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的C++》“小知識”選摘(二):斐波那契是何許人也

丁曉昀發表於2011-12-05

編者注:這是在講授用C++實現斐波那契數列時穿插介紹的“小知識”。

斐波那契其實並不是斐波那契數列的發明人,但我們還是應該為計算機而感謝他。是他把十進位制數字帶到了歐洲,而假如我們沒有掌握十進位制系統,我們就無法理解二進位制數字。沒有二進位制數字,就不會有計算機。 這位老兄的真實姓名其實是Leonardo Bonacci,他的外號叫作“son of Bonacci”(Bonacci之子) ——用義大利語來說就是“Fibonacci”(斐波那契)。他出生於1170年,被人們認為是中世紀最偉大的歐洲數學家之一。

他最著名的著作Liber Abaci(意思是“計算之書”)把由印度人最先發明,但被阿拉伯人廣泛使用(“阿拉伯數字”正是因此而得名)的十進位制計數系統引進到了歐洲。那本書還把古印度數學家在公元6世紀裡提出並解決的一個難題引進到歐洲:能不能用一組數字來描述一對兔子在沒有飢餓和天敵的理想環境中的繁殖生長情況?古印度數學家給出的答案是這樣一組數字:1、1、2、3、5、8、13,等等,這組數字後來在西方被稱為“斐波那契數列”。

古印度數學家有沒有發現隱藏在這個貌似簡單的數字序列裡的自然奧祕呢?後人的研究表明,這個數列裡的任意兩個連續出現的數字的比值越來越趨近於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數值1.618 ,古希臘人稱之為“黃金分割律”。古代希臘的帕薩農神廟就是按照這個比率設計的,從那時算起2000年以後,大畫家達芬奇著名的“維特魯威人”又揭示出黃金分割率與人體各部份的比值有多麼的匹配:腿部與軀幹的比值,軀幹與整個身體的比值等都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既然有如此之多的自然現象與黃金分割率相暗合,它是否意味著有什麼人正想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我們現在只能確認這樣一個事實:大自然裡確實存在著一些符合數學規律的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