必須在每個伺服器上投資400美元每年,或者是每個裝有40個伺服器的櫃子16000美元每年。(包括實體中心和降溫機器的成本。)

讓家庭裝這樣的機器就不用再建立新的資料中心了。公司在家庭執行一個同樣的伺服器的成本不會超過每年3600美元——而且會留下更小的碳足跡。這家公司的資料中心可以為這個家庭支付伺服器所需電費,而最後在經濟上仍然有所結餘。

機器仍然在公司的中央資料中心的遠端監控下,其運作仍然是不透明的。網路資訊流通和資料需要加密。櫃子被開啟後感測器會發出警告。如果一個伺服器失敗了,它的任務就會指派給另一個——在雲端計算裡,軟體的設計前提就是單個機器可以在任何時候中斷。

資料暖爐最適合對於時間不敏感的,而且可以分解成成千上萬的機器分別執行的任務——比如說,科學研究。

這個點子等待著大型網路公司來試水——而且願意給予潛在使用者足夠的經濟鼓勵,好讓他們願意將伺服器放在地下室的暖爐位置上。

Kamin Whitehouse,作為弗吉尼亞大學電腦科學的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該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我問過他關於電腦科學界對於這個觀點的反響。他說:“我們得到的反響非常強烈,比我平時發表科學論文時的反應強烈得多。我們聽說有些人已經在家用電腦系統取暖了,這證明這確實有用。我們的貢獻是證明資料暖爐也可以比常規資料中心消耗更少的成本和能源。

Winston Saunders,作為一名物理學家,同時也是綠色網路聯盟(Green Grid)輪值董事會的一員——一個提倡環保資料中心的非盈利性工業集團,讀了這篇資料暖爐的報告,對於這個概念十分感興趣。Saunders先生是英特爾資料中心行動的總監,但是此次發言是作為綠色網路聯盟的成員。

“我在俄勒岡州中部山區有一座小房子,”他說,“我現在就有腳板電熱器在那裡,花費了不少錢。我要是有一個‘腳板資料中心’又會怎樣呢?它也會用同樣多的電量產出同樣的熱量,但與此同時,它還在計算,比如為DNA解碼、分析蛋白結構或是尋找癌症的治療方法。”

IBM蘇黎世研究中心正在設計一種用水給伺服器降溫的方法,這些熱量會通過管道傳送到附近的建築物中。明年,他們計劃和SuperMUC共同展示這項科技,在慕尼黑,一臺正在建設中的超級計算機可以比11萬臺PC機產生的能量還要多。

歐洲很多城市已經為了集中的“區域供暖”而設定隔熱管道。資料中心產生的熱量正在被髮送到附近的民宅和商業建築中——比如,在赫爾辛基。但是對於我們其他人,住宅的附近並沒有這樣的管道,計算機需要放在我們自己的屋簷下產生為我們所用的熱量。

如果有資料中心的科技公司喜歡家庭資料暖爐經濟的話,對於供熱,他們可以向房主提供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免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