簷頭滴水話求職——《金領簡歷》編輯手記

李瑛發表於2012-03-01

你寫過簡歷嗎?你參加過面試嗎?

如果我鄭重其事地問你這倆問題,估計你都懶得理我吧?

那麼,你知道怎麼寫簡歷嗎?你瞭解面試官通常關注哪些方面嗎?你知道如何在幾個offer之間取捨,如何就錄用條件進行談判嗎?你瞭解如何處理簡歷面試被拒的情況?知道辭職前該怎麼辦嗎?

如果我再問以上這些問題,你是不是就會抬起頭來,滿臉期待地等著我說下去呢?

這就是我編輯《金領簡歷》這本書的親身感受。十幾天的編輯過程中,我腦海裡無數次浮現出這樣的場景:緊張而期待的面試者、正襟危坐的面試官、整潔的大會議室、泛著藍光的投影儀,面試官的桌子旁邊,或許還有一摞厚厚的簡歷;外面的等候室裡,或許還坐著一排緊張地等待面試的人……

我個人差不多十年的職場生涯中,也投遞過不少簡歷,參加過不少次面試。從初出校園的羞澀與茫然,到職業轉型時的興奮與期待,再到發展瓶頸期的矛盾與求索,希望再上一個臺階時的諸多期待與困惑……頗不平坦的十年,撞過“大運”,走過彎路,曾遇到一生難忘的伯樂,得到無數絲毫不圖回報的指點與栽培,也曾在變態的主管手下戰戰兢兢度日,在大公司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圍裡抓牆撓壁、寢食難安。自認是一個滿懷理想的熱血小青年,願意披肝瀝膽“為知己者死”,但當個人的發展規劃難與公司的方向契合時,也會生出太多的迷茫與感傷。

種種經歷,尚不足以刻碑立傳、警戒後來人,但於我而言,確是一部五彩斑斕之“職場血淚史”,足可在年老發白之日,細細回憶;甚或寫成文字,聊慰餘年。

但當我仔細閱讀《金領簡歷》時,我覺得自己那些或平坦或崎嶇的經歷,那些激情與汗水、教訓與感傷,都幻化成了書中的兩個字:“認識”。是的,認識職場,就是知道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以及該如何從學業和專業的角度出發為自己的事業做好準備;認識行業,就是知道該怎樣引起目標公司的注意,明白哪些要素會使得他們選中你的簡歷——或是將其丟在一邊;認識面試官,就是明白在面試中不要只顧著自我展現,還要注意傾聽,弄清對方問話的真實意圖;認識自己,就是知道該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彌補自己的短處,補充該學會的技能,甚至當對方問起關於你的問題時,你不至於在自認為最熟悉的方面張口結舌;認識未來,就是不會在被拒時心灰意冷,或者怒火中燒;認識機會,就是知道如何卓有成效地處理工作中的事務,從而使你的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總之,有太多的認識,也會有太多的誤區。太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太多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說這本書是職場百科,可能有人會撇嘴搖頭說“哥已經不信忽悠”;但小編的親身感受是:本書作者牛X至極的職場經歷(至於有多牛X,參見譯者序及正文第一章)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好運氣(同樣參見譯者序及第一章)絕非偶然,這背後有系統的職場理論所帶來的強大支撐,也有作者多年的經歷練就的一身硬功夫。

隨作者的款款介紹步入繽紛職場,內中的真理與技巧會讓你一生受益!

跟我一起走進書中的世界吧,絕對讓你不枉此行!

限於篇幅,編輯當止住心裡面太多的感慨和驚歎,再來說一下編譯過程中的有趣經歷。

本書譯者漆犇,曾翻譯《Linux/Unix設計思想》一書,自己發明了修正稿件的迭代流程,願意一遍遍地修正譯稿。本書譯稿尚在小編手裡時,她就迫不及待詢問何老師能否等編輯結束後再給他時間修修訂訂,然後,最後終稿之前再讓她做一次迭代審閱。如此態度,值得鼓勵!倘若譯者都有此責任心,書稿出來的效果自然不會差啊!

而小編自己在編輯過程中也是邊學習邊挑錯,其中趣味多多,收穫多多。試舉挑錯的有趣一例,若改得不妥,還請各位不吝賜教。

原譯中有這樣幾段內容:

我的大學日常事務還包括每週與我的教授馬克斯•明茨(Max Mintz)博士一起喝咖啡,他教授的課程是如此地引人入勝,以至於做成了《紐約時報》的一個專題。我們通常在巴克斯縣咖啡店(Buck’s County Coffee Co.)碰頭,然後他會點一份大杯冰咖啡,星巴克沒有任何咖啡符合他的口味,他喜歡那種低熱量、咖啡因減半且超多奶沫的咖啡。在冰咖啡賣光了的時候(這種情況可比你預想的要多),新手咖啡師便能夠體會到他那乾巴巴的幽默感,就像新入學的大一新生在他的課上體會過的:

“你有冰塊嗎?”

“有的。”

“那你有咖啡嗎?”

“有的。”

“那不就有冰咖啡麼。”

“是的,先生。”

讀至此處,小編在為教授的“幽默感”莞爾之餘,也不禁心生疑問:馬克斯博士只想要杯冰咖啡而已(從下文他要店員用冰和咖啡配咖啡就可以看出),那麼星巴克為什麼沒有任何咖啡符合他的口味呢?據我所知,星巴克的咖啡口味相當全啊,實乃怪哉!於是小編開始查閱資料。網上有關巴克斯縣咖啡店(Buck’s County Coffee Co.)的資料很少,但星巴克的介紹還是蠻多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找到下面兩段,大意是下面這樣(經過了小編的壓縮與加工):

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就是講究喝咖啡要喝得PROFESSIONAL。

星巴克咖啡店的一個特色就是,每個顧客都可以點他/她自己的咖啡,想多有個性就有多個性。通過一大堆的術語,你可以點世界上只有你會喝的咖啡,這個叫customization。這也是個趨勢:星巴克的每個咖啡師都可以向你保證,只要你說得出來,我們就能做得出來,如果你去其他的咖啡店,你能點你要想的溫度嗎?星巴克可以。星巴克可以做任何溫度的咖啡,只要你說到,我們就會給你做出來。在星巴克點咖啡還有不少專用術語……

上面的文字也印證了之前的印象,於是小編據此推測,原文絕非是說 “他喜歡那種低熱量、咖啡因減半且超多奶沫的咖啡。” 這些對咖啡的要求很可能只有星巴克才有,再看原文:none of that crazy Starbucks venti-skinny-halfcaf-extra-foam lingo for him.也就是說,星巴克咖啡店裡那些“超大杯、調入脫脂牛奶、低咖、多奶沫”之類瘋狂的術語沒有一個適合他。

可不是咋的?我們家教授喝咖啡沒那麼多講究,就要大杯的、冰的就可以啦!於是半截筆頭一揮,改之!(本想說“大筆一揮”的,可惜因為俺們公司的紅筆芯和筆殼不配套,筆芯被俺剪得過多了,只好用紙再墊上一截,故曰“半截筆頭”。)

相關文章